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朱棣似乎並未聽懂暴昭所言之本意,隨即道:“暴尚書能有此言,本王倒是安心了。朝廷這半年來連削五弟、七弟之爵。雖說兩位弟弟本是罪不可恕,被削乃情理之中,但本王仍是頗有傷感。俗話說的好‘長兄如父’,如今父皇、母后與三位哥哥俱已不在,我這個做大兄的未能阻止兩位弟弟行此不軌之事,實在是汗顏有愧!”說著,竟聲色漸悲,幾乎都要落下淚來。

  暴昭心中冷笑,嘴上仍是恭敬答道:“諸王各在封國,相隔遙遠,周、齊二王作惡之事,殿下在北平豈能知曉?還望殿下勿以此掛懷!”說著,話鋒一轉道,“何況藩王乃朝廷臣屬,二王有過,朝廷自會責罰。王爺只需敬事朝廷,諸藩王之事,皇上自能妥善處置,您又何須如此自責!”

  暴昭此話,軟中帶硬,實是警告燕王安守本分,不要心生不軌。朱棣精明之人,又豈能聽不出來?不過他城府極深,儘管心中十分憤怒,面上卻不表露出一分。

  朱棣又與暴昭打了一陣哈哈,遂轉而對劉璟道:“仲景這幾日進府最勤,與我燕府上下頗為相得,眼下即將離別,可與我王府眾人有話要說?”

  劉璟心中一沉。此次探訪,他仗著自己亦是王府官的身份,與燕府一眾文官頻繁聯繫,希望從他們口中得道些王府內情,並與朱棣本人也接觸頗多。劉璟知道自己肯定被朱棣注意,但他也不在乎,遂笑道:“臣與葛長史等人,不過是同僚相交,共探侍主之道而已。只是此次走後,恐怕再與王爺對弈就難了!”他平日進府,亦常與朱棣對上兩局,藉此機會互相試探。

  朱棣哈哈大笑道:“那倒不妨,谷藩在宣府,與北平近在咫尺。橞弟若有事需知會我,爾便藉機再來北平便是。只是爾棋力太高,本王一介武夫,可非爾之對手。若再博弈,爾可需讓得我些。”

  劉璟微微一笑,從容道:“王爺說的過了,不過這下棋與處事一般,可讓之處便讓,若是不可讓處,臣卻不敢讓!”

  朱棣一怔。這劉璟與暴昭一般,竟是如此綿里藏針,時時不忘敲打自己。朱棣一陣惱火,實在沒有心情再和這幫子人糾纏下去,遂再隨意說笑幾句,便道:“本王近日來身體不佳,今日幾杯酒下肚,腸胃愈發不適,實在不能久陪諸位。”說完,又對一旁的高熾道,“諸位天使便由爾相陪,務須不醉不歸。”眾人忙起身相送,朱棣含笑擺了擺手,便自回後宮去了。

  三

  時近年關,金陵城內亦飄起一陣小雪。這一日正值朝休,齊泰於家中設宴,邀黃子澄與方孝孺二人共聚小酌。

  此時仍是微雪未停,齊泰家的花園俱被蒙上一層白霜,不過一進餐廳,便覺暖氣逼人,三位天子重臣吟詩作對,把酒當歌,很是快活。

  方孝孺近來心情大好。幾次長談後,建文對他的人品學問十分讚賞,已命其參預機要國政。其時大明朝開國未久,朱元璋在位時以猛治國,雖頗有成效,但殺戮過多,對此建文心中頗不以為然。即位後,建文便想著手改革官制,效法史書上的三代賢王,打造出一個政治清明、朝野和睦的太平盛世來。方孝孺儒學大宗,博古通今,且為人又正直不阿,正是建文朝思暮想的佐相之才。經過一番考察,建文對孝孺十分佩服,便將改制一事鄭重託付給他,命其總攬全局。方孝孺學通古今,自是一身抱負,以經濟天下為己任;如今遇得明主,將國家根本之事交付於他,他又怎能不感激涕零,拼死報效?一連數月,孝孺每日起早貪黑,遍覽古籍,為改制一事嘔心瀝血。經過連番辛苦,其心中已有了些眉目,不日即將具本奏上。孝孺相信,只要按照自己所想,逐步妥善實行,大明天下必然會海晏河清,太平萬年!今日之宴,他一改素少沾酒的習慣,對齊、黃二人頻頻舉杯,亦是因心中十分高興所致。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眾人俱有腹飽之感。齊泰遂命人撤去酒席,換了茶具、果點奉上。趁著這間隙,孝孺推開房門,走到屋檐下面站住,欲受些寒風以驅散酒意。

  此刻已是正午,白雲逐漸散去,一縷暖陽射進花園之中,池邊梅花樹上的積雪遇光漸溶,正滴滴答答地化水而落,正是一片寧逸舒和之象。孝孺見此美景,忽然心念一動,遂婉婉吟道:微雪初消月半池

  籬邊遙見兩三枝

  清香傳得天心在

  未許尋常草木知

  “好,好詩!”孝孺正陶醉間,卻被一陣擊掌叫好之聲驚醒,扭頭一看,齊泰與黃子澄也已走了出來。

  黃子澄撫掌笑道:“孝直不愧一代文宗,轉眼間佳句便至,此詩清新典雅,而這‘清香傳得天心在’一句,更是一片忠君報國之心,卻又不落俗套,實是妙極!”

  孝孺方欲答話,旁邊的齊泰卻嘻嘻笑道:“孝直詩句之佳,吾輩不及,只是這‘未許尋常草木知’,卻是一股獨立塵世之傲氣,仆與子澄立於一旁,倒是自慚形穢嘍!”

  方孝孺與齊泰、黃子澄同為天子股肱,早已十分熟稔。他知齊泰此言實是打趣之語,並無諷刺之意,遂微微一笑道:“尚禮卻是錯怪仆了。方才吟詩之時,仆念及此次改制,事關重大,天下臣工莫不關係其間,若是貿然漏得片言出去,必會引起軒然大波,其中損了利益者必然興風作浪,壞陛下大事。余心憂此事,方有先前之句。”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