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劉備後來自然也聽說了這件事情,但雙方再後來根本就沒有機會再接觸,此事自然不了了之,卻不料今日居然再見。

  而越是擔心什麼越來什麼,雙方坐定以後,劉玄德依舊隨意,卻是直接提起了之前的事情:

  「說來冒昧,不過備確實好奇,當日我兄驅除崔君,是因為昔日平原足下以小見大,拿我來貶斥他的事情被翻出來了嗎?」

  崔琰沉默片刻,卻乾脆搖頭:「在下原本也以為如此,但這些年漂泊四方,多少心裡明白了點……若說針對之意,以那位的脾氣和性情,必然是有的,但根本上並非如此。」

  「怎麼講?」劉備一時好奇。

  「實在是因為我這個人跟他的大政太牴觸了。」崔琰懇切言道。「他欲壓制世族,而清河崔氏偏偏是河北頂尖的世族;他欲行科舉,在下偏偏是河北著名的清談名士……再加上他還欲脅迫、拉攏我師為他的大學做門楣,又怎麼能容忍一個降人出身與他二心的鄭門大弟子呢?那位表面上是針對在下,不過是拿在下做個標靶,以成其事罷了。至於區區幾句言語,還是轉著彎的批駁,他又怎麼會在意呢?」

  「不錯。」劉玄德也跟著笑了。「當時那種情形,又要敲打河北大族,又要敲打清談名士,又要脅迫鄭門學子,又要威懾袁氏降臣,足下簡直是個合適的過了頭的靶子,不找你又找誰呢?」

  崔琰不由苦笑。

  「不過,已經這麼多年了,足下有沒有想過回歸河北?以你族兄崔敏和族弟崔林如今皆得重用來看,讓他們求個情,回北面又如何?我記得一個已經是尚書,一個已經是少卿了吧?」

  「不錯……可即便是北面那位欲赦在下,在下也不能容忍自己就這麼回去的。」崔琰愈發苦澀。「讀了半輩子經學,出仕便是中郎將,結果被人說是百無一用……在下總得證明給天下人看看,在下非是無用之人吧?」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況曾相識?崔君的心意我倒是格外能懂。」劉備帶笑喟然,卻又隨手在座中取來茶水潤了潤喉嚨。「可是我還有一問……請崔君誠心以對。」

  「既同是淪落人,左將軍無不可問。」崔琰趕緊應道。

  「足下覺得,科舉好嗎?」劉備出其不意。

  崔琰微微一怔,卻也不由黯然。

  「看來足下和我一樣,也覺得眼下的科舉其實是比原本的察舉要好一點的,只是為時勢所迫,被那位輕易貼了了反對科舉的標籤,想摘都摘不下來,這才如此不堪。以至於多年來行走四方,只說察覺之用,卻不談科舉之劣了……」

  崔琰一聲嘆氣,倒沒有否認。

  「其實,我現在靜下心來細細品味,才發現那種能給底下人帶來一絲翻身希望的制度,真的是比什麼訪賢求才要高明的多!」劉備見狀也是頗為感慨。「人但凡有希望能往上走,這天下就斷不會像桓靈時那般死氣沉沉了。」

  崔琰終於忍不住反駁:「若察舉制能做到公平公正,也是可行的……科舉不過是將人心道德全都抹去,盡用考試而已,亂世之中,道德淪喪,用此一時我倒不覺得有問題,但豈能長久?」

  「天下焉有長久之策。」劉備不以為然道。「但救時之策卻是革鼎之時必須之物。」

  「左將軍此言何意?」

  「無他,以往的時候,我總覺得我那位兄長厲害,但厲害在何處,也只是停在其人能打仗、能得人、能起勢上面,但為何能起勢卻一直懵懂,我在兩淮所行也多只是依葫蘆畫瓢而已。直到近來才徹底明白過來,原來天下欲行革鼎事,首在經濟,次在制度,經濟和制度處置好了,再去打仗方能無往而不勝。」劉玄德放下陶碗,微微感嘆。「這三樣,都是革鼎之時必須的事務,且須次第而為。但世間人物,譬如我,總是被他能打仗、能打勝仗所耀目,卻沒有懂得前兩者的重要……當然了,曹孟德或許比我懂得多些,但已經死了。而我如今才懂得,卻也晚了。」

  崔琰聽到了最後『晚了』二字,幾乎便要落淚,只是強忍而已。

  「崔君。」劉備回過頭來正色言道。「你看,燕公能成覆漢之勢,首在度田、屯田、授田,這是經濟上的革鼎;其次在科舉、官制改革、三長制度;最後才是打仗,對否?」

  「對。」崔琰勉力做答。

  「所以啊。」劉玄德也嘆了口氣。「別看現在我們手忙腳亂,眼見著便要大勢已去,其實我兄本意恐怕未必如此,他也是被益州三個月落袋,外加天子有後、遼西地震這些事給逼得,不得已決定提前蕩平天下。只是其人如此優勢,甫一決心一統,便將我們逼入絕境……是這個道理吧?」

  「應該是。」崔琰口中漸顯乾澀,卻沒心思飲茶。

  「既然入了絕境,也就沒得選了。」劉備忽然揚聲。「我聽人說足下這些日子在西陵四處打轉,是想促成幾家合力,奮力一戰,那今日找我來是想讓我做這個領兵主將了?」

  「不錯。」崔琰明顯沒有回過神來,其人幾乎是脫口而出。

  「我知道了。」劉備點頭應許。「我自然會傾力而為,但足下也要說服南遷世族傾全力助我!」

  崔琰依舊有些恍然:「左將軍答應了?」

  「不是說了嗎?既然已被逼入絕境,我難道還有別的路數可選?」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