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適才漢帝有言,孤今日之勢,本自為之,故可好自為之!此言差矣!因為一人之力,焉能翻天轉地,立燕覆漢?孤今日之事,實乃諸君共成!至於孤身前之冕,看似是巧匠數人,一月而成,實乃諸君砥礪十載,與孤瀝血共制!」

  台下旋即整肅,並在呂范、公孫越、賈詡、公孫定這四個立在二層之人的帶領下俯首盡力一躬,以作應對。

  「所以說,孤今日加此冕,當然要謝漢帝,卻更要謝今日身前諸君!」天高雲動,大風漸起,等到台下諸臣工起身,公孫珣單手扶刀摩挲不停,然後繼續奮力揚聲昭告四野。「並謝此時鎮守四面天下的燕國數十萬官吏、士卒!謝凡十餘載,為孤前驅馬下,死不旋踵之英靈!當然,也要謝家母傾家助力!謝孤兩位恩師授德授力!」

  言至此處,其人微微頓挫,卻又忽然失笑,左右環顧:「也謝孤之敵手袁本初!謝孤之舊友曹孟德!謝孤之義弟劉玄德!更要謝自喪亂以來,十五載紛紛為氣節死、為理想死、為道德死的所有英靈!」

  夏風烈烈,竟有朔風之勢,而北面山陵巍巍,南面舊都逶迤,天地間除風聲、回聲外卻再無餘聲。

  「當然了,更要謝自三代以來,開天地立華夏之所有英烈!」言至此處,公孫珣方才悠悠而嘆。「因為孤今日之語,正是想借諸君之口傳於四海天下,正所謂天命人成,故人定勝天!夏商周秦漢燕,山河社稷一脈相承不斷,靠的便是喪亂之時,總有英雄豪傑奮臂而起,不計犧牲……諸君,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孤今日不拜漢帝,只拜天下士民;不祭天地,只祭英靈!如此而已!」

  言迄,其人直接錯開兩步,朝壇下俯首大拜一禮,然後便從容起身,回到早已經雙手顫抖的士燮身前,取下公之冠冕,然後自捧天子冕加於髮髻之上,再加玉簪以定,方才扶刀振袖直身。

  士燮匆匆捧著舊冠撤下躲開,而見此情形,自呂范四人以下,包括退位的劉協在內,壇上壇下文武,紛紛徹底跪倒,口稱萬歲!聲浪由近而遠,自壇上至壇下,再到周圍數萬軍士!卻是往來不斷,在山脈城池,青天黃土之間翻轉不停!

  片刻之後,眾人便已禮成,而等到許久之後,聲浪方才平息,燕帝公孫珣也才喚司馬懿等近侍上前準備協助他祭祀。

  轉過身來,來到壇上最中間的祭祀台前,心中坦然下來的這個遼西匹夫便再度違背了禮儀,其人不待祭祀準備完成,便兀自從司馬懿手中奪來一杯剛剛斟滿的酒水,直接灑落在地,繼而舉空杯向北,卻是準備口稱魂兮請饗!

  然而,尚未開口,這個遼西匹夫卻陡然發現,此地居高,竟然能從北面北邙山脈的空隙之中遙遙瞥見一絲白帶於黑山中轉過……不用說了,那必然是大河自彼處翻騰流過!

  一瞬間,心中失神的大燕皇帝,幾乎是本能想起了十幾歲時從母親口中聽到的那首所謂故事的開篇詞來。那首詞用在此時,地點、時間、氣氛,全不應景,但不知為何,其人卻還是忍不住低聲脫口而出。

  正所謂: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一首詞罷,其人方才釋然而嘆:「魂兮請饗!」

  ———————我是魂兮請饗的分割線———————

  「臣松之案,太祖武皇帝以聰明神武之資,抱濟世安民之志,乘時應運,豪傑景從,戡亂摧強,十載而成帝業。崛起低微,奄奠海宇,絕類前漢之高祖。而其懲漢政廢弛,兼承漢之一統,又類後漢之光武。唯以其得天下之正,疆土自取,故稱覆也!」——《典略》.燕.裴松之注

  全書完。

  完本總結

  書完結了,先給大家匯報下成績吧!

  本書累計315萬字,十七卷,去年三月十號發書,累計十九個月,每月平均十五萬字還是做到了的。

  其中,五月十號上架,首訂1800,上來就比上本韓娛完本還高三四百,已然滿足,結果後來成績一路上揚我自己也措手不及……我這個人更新吃力,而且不穩定,但蒙諸位正版讀者厚愛,依然保持了近每月750均訂的增長速度,而且全程沒有任何成績上的停滯和後退。

  最後成績我剛才看了眼,均訂13950,勉強不足一萬四的均訂已經感激涕零了。

  更何況,這本書還有127個盟主,195萬推薦票,雖然沒求過一次月票,但書到後期也基本能穩定在月票榜前五十的排名……從哪個角度來說都是以前不敢想像的。

  然後再說下完結的事情……沒有什麼草率和爛尾,實際上這個成績我倒是想再水下去恰點爛錢,但真沒必要,書名叫《覆漢》,那原定就是袁曹孫劉俱亡,公孫代劉,燕覆漢結尾。實際上,我一開始投稿發給虎牙的大綱里,就是清楚的寫到最後一戰劉備死亡,然後結局。

  但是也能理解大家的心情,這書到最後,光是起點客戶端的24小時跟讀就八千多人!加上其他正版途徑,意味著足足近萬正版鐵桿書迷,中間劇情再如何波折大家都沒放棄,可見是真的投入了感情的,這種時候自然覺得有點難以接受。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