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朕怎麼把他們給忘了!”建文一拍額頭道,“梅駙馬是託孤之臣,景隆擒拿周藩十分利落,也必和朕一條心。吩咐他二人自無問題。至於這徐輝祖……”說到這裡,建文露出幾分猶豫之色,“不瞞諸位愛卿,數日前,徐輝祖還進宮見朕,言燕王之心不可測,需多加提防!此次勛戚發難,徐家三人也均未有片言附和,按理應是忠於朕的。但是徐家畢竟是四叔的親家,關係非比尋常;且改制一事,對徐家也頗有波及,其內心究竟如何,朕實不能確定!”

  三臣一致沉默。對於徐家的真實態度,三臣與建文一樣,也都覺得撲朔迷離。而他們還有一層顧慮就是,若徐家暗中實向著燕藩,那建文再貿然示意其出面壓制勛戚恐就大大不妙了。若讓燕王和勛戚得了消息,有了準備,到時候梅殷和李景隆下不來台倒還是其次,關鍵是建文的束手無策也就徹底暴露在了他們面前。搞清楚皇帝色厲內荏的底細,那這幫人還不趕緊得趁熱打鐵,把朝堂攪個天翻地覆?

  但拋下徐家也不妥。就眼下而言,徐家對穩定朝局太重要了。魏國公是開國勛臣之首,徐家在朝中、軍中的人脈和聲望也是首屈一指。即便有李景隆這位曹國公出面,但若徐輝祖態度游離,那些勛臣也未必就會心甘情願的買帳。

  “陛下!”思忖再三,黃子澄忽猛一抬頭,一臉篤定地道,“臣以為徐輝祖可以託付!”

  “哦?”建文一瞅子澄道,“黃愛卿認為輝祖可信?”

  “可不可信,臣不敢斷言。然臣可確定,徐輝祖絕不會壞陛下之事!”黃子澄冷靜答道。

  “此話怎講?”

  “陛下!”黃子澄一拱手道:“以臣推斷,魏國公密奏,以及徐家兄弟在燕王事中緘言,至少可以表明,他們絕非像王寧那般死心塌地黨附燕藩。而陛下所慮,無非是徐家首鼠兩端、暗作騎牆之望耳!至於魏國公進宮密奏燕王種種,陛下也是顧及他此舉不過是迷惑聖聽,暗為己留一自保之道而已。不知臣所言可准?”

  黃子澄的話說得很露骨,但建文仍微微點了點頭。

  見建文點頭,黃子澄信心大漲,說話的聲音也大了起來:“其實陛下勿需憂慮!即便徐家果真騎牆,那又如何?騎牆者,左右逢源,兩不得罪而已。陛下將此事透於魏國公,以他之精明,豈不知其中干係甚大?豈不知走漏風聲,會給陛下帶來天大麻煩?果真如此,以其騎牆之心性,縱不願為陛下效勞,又豈敢把消息透露出去?一旦泄露,陛下定會把他恨到死處,那他將來又能討的到好?故而,臣敢斷言,陛下暗示魏國公,至不濟也就是做一徒勞之功罷了,絕不至有泄密之虞!”

  “子澄兄好見識!”子澄話音方落,齊泰洪亮的聲音便已響起,“不錯,只要徐家不是鐵了心跟燕王走,皇上便不怕他們暗作小人!”

  建文也是恍然大悟。子澄這一番關於騎牆的分析可以說是精闢入髓,建文聽了頓有茅塞頓開之感。不錯,朕不怕他首鼠兩端!想到這裡,建文的眼光亮了起來。

  “而託付徐家,陛下還可得一利市!”就在建文欲出言相贊時,子澄的話音又起,“陛下交待之事,魏國公若盡心辦了,那他十有八九是忠於陛下的。相反,若其暗中推諉,則其騎牆觀望之態顯露無遺,陛下便可暗中戒備,以防其生患!”

  “好一個利市!”建文一拍御案,隻然而起道,“黃愛卿言之有理,便依方先生之計行事。梅駙馬與魏國公,自由朕來說。至於曹國公,黃愛卿你與他相熟,便由你去帶話吧!記得點到為止,莫要說過了!”

  “臣明白!”黃子澄乾淨利落地答道。

  殿內的氣氛一下活絡起來。這段時間,朱棣猶如高手出招,把建文逼得是節節敗退、狼狽不堪。如今,建文總算也尋到條妙計,能夠扳回一城,心中頓覺舒暢不少。不過很快,方孝孺的一句話,讓建文的好心情又無影無蹤。

  “陛下,勛戚之事可了,然燕王該如何處置?燕王在京日夜交結權貴,任由著他下去,朝中恐永無寧日啊!”方孝孺滿懷憂慮地說道。

  大殿瞬間又恢復了沉默。不錯,燕王,這個讓人頭痛的燕王仍在京中。他的存在,對建文君臣而言可謂如芒在背,誰都不知道這個滿肚子權謀的親王會再耍出什麼手段,把好不容易扳回正軌的朝局再度攪亂!

  “孝直先生認為該如何處置?”建文問方孝孺道。

  “擇日陛辭,令其歸藩!”方孝孺一字一句給出了答案。

  “啊!”齊泰大吃一驚,當即叫道,“不可!燕王狼子野心,實乃當代之劉濞,此番若讓他歸國,必是放虎歸山,後患無窮!”

  “不放又如何?”孝孺苦笑一聲道,“莫非尚禮兄還想著扣他?你可有想過,燕王不走,這借力打力又如何行得通?眾勛戚為一己之私,本就不願輕易收手,縱梅駙馬與魏、曹二公出面,靠的不過是自家的一點臉面罷了。只是三人之臉面,對付眾勛戚或還好使,可若有燕王在,又能派上什麼用場?若讓燕王繼續滯留,其必會暗中奔走,意圖重整旗鼓。一旦其出面相阻,眾勛戚得有倚持,又豈會偃旗息鼓?到那時我等又如何應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