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三四萬人,再加上真定、德州之兵,也足夠了!”茹嫦解釋道,“山東之地,距北平府亦有千里之遙,何況中間還有個德州擋著,北兵運糧也不容易。陛下可命房昭出紫荊關後游弋於北平與德州之間,堵住北兵糧道。以代軍實力,兼有德州、真定之助,僅憑北平一軍之力必難以突破,非燕庶人主力回師不可。如此一來,縱不能將燕庶人趕回北平府,至少逐出山東還是可以的。”

  茹嫦的分析有理有據,建文和方孝孺聽了也是連連點頭。化解了眼前的危機,建文的心緒也稍稍好轉。此時正好江保從外面奉了杯茶過來,建文接過啜了一口,又放下茶杯,憂心忡忡道:“逼退北兵,終只是權宜之計。眼下河北王師折損大半,幾無再戰之力。此番逼退北兵,他下次仍可再來,如此反覆,莫說山東頻遭蹂躪不可避免,就是德州,真定也終將不保!”

  建文一語道畢,茹嫦和方孝孺均是神色一黯。建文之意是要補充河北兵力,可自開戰以來,王師連遭敗績,前後損兵已達數十萬之巨。饒是朝廷撫有天下,可也漸漸力不能支。尤其是這次的夾河、蒿城大敗,又折十萬人馬,這幾乎是朝廷用來征戰的最後家底!如今放眼黃河以南,除了遠在西南邊陲的雲南尚有十餘萬大軍,就連京師也抽不出多少機動兵力來了。可雲南之地,關山阻隔不說,關鍵是那裡百夷雜居,叛服不定,兼又毗鄰番邦,需有大軍鎮守方能維持,不到萬不得已絕不能輕調。所以,事到如今,茹嫦這個兵部尚書實際上已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黔驢技窮了!

  “陛下,可命房昭改隸吳傑麾下,以增河北實力!”思忖再三,茹嫦提出了自己的建議。要想繼續維持對燕藩的鉗制,就必須加強真定和德州的兵力。而房昭已是茹嫦能想到的最後一支生力軍。

  建文苦笑一聲道:“折了十多萬,才補這三四萬,又如何夠用?”

  茹嫦眼中閃過一絲猶豫,試探地問道:“那恐怕就只能調山西、關中、隴上等地的鎮守衛所了。平燕以來,只有這幾個省的衛所未有大調,兵力尚還充足。”

  “不行!”茹嫦話音方落,建文便斷然否決道:“秦、晉、隴三省皆近邊塞,各衛需謹防韃子侵襲,不可輕動。”

  茹嫦一陣默然。防備韃靼倒也不假,但絕不是主要原因。真實的情況是,這三省地面上,還有一堆未被削除的“塞王”!燕藩謀反後,迫於形勢,朝廷也不敢再厲行削藩。眼下,西北三省尚有秦、晉、肅、慶四位親王在藩。開戰之初,朝廷強燕藩弱,四位藩王自然老老實實;可現在局勢驟轉,燕藩已漸露強勢,這情況可就不好說了。以眼下形勢,調四王親軍護衛,那無異於逼他們造反;可若調鎮守衛所,三省中朝廷兵力空虛,那這四王也很有可能見機起事!誰都知道,對這個厲行削藩的建文朝廷,藩王們打心眼兒里絕對是恨得牙直痒痒。

  道理茹嫦都清楚,但他心裡仍有些不舒服。茹嫦倒不是對否決調西北三省駐軍有意見,他是不滿建文對自己的回答。在茹瑺看來,建文之所以避重就輕,從骨子裡還是反映了他對自己的不信任!琢磨著皇帝的話,他不無嫉妒地想道:若僅是方孝孺一人在場,或者再加上齊泰和黃子澄,皇上一定會坦誠布公地說出自己心中的全部想法!思及於此,茹嫦頓覺一陣心寒。

  茹嫦的心中千迴百轉,建文和方孝孺卻未有絲毫察覺。此時他二人的心思全都在河北局勢上頭。沉吟一番,方孝孺抬頭奏道:“陛下,臣倒有一個法子!或可暫解河北兵力不足之憂!”

  “哦?”建文眼光一亮道,“先生快快講來!”

  “是!”方孝孺躬身一揖,侃侃道,“臣自參預兵事以來,對各地衛所亦頗有關注。據臣所知,現兩淮尚有鎮守衛所二十有餘,總兵力達十萬之多。依臣之見,不如從彼處調七八萬士卒北上,如此德州、真定軍勢可以復振。”

  “調兩淮之兵北上?”孝孺說完,建文眼中露出一陣猶疑,“兩淮之地,為京師北方屏障,如今河北連連大敗,北兵軍勢日強。若其再次南下,突入直隸,那時朝廷無兵抵擋,京師豈不危險?”

  “不會!”方孝孺自信地道,“先前茹本兵也說了,北兵孤軍突入,縱能入兩淮,也不可長久。故只要我們守住德州、濟南,那即便北兵南下,亦無落腳之地。沒有根基,北兵時間久了必然軍心渙散、將士疲憊,且有德州重鎮截住糧道,他們的軍糧也成問題,屆時自然會退兵!所以,只要山東不再敗,那京師絕不會有任何危險!”

  “可若山東再敗呢?一旦德州大營再敗,那長江以北將無兵可擋燕人之鋒!”建文搖搖頭道,“此策不周全!”

  “是不周全!”方孝孺痛快地承認,但旋又無奈地道,“其實這也是沒辦法的辦法!要想守住德州和真定,只有這一支兵馬可調!”

  建文皺眉不語。稍稍一想,他便知道方孝孺說的是實情。但兩淮實在是太重要了。這裡無重兵把守,那幾乎就是為燕軍敞開了通向京師的大門。只要燕軍能突破德州的阻撓,那便可暢通無阻直抵長江!而對於德州,建文心裡確實也沒有底。夾河一戰後,建文對盛庸的迷信也破滅了。雖然眼下他找不到合適的人選替代盛庸,但要讓他再相信盛庸不敗的神話,那也是絕無可能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