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高熾扭頭向狗兒說道:“公子我出來太急,忘了帶荷包,爾先把錢付給先生!”

  哪知狗兒也是一臉苦相道:“公子是臨時叫小的,小的只忙著換衣服,也是一個銅子都沒帶。”

  高熾頓時大窘,一時望著算命人不知說什麼好。

  算命人見此情景,忽然大笑道:“無妨,無妨,敝人在北平謀生數載,官家子弟也見的多了,卻都是些碌碌之輩,所問所求,不過一己之利;今日見公子氣度不凡,且憂心國事,與那些膏粱子弟全不能比,敝人已是暗自佩服。錢財乃身外之物,要與不要都是無妨,這錢我也不收了,唯願公子心懷黎民,將來一朝入仕,能造福百姓,敝人便不勝感激。”

  高熾心中一時大熱:此人雖混跡於市井,卻也是位英傑!本來他便欲結納此人,可轉念一想:如今時勢多舛,父王一再囑咐要謹慎小心。此人來路終究不明,貿然結納,恐有不妥。於是拱手道:“先生高義,餘十分佩服,今日便赧顏相賒,他日自當奉還,余與先生一見如故,若是有緣,必再來討教。敢問先生高姓大名?”

  算命人見高熾不報自己姓名便問人名諱,愈發堅定此前判斷,便大笑道:“討教不敢。公子如此禮遇我這下里巴人,氣度讓人折服。在下金忠,字世忠,乃通州衛一屯田小卒,因生性懶散,且不願於黃土中終日,遂找人代了差使,自己來北平城中混口飯吃。在下長期於此地謀生,公子若是願意,可隨時前來指教,在下不勝榮幸。”

  二

  辭了算命人,高熾徑直回府,剛進端禮門,內官王景弘便迎了上來:“世子可回來了,王爺召您和二位郡王東殿議事,奴婢聽下面兒說您出去了,正欲打發人去尋哩!”

  “父王這麼快就回來了?”高熾奇道。這幾日朱棣常去慶壽寺,通常一呆便是好幾個時辰,今日尚未正午便回,難免高熾奇怪。

  “朝廷來聖旨了。接完旨,王爺便叫奴婢喚三位殿下和幾位大人去東殿,具體情況奴婢也不清楚。”

  高熾聽得有事商議,便也不答話,忙疾步向內走去。

  剛走到長史值房前,忽然發現葛誠正站在門口,向東殿方向張望。高熾忙道:“葛長史怎還在此?快隨我進去晉見父王啊!”

  葛誠乾笑一聲道:“世子請進,王爺今日並未召臣。”

  高熾這才明白,王景弘口中的幾位大人並不包括葛誠。他腦子一轉,立即明白,王景弘定是未了解詳情,故沒把話說清楚。葛誠是燕府長史,若是聖旨只交待些尋常事情,父王定會招他一起商議。但此次葛誠未能入內,便只能說明,這道聖旨恐對燕藩不利,父王這是要召集親信,商議對策。葛誠並非燕府嫡系,父王面子上雖待他不錯,但從不倚為心腹。此等密事,自不能讓他與聞。

  想到那道或對燕藩不利的詔旨,高熾的心頓又提了起來。不過葛誠在場,他也不能顯得過於焦急,因而故作輕鬆地笑道:“既連長史都未得宣,想必也不是什麼大事,方才王景弘大驚小怪,我回頭再去訓他。”說完便有意放慢半拍,步履如常地向內走去。

  走上丹墀,高熾向殿內一瞧,發現除了高煦、高燧兩個弟弟與道衍外,張玉和朱能兩位將軍也站在裡頭。他忙深吸口氣,彎腰進殿一禮,方小心說道:“不意父王相召,兒臣方才出去了會兒,因此來的遲了。望父王恕罪。”

  高熾方說完,高煦就於一旁陰陽怪氣道:“如今朝廷風聲正緊,我等天天都提著顆心,大哥還有心思出去遊戲,真是一番好氣度!”

  高熾知他嘲諷,只是尷尬一笑,並不作答。高煦從小好武,頗得朱棣歡心。他素來瞧不起這位身材肥碩,連騎馬射箭都不會的大哥,總覬覦著這個世子寶座。今日知高熾外出玩樂,便抓住機會在朱棣面前損上一把。

  朱棣卻仿佛並未聽見二人言語。怔了好一會方發話道:“朝廷派刑部尚書暴昭為採訪使,不日即到北平,本王今日急召爾等,便為此事。”

  老將軍張玉抖著花白的鬍子首先言道:“這個暴尚書來者不善,如今皇上連除二王,今番又派個採訪使,定是來探我燕府動靜,若被其尋得什麼差錯,朝廷很有可能以此為由,再削燕藩!”張玉今年五十六歲,曾是北元樞密知院,於洪武十八年降了大明,後履次升遷,最終調到了燕王帳下。張玉文武雙全,有勇有謀,且又十分忠心,所以頗受朱棣信賴。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一個採訪使算得了什麼!他暴昭安安生生也就罷了,若敢尋燕藩半點不是,我便讓他出不了北平城!”高煦冷哼一聲道。這位高陽王是個目空一切的人,他不光看不上長兄高熾,也不把文質彬彬的堂兄建文放在眼裡。如今建文欺負到父王頭上,他恨得牙只痒痒,因而放此狂言。

  朱棣眉角微微一跳,這個二兒子很多地方都像自己,唯獨性子太狂了些,他小身喝道:“不得胡言,朝廷大事豈由得爾在此亂說!”

  高煦天不怕地不怕,唯獨怕這個威風凜凜的父王。朱棣聲音雖不大,仍讓他脖子一縮,算是暫時安靜下來。

  “師傅有何看法?”朱棣隨即向道衍問道。

  朝廷詔旨到時,道衍正與朱棣在慶壽寺中密議齊王被削之事。朱棣回府接旨,道衍遂也跟了過來。此時他思量許久,心中已有了些眉目,方沉聲道:“齊王被扣,不過十餘日前事,朝廷此時遣使觀風,且直奔北平,必是放心不下王爺,過來探聽動靜。方才二殿下說的好,‘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亦無須太過驚慌。臣要問的,便是王爺此時的態度?”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