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金忠娓娓道來,朱棣聽完便知,紀綱之解其實是望文生義了。再一看紀綱,他已羞得滿臉通紅。朱棣微微一笑,遂道:“世忠所解是正理。然此詩雖非寫濟南,其間詞句卻與泉城之景不謀而合,這也是一奇了!世人皆愛家鄉,李賀乃一代鬼才,魯人引其佳作為己邦之榮耀,亦是平常之事。正所謂三人成虎,紀綱亦是魯人,長年聽此以訛傳訛之言,自然也就信以為真,此不足為怪!”

  見燕王從容為自己開解,紀綱心中感激萬分,正欲說話,山下卻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

  待來人靠近,朱棣才一看才知是馬和。見到朱棣,馬和立即跪下,稟道:“王爺,濟南派人求見王爺!”

  終於來了!朱棣與紀綱對望一眼,問道:“來者何人?”

  “此人自稱名叫宋佚,受山東布政司右參政鐵鉉之命前來請降!”

  “宋佚!”朱棣迅速在腦海中搜索一遍,發現從未聞過這個名字。不過城中來人畢竟是好事,不管他是誰,總之是來投降的!想到這裡,朱棣心中一喜,道:“便命他在轅門口等候!再命煦兒、士弘還有張老將軍去中軍大帳,與本王一起接見!”

  “遵旨!”馬和答應一聲,便又匆匆下山去了。

  “也罷!”朱棣呵呵一笑,對金、紀二人道,“人家都說偷得浮生半日閒。不想本王連半日閒暇都享不到,便又要料理這紅塵俗世了!”

  “王爺哪裡話!”紀綱反應快,忙陪笑道,“此人必是來投降的。待濟南拿下,王爺再訪歷山亦不遲!”

  “到時候怕就沒這功夫了!”朱棣哈哈大笑,也不再多言,出亭下山而去。紀綱與金忠忙也跟上。

  待三人回到中軍帳中,高煦與朱能、張玉已等候多時。見眾人到齊,朱棣在帥椅上坐定,意氣風發地對旁邊侍的黃儼道:“喚那個降使進帳!”

  黃儼一陣小碎步跑出,不多會兒,一個三十來歲的年輕文士便垂首而入。

  “草民宋佚叩見燕王。大王千歲千歲千千歲!”一進帳,宋佚便大伏於地,畢恭畢敬地叫道。說完,便從懷中掏出一份降表遞呈給朱棣。

  朱棣見來人自稱“草民”,又是一身生員服飾,不由一愣——鐵鉉怎麼派個平民過來?想到這裡,朱棣心中一陣慍怒,當即看也不看,便把降表丟到案上,冷冷道:“爾是生員,非朝廷官吏,怎能充鐵鉉之使?”

  “回王爺話,草民確乃鐵參政所派。天兵取德州後,布政司衙門官吏大都南逃。鐵參政有守土之責,需旁人相助,故權授草民歷城教諭之職,納入幕中。因事出倉促,未有正式履職,故無官服。失禮之處,還請王爺恕罪!”

  聽了宋佚解釋,朱棣神色稍緩,但語氣仍是不屑:“彼既抗拒天命,負隅頑抗,又為何遣爾前來?”

  “回王爺話。”宋忠滿臉誠懇道,“臣等食朝廷俸祿,自當以王命是從。今上為奸人所昧,殘害大王,吾等雖知其謬,但恪於聖命,不敢妄開城門以迎天兵。其間委屈,還請王爺明察!”

  “那現在怎麼又不懼聖命了呢?”朱棣心中冷笑,口中頗有些戲謔地道。

  “王爺昨日射書入城,曉以大義,我等方知王爺之恩德,亦知王爺奉天靖難,實乃效周公舊例,匡扶社稷的義舉!王爺曉諭傳開,闔城軍民如夢初醒,皆曰應順應天命,不可再冥頑不靈,故鐵參政與盛參將合議,特派小的出城,向王爺表明心跡,願率闔城軍民舉城歸降!”

  “得了吧,不就是怕水淹麼?直說投降就是,囉里八嗦一大堆做什麼!”見宋佚面不紅心不跳的信口胡謅,高煦又鄙夷又好笑,當即輕蔑說道。

  “煦兒不得無禮!”朱棣臉一板,喝止了高煦,遂又問宋佚道,“盛參將?盛庸?李九江不是在城內嗎?怎麼成了盛庸主事?”

  “回王爺話!李大帥自回城之日起便臥病在床,現城中軍事皆由盛將軍主持!”

  “哦!”朱棣這才明白過來。前些日濟南軍民奮勇守城,打得頗有章法,朱棣還納悶李景隆怎麼突然變得“知兵”了,原來是已被盛庸他們架空。再一想,自攻濟南起也確實沒再看見“李”字大旗,由此可印證這個宋佚所說並無虛假。於是,朱棣又問道:“那李九江呢?他也願降?還是被你們挾持了?”

  “沒有!沒有!”宋佚忙道,“兵主亦願歸降。然其已身染沉疴,不能視事,故降表由鐵參政和盛參將領銜。不過兵主說了,待王爺進城,他一定負荊請罪,請王爺責他督師以抗天兵之過!”

  “那就不必了!”朱棣呵呵一笑。要不是李景隆領兵,他朱棣沒準兒就成了朝廷的階下囚了。從這層面上說,朱棣感謝李景隆都來不及哩!其實按朱棣本意,他並不想抓住李景隆,不過事已至此,那也只好照單全收了。

  待重新將降表拿起,朱棣粗粗掃視一眼,隨即點點頭道:“很好!既願歸降,本王便宥爾等先前抗拒天兵的罪過。回去跟盛庸還有鐵鉉說,今日本王便下令堵上濼口潰堤,讓他們明日打開舜田門,放我軍進城。至於他二人並所屬官吏,本王亦既往不咎,屆時另有封賞。”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