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那怎麼辦?難道坐等他們來攻?”這一下輪到妙錦急了。她雖不懂軍事,但也明白若果真讓五十萬南軍圍攻北平,那以燕藩實力決計是敵不過的!

  見妙錦發問,朱棣只微微一笑,也不回答,卻另起話題說道:“本王決議後日誓師東征,救援永平,討伐吳高!”

  “啊!”朱棣話一出口,高熾他們皆面露驚色。原來真定大敗後,耿炳文生怕朱棣趁機圖謀冀南,便急令鎮守山海關的江陰侯吳高率遼東兵馬圍攻永平,以迫使燕軍回兵。而當朱棣回北平之初,眾將也勸他趁南軍大敗之機一鼓作氣,將吳高殲滅在永平城下,至不濟也要把他攆回山海關。對此,朱棣卻一笑置之,竟任由吳高圍攻永平府,自己卻只顧在北平休養,竟是一個兵也不出。而如今,李景隆已至德州,河北局勢再次緊張起來。值此之時,朱棣卻說要出兵援救永平,這自然大大出乎眾人所料。燕藩總兵力六萬,北平城內不過四萬餘。若要短時間內擊敗吳高,朱棣怎麼著也得帶走三萬兵。那這樣一來,北平就只剩下萬餘人馬了。儘管德州南軍尚未齊聚,但畢竟也已有十萬出頭,再加上真定十萬人,眼下李景隆可以馬上調動的兵馬就達二十萬!雖說李景隆不見得敢貿然出兵,可若得知燕軍東征的消息,那他也未必就不會見機起意,趁機攻打北平!北平是大城,就算牆高池深,可僅憑萬餘人馬,又怎麼擋得住南軍排山倒海般的攻勢?

  見眾兒臣起身要勸,朱棣忽的一擺手道:“本王心意已定,爾等勿要多言!”說到這裡,他忽然露出一絲高深莫測的笑容道,“至於原因,到時候爾等便知!”

  見朱棣這麼說,眾人雖然不解,但也只好把一肚子疑惑埋進肚子裡。畢竟朱棣敢這麼做,就一定有他的道理。對於父王的韜略,一眾子婿皆是佩服得五體投地的。

  應付完眾子婿,朱棣又扭頭對妙錦笑道:“妹子這段時間就安心待在北平,待李九江果真來攻,自有一番對決供你觀賞!不過你可不准上牆,到時候陪著你大姐坐鎮王府便是!”

  朱棣這話一出口,高熾他們聽了更是疑惑:“既然父王明知李景隆會來攻北平,卻如何還敢東征永平,卻留這麼一座空城出來?”

  妙錦則沒高熾他們想的那麼多。他見此番出征沒自己的份,一張嘴立時噘的老高,剛要再言,房門忽然被打開,黃儼躡手躡腳地跑了進來。

  “王爺,遵您吩咐,道衍師傅、金先生,還有朱能、張玉兩位將軍都已到東殿等候!”

  “哦!”朱棣應了一聲,隨即扶椅起身,對徐儀華一笑道,“今日之宴甚歡,待破李景隆後,我一家人再行歡聚!”說完,他又轉而對一眾子婿道,“爾等也跟過來,為父有話交待!”說完,便昂首出門,乘輿向東殿行去。高熾、袁容等五個子婿忙也跟上。

  朱棣既走,徐儀華便攜著永安、永平兩郡主及妙錦回宮。走在路上,妙錦回憶著朱棣席間的話,忽然想到一個問題:大姐夫怎麼對南軍了解的這麼清楚?別處倒也罷了,這京衛調動,他遠在千里之外,卻能對其了如直掌!這也未免太離奇了吧!想到這裡,妙錦頗為奇怪地喃喃自問道:“大姐夫是怎麼知道南軍那些布置的啊?”

  聽得妙錦疑惑,永安、永平二人一副不明就裡之狀,而徐儀華的臉上卻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憂色。

  五

  德州,征虜大將軍行轅。

  此刻,新任平燕總兵官、太子太傅、曹國公李景隆正召集文武部屬,舉行二次北伐的第一次正式軍議。

  將德州作為此次北伐的大營,這個建議是由黃子澄首先提出來的。耿炳文兵敗後,保定歸附燕藩,這便在北平與真定之間形成了一道屏障,使原先的北伐根據地真定的地位大大降低。德州雖位於山東境內,但它緊挨著北平省,與北平府之間僅隔著一個仍由朝廷控制的河間府。從德州發兵,南軍可毫無阻礙地直抵北平城下。且較之真定,江南向德州轉運糧餉也更為方便。有這麼幾層因素,黃子澄的建議甫一提出,就取得了李景隆、齊泰乃至建文的支持,德州大營的地位由此確定下來。

  在沒當上總兵之前,李景隆對這個位置覬覦已久,可一朝就任並開始署事,他便發現這個兵主其實並不那麼好當。就在昨天,北平細作傳來消息,三萬燕軍已於五日前兵出東直門,向永平方向開去。

  得知燕軍東征,李景隆一時犯了迷糊:畢竟自己已抵達德州,北平南面的王師也形成大軍壓境之勢。在這種時候,朱棣卻不顧北平安危,悍然揮師向東,去救一個遠在四五百里之外的永平,這樣的用兵讓李景隆百思不得其解。三萬燕軍出征,那北平就只剩下萬餘人馬了,他朱棣就不怕自己趁虛而入,直接搗了他的老巢?滿腹疑惑之下,李景隆決定將文武僚屬聚到一起,共同研判燕軍此舉的用意,這便有了今日的軍議。

  “兵主,還等什麼,燕庶人引兵東出,北平城內空虛,此時正應一鼓作氣,揮師北上,奪取北平。若再拖延,待燕軍回師,可就來不及了!”軍議一開始,都督僉事瞿能便出班叫道。瞿能是洪武朝老將,襲父職任四川都指揮使。在川期間,他曾隨涼國公藍玉討伐西番,後又多年與番人作戰,屢立功勳。朱棣反後,建文升他為都督僉事,將他召到京師,預備北伐使用。此次景隆北上,他便以參將身份隨軍出征。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