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謝貴聞言渾身一震。他正目一瞧,葛誠仍是笑嘻嘻之態,似乎剛才的話不是從他嘴裡出來似的。謝貴心中一緊,臉上忙露出笑容大聲說:“葛長史謙謙君子,貴欽慕已久。改日有空,貴當略置薄酒,請長史到我府中一敘。”

  從燕府出來,張昺隨謝貴回到北平都司衙門,都指揮僉事張信已在門口接著。三人一起來到衙門後院的書房商議。

  謝貴一進書房,便馬上將葛誠的話說了,張昺聽了沉吟半晌道:“此事關係重大。燕山護衛蓄謀造反,陛下已經下詔斥責燕王。依仆看來,燕王必是知朝廷不日即將削燕,故施此伎倆,以拖延時間,密謀造反!”

  張信卻顯得有些不以為然,他皺眉道:“大人之言固然有理,但以信所見,燕王若真要反,那早便反了。如今他軍權全無,護衛親軍中的精銳也被宋總兵調去開平。現北平鎮守軍共有七衛,外加城外屯田軍,兵力將近五萬;反觀燕山三護衛,不過萬餘而已。此時燕王裝病,會不會僅是想藉此避禍,以逃脫朝廷責難?”

  張昺不悅道:“爾這話卻沒道理。燕山護衛意欲謀反,現已是證據確鑿,朝廷也已有處理。若燕王無反意,他手下護衛親軍又豈敢行此悖逆之事?如今朝廷削燕之意已明,我三人乃天子親選,負責北平削藩之事,此時自當將燕王之偽直陳朝廷,請陛下下旨削除燕藩,還北平一個朗朗乾坤!”

  張昺這麼說是有原因的。作為朝廷削燕干將,他也知道建文迫燕藩謀反的意圖。為此,他與謝貴二人挖空心思,好不容易逮著了個燕山護衛蓄謀造反的證據,並大張旗鼓的抖摟出來。原以為見事情敗露,燕藩不反也得反。哪知燕王先上了道自辯奏疏,說護衛謀反乃下屬所為,他本人毫不知情,繼而便發起瘋來!得知燕王是裝瘋後,張昺在恨燕王狡詐的同時,也對迫其謀反失去了信心。此時他已決意,直接上書朝廷,請建文明旨削燕!

  建文迫燕謀反一事,張信自始至終都不知情,此時見張昺這麼堅決,他也不敢再爭,便低頭不言。

  謝貴見氣氛有些尷尬,遂一笑道:“此事自當由皇上決斷。只是北平與京師相隔千里,朝廷決斷亦需時日。其間我等尚須布置妥當。否則削燕詔書一下,燕王若真反了,我們豈不是措手不及?”

  張昺點頭道:“謝都司說的是。城中七衛已在我手,現可再將城外屯田軍調入城內。一旦朝廷削燕詔下,我等便調大軍包圍王府和護衛軍營,到時候燕王即便有通天本領,也是無能為力!”

  張信猶豫一下,囁嚅道:“大人計議甚妥。不過如今宋忠屯開平,馬宣屯薊州,耿璿屯山海關。大人何不付手書與三將,喚他三人同來,則北平之局更是萬無一失!”

  張昺一笑道:“爾之想法的確妥當,不過他三人都是朝廷所派,沒有皇上敕旨或兵部行文,我與謝都司也不好直接相招。何況朝廷若真決議削燕,必會令他們趕赴北平,此事就不勞我們操心了。”

  其實張是此舉,也有著自己的小算盤:宋忠等部雖也職在削燕,但卻並非他與謝貴的下屬,若讓他們現在就過來,必分削燕之功。在張昺看來,北平兵馬不下四萬,朱棣只有被削弱的燕山三護衛,總數不過一萬,根本就不是自己對手。退一萬步說,即便燕王勇武異常,自己四萬餘人馬也不可能一觸即潰,往最壞處想,頂多是兩軍對峙。只要自己守住北平,到時候再向宋忠求援,同樣能將燕王碎屍萬段,斷不至壞了大局。

  謝貴素來聽張昺的。見張昺已下決斷,他遂道:“既如此,我與張信負責統兵,至於上奏朝廷之事,就有勞張大人了!”

  三人議畢,各自散去。張信回到家中,馬上關緊房門趟到榻上。

  “怎麼辦?怎麼辦?”雙眼望著天花板,張信口中喃喃,大腦緊張地思考著。

  一個多月前,張信被李讓暗中抓住。當時李讓一番威逼利誘,張信當場答應歸附燕藩。但一旦脫險回府,他便立刻又後悔了。

  朝廷撫有天下,擁兵百萬,糧餉充足,且占據道義;而燕王縱然驍勇,但畢竟只是一藩之主,跟他造反,能有幾分活路?每想到這裡,張信頓覺不寒而慄。之前鼓起些少許勇氣頃刻間也煙消雲散。雖然他已答應了李讓,但那只是口頭上說說,且當時之所以這麼說,相當程度上是為了保全性命,絕非自己深思熟慮後的自願選擇。

  不過燕王也不是好惹的。別說這位王爺在北平軍中的龐大勢力,就是當日臨走時李讓亮出的那一手,張信回憶起來便驚心不已:連自己最信任的老馬夫,竟都是燕藩的暗探!李讓之所以揭開此事,無疑是對自己的警告——膽敢背叛燕王,你隨時可能斃命!

  張信擔憂、恐慌、迷茫!他實在不知道自己該站到哪一邊。不過失眠了幾宿後,他想到了一個自認為最合適的辦法——見風使舵。

  張信當然不敢揭發燕藩,更不敢同燕藩翻臉。但同時,他也和張昺、謝貴保持緊密的聯繫。張信的如意算盤是:你燕藩愛怎麼折騰便怎麼折騰,軍中也好,布、按、都三司衙門也好,你隨便煽風點火、挑撥離間,我張信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只要你別直接讓我出面就行。而在朝廷這邊,我則繼續當我的削燕干將,巡查、整軍等事照做不誤,絕對不露絲毫反相。如此,則可居間觀望,真到削燕那一天,若朝廷強,自己就跟朝廷,反正燕藩手上也沒自己的把柄;可若燕藩勢大,那自己也就只能賣了張昺、謝貴,死心塌跟著燕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