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漢建安二年,元月,太祖提數千眾進清河,許攸以五萬眾設伏之,困之。當是時也,太宗仁皇帝年十二,亦在軍中,太祖乃置太宗於膝上,故指揮若定,不為所亂,謂太宗曰:「且觀諸長輩破賊!」眾感而奮,遂破之。

  二月,紹奔平原,猶敗之。東奔樂安,再敗之。

  三月,紹走蓼城,太祖發兵圍之,於是驚懼死。河北遂平。

  太祖既覆袁紹,入濟南,以界橋事不得已殺許攸一人,余者皆赦死,發陝州徒刑三載,青州人心遂安。俄而,復舉高密鄭玄為太常,建大學,行科考,建三長制,又開幽州民屯為戶,並均田與之,復設屯田於冀、營、青、陝四州,攤口算于田賦,世稱救民塗炭,海內稱善。

  七月,太祖既滅袁紹,平河北,乃移鎮鄴城,分州設牧,屬衛將軍府。

  十二月,中原諸侯會南陽,議連而抗太祖也。

  漢建安五年三月,太祖欲震中原諸侯,又以鄴下富足,起銅雀台,以正與重俱置於此。

  七月,豫州牧劉備使魯肅謁太祖。

  同月,天子束髮,歸長安。太祖既至長安,群醜震怖,王允聯諸逆相約謀太祖,重申舊誓。未幾,與會者八人,出首者四也。

  同月,聞西涼叛。

  漢建安五年秋,七月廿三,太祖西征過長安,公卿請為大將軍,不應。將復請,外戚城門校尉董承、左中郎將伏完、右中郎將王斌憂之,相約為亂,起兵攻武庫不得,事敗見誅。左右復請殺王氏二子,併入宮處置董、伏二貴人。太祖喟然對曰:「吾負漢室行數載至此,雖得善始,不能善終,已多愧矣,焉能為區區意不平復違臣節?」左右雖應之,多不值也。

  九月,過漢陽,涼州士民多自從之。

  同月,破馬騰。

  十月,降韓遂,令出玉門,經營西域。涼、臧十二州遂平。繼伐漢中。

  十一月,天子出奔,自清明門東行,太尉劉虞在門前止之,伏地請歸,盡言不可行,不聽,再止,乃令矢之,中,然後匆匆之去。三日,虞遺子和曰:「吾聞前盧子乾死是謂子曰:『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深然之,吾今亦有言欲以遺子,曰:『勿以時窮而忘節,勿以勢起而亂性』,小子識之!」是夕瘡發,薨,妾梅氏亦作炭殉矣。天下議之,咸曰天子失德。

  十二月,天子既走南陽,關中動盪,士民皆望太祖歸。更有奏者,勸太祖進燕王位以安心。太祖以漢高祖皇帝白馬事,固辭之。

  同月,漢中太守張魯孤身出斜道,降之。乃令趙雲進駐漢中,都督漢中、武都二郡,又發楊秋引千騎為輔,然使魯為漢中太守。漢中遂定。

  同月,太祖歸長安,先為虞發葬。

  漢建安六年,元月,又令曹操、劉備及劉表請天子歸長安詳此事。不應,反罪太祖。

  同月,百官再三請進燕公位,凡三辭,乃受,以燕公位代太子位行民主責,督十一州軍政務。並請於天子,且復請歸。

  太祖既稱公,乃尊母為燕國太后,敕封其妻為燕國後,其餘諸位夫人皆稱嬪。拜汝南呂范為首相,魏郡審配為左相,南陽婁圭為右相,此三相下,又為四相,分為鉅鹿田豐,北海王修,遼西韓當,潁川戲忠。

  設三省,一設中書省,掌機要,發政令,為首相領;再設尚書省,掌機要,統攬各部、台、曹、閣所入文書,批陳閱覽,為左相領;後設門下省,掌機要,專司監察、批駁政令,為右相領。三省之下,復設六部,曰禮部、吏部、工部、兵部、刑部、戶部,每部皆有尚書一人,左右侍郎二人,直對各州郡縣鄉亭;又設十二寺,依舊屬三省,曰太常寺、鴻臚寺、宗正寺、大理寺、少府寺、太僕寺、司農寺、將作寺、黃閣寺、版印寺、欽天寺、衛尉寺。再設四台,曰御史台、財政台、樞密台、靖安台,御史台掌監察,為鉅鹿田豐領,財政台掌財政,為北海王修所領,樞密台掌兵馬調度,為遼西韓當所領,靖安台權責不明,但以潁川戲忠所領,郭嘉為副。又曰,凡三省三相,與四台首腦,並於鄴下銅雀台設坐,並稱台僚,遇非常事,七座並論,可決國事!

  三月,令蔣干使蜀,乃於彼見白羆,白羆者,祥瑞也。

  四月,後漢名臣趙歧夜觀紫薇,謂左右曰:「蒼天已死,昊天未立,歲在丙子,天下大吉!」

  同月,操有戰書予鄴下,自稱治軍七十萬,欲與太祖獵於白馬。太祖觀之,復曰:「以吾之眾旅,投鞭於河,足斷其流。」

  五月,端午日,閱兵銅雀台,軍容雄壯,咸曰萬勝。

  同月,立射科取士策,即科舉制也。

  同月,令徐晃、張頜奔襲白馬,一戰下之。旋提鄴下步騎一萬,親至白馬。

  同月,操至平丘,相與之持。

  太祖自統御海內,芟夷髃丑,其行軍用師,大較依孫、吳之法,而因事設奇,譎敵制勝,變化如神。臨事又手為節度,從令者克捷,違教者負敗。與虜對陳,意思安閒,如不欲戰,然及至決機乘勝,氣勢盈溢,故每戰必克,軍無幸勝。一生用武,殊無敵手,唯曹操稍可相對也。

  六月,破酸棗,獲夏侯淵、丁婓首。

  同月,太祖直趣官渡,操屯於濮南,乃並兵西下援護,先遣曹純引虎豹騎萬眾持節先行。太祖窺其釁,即破之。適操至,再攻,亦大破之。是役,獲曹純、曹休、許褚、史渙首。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