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可書到這裡,真的該適可而止,以保證一個故事的完整性。

  實際上,我最後一章原本是個八千多字的大章節,自己刪了好多……沒必要那麼多交代,該留白留白,有些小情節小劇情線該不說就不要說。

  故事就是公孫珣覆漢,唯此而已。至於任何人想搞同人,想番外,只要起點不追究,我沒有任何問題。

  然後說下書的內容……這本書其實寫的很倉促,影帝完本後,立即空虛的不得了,然後隔了一個月不到就開始托關係找虎牙投稿了,除了一個大綱和開頭外,基本上趕鴨子上架,絕大部分內容和思考是寫作過程中查資料自己臨時思索來的。只是所幸從小到大對三國有一份自己的表達欲在裡面,所以開始寫起來以後還是很帶勁的。

  而網文嘛,首先在於講一個故事,沒必要多做延伸。但真要延伸和思索,漢末三國無疑是一場必然的悲劇,曹劉諸葛這種人再怎麼努力,都無法阻止時代的淪陷,英雄豪傑的努力,註定要淪為無用的犧牲,於是就有了一個公孫大娘和一個公孫珣,一個安利號和一隊白馬義從。

  這便是創作的基本源頭思想。

  最後,說點收尾的感慨和事情:

  先謝謝諸位真金白銀追訂過來的讀者……公孫珣謝一堆人,我也得謝一堆人……謝謝管理們的無私付出,謝謝日常參與本章說創作的熱情書友……你們是最棒的!

  然後必須還得謝謝歷史編輯組的銳利大佬、徐徐和虎牙,也謝謝無償幫助推廣的以安迪斯晨風大佬為首的諸多自媒體大佬,沒他們的抬舉,就我這任性更新,這書根本起不來。

  再說下完本活動……我跟編輯聊了下,等月底前再申請完本,先把完本活動整理一下,把諸位寫的番外發到作品相關里……這裡還得謝謝諸位的熱情參與,這個完本活動的質量和數量都是我沒想到的,講實話,有些真寫的比我好!

  最最後,說下新書問題。

  還是那句話,新書必然有,但容我緩緩,這本真把我掏空了,現在啥思路都沒有!只能講這個成績,你說讓我不試著寫下去,也不現實,所以大家如果有興趣,希望稍等,讓我調整下思路。

  此致敬禮!

  癱在電腦前……不抽菸不喝酒,容我對著屏幕喘口氣!

  正所謂:誰向橋邊吹笛,駐馬西望銷魂。

  然而一本書寫下來,我卻愈發胖了!

  附錄1:《喏,相公》——本初林登萬

  __

  隨著大燕太皇太后擦乾眼淚,重新戴上那天下獨一份的黑框眼鏡,並答應了群臣本就合情合理的請求,大燕第二任皇帝陛下,在做了幾十年太子後,終於登基為帝了。

  太皇太后雖已過九旬,但精神矍鑠,身體康健。此前每有朝會,諸位相公尚書總是高呼「陛下萬壽無疆,太后永遠健康」。如今看來,大行皇帝怕是無法萬壽無疆了,但太皇太后似乎真的是永遠健康。以至於潁川那些蠢蠢欲動的逆賊竟然抹黑太皇太后,謠傳她以妖法奪人壽算——什麼先皇考英年早逝,大行皇帝早棄天下,甚至還有范陽盧公,前漢靈帝等等無稽之談……

  不過當今陛下畢竟是太皇太后親自養大的,竟也得了不少優寵,登基不久就得以簡拔不少信用之人。當然了,太后一向信任的首相子伯公,大行皇帝親手培養的右相仲達公,這兩位的地位無論如何不是陛下所能動搖的。

  於是乎,被太皇太后和陛下共同接受的駙馬諸葛亮被拔為左相,宗室公孫續擔任宗正寺卿,與前兩位共同追隨陛下臨蜀屯田的王粲接任版印寺卿。這些都合乎眾人的預料,雖然對外戚和宗室的提拔之速略有違當年銅雀台上先帝對諸位相公的承諾。

  只是對於擔任靖安台副使多年的王焯來說,新任的靖安台正使人選,著實讓他有些意外(對於一名老靖安來講,獲知每位大臣的生平,簡直是再容易不過的事情了)。

  被提點為靖安正使的,乃是梁公寒門諱嘉,別號南海先生。此公乃是當年交州士家向先帝投誠時所獻庖廚。不料在見到太皇太后時,盡道交州虛實,從而得到賞識,入學鄴大。梁公鄴大畢業後在御史台一蹲就是數十年,任誰也想不到,在新帝登基後竟然一躍成為了靖安台正使,堂堂閣臣相公。(然而被太皇太后提攜而庸碌多年之人,如今被新帝驟然拔至高位,多少有些尷尬吧。)

  不過這也好,王焯暗自想道。畢竟一個從沒接觸過正經實務,尤其是靖安台事務,而且立場曖昧尷尬的正使,是更加容易擺布的(更不易動搖王副使的權力)。

  想到此處,王焯重新調整了表情,一副優雅迷人的笑容被換到臉上——既有世族子弟的風度翩翩,又不失鄴大飽學之士的文質彬彬,還有著能臣幹吏的精明幹練。隨後,他翩步走到靖安台署門前,靜候新任主官駕到。

  新出爐的靖安台正使寒門公梁大相公,意氣風發地坐到了靖安台衙署堂中主座上。而靖安副使王焯恭敬地立於堂中聽候指示。

  梁大相公開口道:「王副使久曆本台,經驗豐富。本閣初至,諸事還需王副使盡力相助。如此方能不負太皇太后與陛下所託。」

  「諾,相公!焯之本務正是盡力輔佐相公,相公。」

  「相公,相公?」梁嘉一愣,隨即恍然,一笑道:「王副使不需如此拘謹。」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