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齊泰一時語塞。其實他也明白,就眼下這形勢,能平平安安地穩住朝局,對建文來說已是萬幸了。要扣留燕王根本就不可能。而孝孺的一番分析,更是把齊泰心中那點“暫且拖延,以待時機”的念想也擊得粉碎。由此看來,此時的燕王已成了一股禍水,儘快引出京城,朝廷才能獲得安寧。

  但即便知道後果,齊泰仍不甘心!燕王進京,這可是千載難逢的良機!若就這麼讓他回去,誰知將來還有沒有此等機會?

  “也罷。四叔滯留京師,終是朝廷禍患!便令他歸藩罷了!”終於,不待齊泰再言,建文已陰沉著臉做了決定。儘管心中也頗為不願,但當此形勢,他也沒有別的辦法可想。

  “陛下且慢!”就在事情已成定論之時,方孝孺忽然又想到什麼,忙開口阻止。

  “孝直先生有何言?”建文略為奇怪地問道。方才說放燕王的是孝孺,可這時出言相阻的又是孝孺,建文倒有些被搞糊塗了,“莫非你又認為四叔不該放!”

  “非也!非也!”孝孺擺手道,“放燕王歸藩,實乃當下不二之選。然則臣卻想到了個法子,可讓燕王歸若未歸!”

  “什麼個歸若未歸?孝直你莫打謎語,徑直說便是!”齊泰是個急性子,已迫不及待地出言相催。

  孝孺看了齊泰一眼,呵呵一笑道,“其實說來也簡單。眼下陛下欲放燕王,又怕其從此不可制;欲待不放,其滯留京師又是禍患。既如此,我等不妨擇其中而取之,放燕王歸藩,其三子卻可暫留於京師。如此既可堵那些勛戚之口,又可鉗制燕藩,使其不敢為逆!如此豈非兩全其美!”

  建文眼光一亮。方孝孺之言,說白了就是要扣人質在手,燕王就這三個兒子,只要三子在京,燕王縱是想反,也不敢輕舉妄動。沉吟半晌,建文又將目光瞄向齊泰。

  齊泰放眼一瞅,見建文和子澄都不無期待地望著自己,便明白他們也都認同孝孺之言了。對燕王歸藩,齊泰始終心有不甘,但他也明白,孝孺之言,雖算不上什麼一勞永逸,但也是眼下唯一可行之舉了。想了一想,齊泰說道:“孝孺之計確是穩妥,只是我等扣燕尚無罪名,其三子又有何名目相留?”

  方孝孺哈哈一笑道:“這倒容易。五月初六乃太祖一年忌辰。眼下已是二月中旬,陛下可下道敕旨,命其三子留京以待太祖小祥。如此扣上三個月不成問題。三個月之後,視其情況再做計較。”

  朱棣這段時間一直借太祖定製說事兒,把建文壓得是喘不過氣來。如今以祭太祖為名留他兒子,倒也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而且還不怕他挑出理來,建文也可出口悶氣。念及於此,建文心情頓時大好,隨即笑道:“三個月時間,足可做許多事情。便依孝直先生所言,朕這就下旨給欽天監,令其挑選吉日,讓四叔陛辭!”

  十一

  建文元年的清明節是二月十九。春分後,上天連賜幾場溫雨,滋潤的大地草木翻綠,萬物吐故納新,一副春和景明之象。按習俗,京師百姓也紛紛在這段日子裡出城掃墓祭祖,兼帶踏青春遊,金陵郊外頓時熱鬧非凡。

  清明節當日,一大清早,一支馬隊便簇擁著幾輛馬車駛出太平門,直向城郊奔去。雖然馬上騎手皆衣著樸素,但僅從他們胯下高大的駿馬便知,這些人絕非普通士民。而為首的中年騎手更是氣宇軒昂,顎下美髯飄飄,十分瀟灑。待馬隊走遠,城門口擺攤小販中有好事者忽然叫道:“剛才過去的可不是燕王?那日王爺進城,我遠遠瞅著,便是這副模樣!”

  小販話一出口,眾人皆恍然大悟:“對,是燕王。後面的那幾位正是燕世子和魏國公他們。”

  “一大清早的,急急出城做什麼?”一個路人懵懵懂懂地問。

  “這還用問?”一個軍士不無鄙夷地望著路人道,“太平門外的板橋村是中山王墓所在,今日清明,燕王和徐家老爺們出城,自是給中山王掃墓去了!”

  ……

  徐達是大明第一開國元勛,其墓地規制之大,自也為天下臣民之首,墓園裡松柏蒼翠、樹木森森,神道兩旁石馬、石羊、石虎、文臣、武士等石雕亦是一應俱全,雖遠比不上太祖的孝陵,但也是莊嚴肅穆。到得徐達墓前,朱棣等人跪拜叩首,除草添土、焚楮錠次、周胝封樹,忙活了半日方完。

  祭掃罷,眾人便開始進食。自唐以後,清明節與寒食節已合二為一,此番朱棣等人所食,也都是所攜之瓜果冷蔬,聊以充飢罷了。

  食物雖簡,但春日郊食,也別有一番情趣。在熙攘都市裡呆慣了的天滿貴胄們,難得享受得這一日清新安逸,俱都心境頗佳。而眾人中,最開心的自非徐妙錦莫屬了。

  府中禁足月余,妙錦差點沒被生生憋出病來。此番得朱棣之助,終有出府機會,妙錦興奮得幾天幾夜沒睡著。不過她雖得以出府,但畢竟有建文禁足之令在,為掩人耳目,也不敢太過分。出城路上,一貫騎馬的妙錦被輝祖生生安置在遮得嚴嚴實實的馬車中,並嚴令其不得挑簾張望。祭掃之時,又是一大堆禮儀,她當然更加不敢胡來。直到進食,氣氛終於活絡,妙錦才如釋重負,開始活蹦亂跳起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