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除兩淮之外,皇上可有再派援軍?”琢磨一陣,朱棣又問江保。

  “沒有!”江保肯定的答道,“按著皇爺和方先生的話,當今天下,除了兩淮,已再無其他軍馬可派!先前,方先生也想著用沐侯爺的滇軍。但因雲南太過遙遠,且當地漢夷雜居,夷人叛服不定,所以不敢輕動。除此之外,皇上已沒有兵馬可派,所以才不得已動直隸衛所北上。”

  “哦!”朱棣應了一聲,遂陷入一陣思索。就在這時,道衍突然抬起頭,眼中射出一陣精光道:“據爾所說,方孝孺調直隸衛所北上,是要遏制我軍,以為朝廷收集潰兵,整練士卒,重振旗鼓騰出時間。此言可為真?”

  “此為小人在一旁親耳所聞,絕無虛假。皇爺當時也已採納。但小人當日晚間便被貶到寶鈔司,其後有無變化就不知道了!”說到這裡,江保想了一想,又篤定地點點頭道,“不過皇爺對方先生一向倚重。且自齊大人、黃大人被罷黜後,他對方先生的話更是言聽計從,想來變易的可能不大!”

  “恩!”道衍點點頭,遂轉而用目光向朱棣示意。朱棣會意,遂對三個內官道:“爾等投我燕藩,其心可嘉;尤其是江保,更立下了大功,本王來日必會重賞!此刻已無爾等之事,便先行退下吧!”說完,他又示意馬和領他們出去。

  江保等人聽命叩首,隨著馬和離開。待三人出門,朱棣問道衍道:“師傅可是有什麼想法?”

  道衍雙手合十向朱棣行了一佛禮,卻不正面回答問題,而是問朱棣道:“王爺,您以為這個江保之言有幾分可信?”

  朱棣想想道:“十分不敢說,但八九分應是有的。真定和德州兵力確實頗有恢復。除江淮、淮北一帶,確實想不出朝廷還能調何處衛所過來。”

  “那臣再問王爺。您覺得江保被貶之後,朝廷軍略可有更改?將來又可有更改之可能?”

  “絕無更改!”朱棣自信地道,“朝廷軍事,我等雖不知其內幕,但從其動作中也能窺得一二。兩相比較可知,朝廷近期確實是按江保所說布局。至於以後嘛……”朱棣想想道,“除非本王與盛庸再次決戰,以致河北局勢生變,否則一兩年之內更改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畢竟,朝廷眼下已無平燕之力,唯有恢復元氣,方有可能再戰!”說到這裡,朱棣一怔道:“莫非師傅覺得此中有異?”

  “非也,臣之所想與王爺無二。”道衍淡淡一笑,旋沉著道,“臣剛才細思之下,突然有了一個主意。只是此計之成敗,與南軍布局干係甚大,故需確認江保之言無差,方能說出!”

  “哦?師傅有何妙計?”

  “其實也是一步險棋!”道衍呵呵一笑,突然話鋒一轉道,“不知王爺可還記得三個月前我軍攻彰德之事麼?”

  “當然記得!當時彰德閉門不出,我軍一時奈何不得,便棄城而去。”說到這裡,朱棣有些奇怪地道,“這與先生的妙計有何關聯?”

  “此次攻城與臣之計無關。只是臣想問,王爺可還記得彰德守將趙清的那張紙條?”

  朱棣想起來了。當時,燕軍剛剛在沛縣燒了南軍糧草,接著趁勢西出大名,殺向彰德。彰德守將是都督僉事趙清。燕軍趕到後,他出城打了一陣,但卻不敵,遂躲進城內龜縮不出。見趙清死守,朱棣軟硬兼施,一面指揮大軍攻城,一面遣使入城勸降。使者進入城內,趙清倒也招待得客客氣氣。只是當使者提出要他舉城投降時,趙清便托他給朱棣捎了一張紙條,上面寫道:“殿下至京城日,但以二指許帖召臣,臣不敢不至,今未敢也!”。

  當使者將這句話傳給朱棣時,朱棣一笑置之,仍舊攻城不誤。隨後,因彰德久攻不下,燕軍便轉戰他處,朱棣也把這件事忘得一乾二淨。此時道衍怎麼想到要提起這一茬來?

  見朱棣疑惑,道衍含笑問道:“王爺,事到如今,您再想這紙條,覺得它到底是真是假?”

  “當然是假的了!”朱棣尚未回話,一直沒說話的高煦便在一旁插口道,“當時我也在,這趙清打不過我軍,又怕我們攻城,就拿這張破紙條誆父王。只不過咱們本來也沒打算拿下彰德,這才放了他一馬。”

  “二郡王這麼想就太簡單了!”道衍輕輕搖搖頭道,“老衲當時雖未在現場,但聽人說後略為思之,卻覺得此紙條中之言大有深意。這趙清之言,其實是真亦假來假亦真!”

  “什麼是真是假來假亦真?”

  “師傅說明白些,咱們都被繞糊塗了!”

  ……

  道衍的話說得李讓、袁容他們雲山霧繞,紛紛迫不及待的出言相催。只有朱棣一言不發端坐位上,若有所思般靜待下文。

  “所謂真亦假者,是若我燕藩靖難失敗,那趙清自然不會認帳,即便朝廷知道了這張紙條,他也大可推脫稱為保彰德而施的緩兵之計,正所謂兵不厭詐,朝廷當然不會怪他;相反,若我軍靖難功成,那即便趙清開始時果真只是要用其緩我軍攻勢,屆時亦會忙不迭地解釋為早已有歸附之心,這就是假亦真了。真真假假虛虛實實,一切依風雲變幻而定,這就是趙清寫這張紙條的如意算盤!”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