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彼時,其人聽著滿耳『奉燕公之命』的外地口音,看著東州士軍營亂作一團,其實早已經搖搖欲墜……畢竟,就算是心中已經有了警惕,可以東州士為統治根基的他,面對著這種來自於腹心的猝然叛亂,又怎麼可能不被震動呢?

  而等到他親眼看到那幾乎被自己當做精神寄託一般的天子乘輿被當做劈柴使用,引燃了半個府邸外牆之後,卻又忽然崩潰,直接在閣樓上放聲痛哭了出來。

  「只因我當年沒有助他殺張角,公孫珣便嫉恨至今日!」劉君郎哭了一氣,卻又淚流滿面握著自己次子雙手悲憤而對。「還有呂布,當年投我幕下後沒有去看他而已,他便要一定弄死人家……什麼燕公?什麼天命?這種心胸狹窄之輩也配當天子嗎?」

  哭到最後,其人放聲哀嚎,宛如潑婦,卻是驚得隨從武士各自愕然。

  而火光琳琳,被握住雙手的劉誕也一度欲言又止,他哪裡還不明白?自己父親遭此一擊,卻如同被人一劍刺穿了胸腹一般……雖然還活著,卻已經徹底無用了。

  木柴充足,大火奮起,不待燒透府邸外牆,便已經引發了劉焉府邸侍衛們的失控,而年輕的吳班抓住戰機,裸著一臂,親率十餘人繞道府邸後面陰影中懸索而入,卻是成功打開府門,引一眾左袒之輩紛紛入內。

  到此為止,所謂蜀中刺國一事竟然已成八分!

  只能說,劉焉父子不得人心如斯,活該徐庶成此奇功!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眼看著大局將定,今晚表現格外突出的李異李司馬也帶著數人奮力突入,卻不幸戰死於亂軍之中,再也沒能回到洛陽老家整理先人墳冢。

  真是可惜。

  ————我是不幸戰死的分割線————

  「太祖至潁川,見郭嘉、徐庶而喜,乃分金賜劍,以資鼓勵。後,官渡決戰,曹操身死,所攜倚天劍失之於野,而嘉恰立奇功於徐,太祖乃嘆『古曰名劍倚天,可斬長龍,奉孝實孤之倚天也。』是役,庶亦斬周瑜壟畝上,然名未顯,及明年,我朝伐蜀頓於劍閣,其負劍入蜀,驅吳張二氏而並劉焉父子,事竟成,太祖復聞,終大嘆『不意別劍可屠龍!』世所傳之,倚天、屠龍,終成天下名劍。」——《士林雜記》燕無名氏所錄

  s感謝第126萌,深刻不等於接近事實……這名字好深刻,然而不耽誤我愛死諸位的打賞。

  其次,本月155k,勉強做了個人。

  最後,祝大家十一快樂!祝某位生日快樂!雖然因為他的生日本章說暫時無法顯示,可我依然愛你們所有人!

  覆漢

  覆漢

  第十二章 使人聽此凋朱顏(續)

  州牧府的火勢如同信號一般,立即就催發了整個綿竹城的活力。

  隨著吳班攻入州牧府,生擒了劉氏父子,然後尋到茫茫然的劉瑁,原本只是因為軍官被挾持而保持某種混亂中立姿態的東州士軍營立即站穩了立場……在部分軍官被放回後,他們即刻坦露左臂,加入到了所謂『反正』序列中,所謂心向燕公的『瑁公子派』即刻擁有了一支約兩千多人的武裝力量。

  城內也是如此,眼見著州牧府火起,原本還有遲疑的綿竹文官、幕屬之流也都紛紛不敢再猶豫,而等到騎著馬的甲士飛馳而來,呼喊傳送代行益州事的『劉瑁之命』後,這些人就更是主動了。

  就這樣,等到午夜時分而已,徐庶就已經完成了擒獲劉焉、擁立劉瑁、控制東州士軍營、接管城牆、把控綿竹文武等等一系列戰果。

  事情順利的宛如在夢中一般。

  「非是僥倖!」張松立在郡守府前的台階上,昂首挺胸,面色在火把的映照下顯得通紅一片,卻是趁著徐庶等人尚未從州牧府那邊過來,正與身前一眾倉促匯集起來的蜀地文武大放厥詞。「須知,徐侯此舉實乃刺國之舉也!而刺國如刺人……爾等刺過人嗎?!」

  台階下,火光與陰影之中立著無數蜀中文官幕屬,有人面帶笑意,有人沉默不動,有人彎腰俯身,有人肅立不言,但在剛剛又對徐庶改了稱呼的張子喬看來,所有這些人其實都在用一種夾雜著羨慕、妒忌、憤恨與不平的目光來看他!

  來看他這個容貌短小,形態醜陋之人!

  看他這個出身名門,才智勝自己兄長十倍,昔日卻只能在此地做一個低階吏員之人!

  因為就是這麼一個人,抓住了蜀中最後一次翻天覆地的機會,成如此大功!

  「所謂刺人,無外乎三點!」張松迎著這些目光,卻是覺得胸中愈發激烈。「其一,便是抓住要害……徐侯至蜀地,不過數日,便斷定要害在劉焉而非在劉范,這便是眼光!不像爾等有些人,生在蜀地、長在蜀地,居然還有人以為大權俱已至劉范手中,簡直愚不可及!」

  「其二,便是不做多餘之事……徐侯尋得我做文事,尋得吳子遠做武事,知道我二人是蜀中難得可堪一用之人,便再不理會多餘事宜,這也是眼光,更是謹慎!」

  「其三,便是奮力一刺而已……此事說來簡單,卻要大勇氣、大魄力,我問你們,徐侯今日舉止,與班定遠定西域一事何其類似?!爾等或碌碌無為,或投機取巧,與班定遠身側的郭恂何異?」

  張子喬恐怕確實是平日裡憋壞了,此時奮力一噴,倒是將不知道多少年的怨氣全都給一口氣噴了出來,只覺得平生沒有今日這麼風光。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