第27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爾下去後妥善安排!”朱棣一咬牙,下達了這道改變大明命運的令旨。

  “臣領旨!”金忠心中狂喜,忙俯首應道。

  “還有什麼事嗎?”朱棣略顯疲憊地問道。這一天中,他經歷了極大的興奮、極大的緊張、極大的焦慮和不安,此時的他終於有些倦了。

  “臣這裡還有一事!”紀綱從袖中拿出一張紙道:“遵使長令旨,臣已擬定左班奸黨名單,共計二十九人,還請使長一覽。”

  “念吧!”

  “是!”紀綱答應一聲,隨即展開名單念道,“前太常寺卿黃子澄,前兵部尚書齊泰,禮部尚書陳迪、侍郎黃冠,文學博士方孝孺,御史中丞練子寧,大理寺卿胡閏、寺丞鄒瑾,戶部尚書王鈍、侍郎郭任、盧迥,刑部尚書侯泰、暴昭,工部尚書鄭賜、侍郎黃福,吏部尚書張紞,御史曾鳳韶、王度、謝升、尹昌隆,宗人府經歷卓敬、修撰王叔英……”

  紀綱的這份名單,幾乎將朝中左班要員一網打盡。六部尚書除了茹瑺,其他全部名列其中,其範圍不可謂不廣。這些人,有的是深受建文信任,一手策劃削藩,有的則是在削藩、剿燕的過程中發表了對諸藩、尤其是燕藩的不利言論,而還有一些,純屬跟風而為,但因位高名重,也被列在其中。

  紀綱念時語調輕鬆,金忠聽得卻是心驚肉跳。紀綱剛一念完,他當即跳出來,焦急地對朱棣道:“陛下,人數太多,若全部處置,有傷天和,也損了朝廷元氣啊!”

  “金先生這話就不是了!”紀綱一臉不以為然道,“這些人俱是證據確鑿,罪大惡極之輩!不誅不足以正人心!再說了,若留下他們,日夜詆毀殿下英名,那豈不是養虎為患?依我看,這還是少的,還有在靖難之中頑抗王師者,如鐵鉉等輩,更應株連九族!”

  金忠氣得直哆嗦。他知道,按這張名單株連下去,立時便會掀起一場滔天大獄!這麼多人被殺,天下文氣大喪不說,朱棣的惡名算是背定了。金忠知道紀綱心狠,也不想再和他爭,轉而把哀求的目光瞄向了朱棣。

  朱棣沉默不語。若論其本心,他對這幫支持建文削藩、改制的文臣毫無好感,其中的齊泰、黃子澄等輩,更是應碎屍萬段!紀綱說得對,留下他們性命,任由這些人天天詆毀自己,那還了得?且不說自己名聲,就以自己未來的天子身份來說,也容不得有人誣衊!

  不過要說全殺,朱棣倒也覺得沒有必要。畢竟,這裡面還是有些人才的。打天下當然是靠武將,但將來治理國家,還少不了能幹文臣的輔助。以前他是藩王,只管帶兵打仗就成;可現在他即將登基,當然要為接下來的治國施政著想。稍作甄別,留一些願意降附的可用之才,對國家也有好處。至於那些不降之臣,留著也是禍害!天已經變了!將來的大明,是自己的大明,而不再是朱允炆的大明!他們反對自己,便是反對朝廷!反對大明皇朝!於公於私,都不能讓這些人活著!至於屠戮朝臣,他朱棣連篡位之名都擔下了,還在乎這點子名聲?而這種處置,也秉承了朱棣一向的信條:順者昌、逆者亡!

  權衡已畢,朱棣作出最後的決定:“鄭賜、黃福、王鈍、尹昌隆四人已在金川門歸附,他們的罪便免了!其餘人等,除了齊泰、黃子澄兩個首惡不赦,其餘只要願歸附,亦一律赦免。”

  金忠聽罷,大大鬆了口氣,忙衷心的稱讚道:“王爺英明!”

  “臣領旨!”儘管心猶不甘,但朱棣決定的事是不能更改的。咽下一口唾沫,紀綱也俯首遵命。

  “不過……”就在這時,朱棣忽然用陰冷的聲音說道,“凡不降之人,一律棄市,其親族也要從重處置!本王要讓天下知道,膽敢違逆天命者,是何等下場!”

  金忠心又一緊。他馬上明白,燕王這是要殺雞儆猴,讓那些尚在首鼠兩端中的各地官員們看清形勢,趕緊歸附。“從重處置”四字,無疑意味著一場血雨腥風,那些不肯歸降的建文舊臣,以及他們的親族將面臨最嚴厲的懲罰。儘管金忠心有不忍,但他也明白,正所謂亂世用重典,這種霹靂手段,是讓天下官員歸心的最佳選擇。金忠一向務實,但朱棣務起實來,卻較他有過之而無不及,其心志之堅,手段之狠,遠在他之上。想到這裡,金忠額頭冒出一陣細汗,心中對燕王的敬畏,頓時又加深了一層。

  六

  龍江中軍帳的密議結束後,金忠連夜趕往城內,找到了丘福和周王朱橚、曹國公李景隆。一番密謀,幾人將勸進的程序正式敲定。第二日正午,朱橚、李景隆和丘福率全體皇族、文武官員趕往龍江,勸朱棣順應天意,早繼大統。自然,朱棣立刻表示拒絕。六月十五,丘福、朱能率燕軍諸將再次勸進,朱棣仍然不允;六月十六日,周王朱橚、齊王朱榑、谷王朱橞等一乾親王赴龍江三勸大兄。按禮,三勸之後,朱棣便可順天應人,繼位為帝了。不過為了顯示自己非“貪念皇位”,朱棣仍又是裝腔作勢,嚴詞拒絕。

  不過金忠他們早有準備。在燕王第三次拒絕之後,眾親王、勛戚以及歸附朝臣、燕軍將領一哄而上,拉出一副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架勢,硬“逼”燕王繼承大統。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