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劉瑁唯唯諾諾,又被公孫珣帶在身邊一起在上黨存問了十來天的風俗,主要是視察上黨地區的軍屬有沒有缺乏過冬的必須之物,而視察完畢後,可能是因為還算妥當,其人更是直接遷沮宗為河內太守,然後方才帶著劉瑁一起出壺關向西,趕在臘月三十當日,方才匆匆回到了鄴下,並於銅雀台設宴,招待幾方使者。

  早已經心中紛亂不堪的劉瑁來到此處才發現,原來,除了江夏,幾乎天下所有殘存勢力都已經派出了使者。

  譬如劉表,明明被小天子表為了司徒,卻在交出了南陽後,只以當日公孫珣所表安南將軍的名號派出了自己主簿蒯良蒯子柔至此,其中首鼠兩端,苟且自保的姿態不言自明;

  譬如劉備,明明之前一戰精銳兵力在燕公手中損失殆盡,心腹將領紛紛戰死,卻也居然派出了張紘張子綱來到鄴下,執禮如故……據說,他還專門往前線呂范處派出了使者,卻同樣姿態低下,卻是只求避免交戰,要以春耕為限,和平分步驟交接淮北、淮南之地。

  唯一的條件,只是換回俘虜的劉曄等人而已。

  這就更加顯得不堪了!

  甚至於,就連剛剛完成了襲爵鬧劇的孫權那裡,居然也後知後覺派出了以秦松為首的使者,匆匆至此,卻連什麼準備都沒有,聽人說連禮物都是從鄴下安利號採購的!

  不過,這次新年覲見,最出風頭的居然是交州的使者!

  因為這位相隔萬里的交州『土王』,儼然是下了血本,據使者,也就是士燮幼弟士武所言,他兄長一聽說官渡開戰,便知道燕公必然會掃蕩群醜,所以早就準備好了大批財貨、特產,光胡椒就有足足一石!大象也有兩頭,還有奉燕國太后之前要求尋來的甘蔗、甘蕉等物!甚至還有一個專門擅長嶺南菜的嶺南廚子!

  這一切,只是想要給昔日老友燕公表達一點私人心意而已,別無他求。

  但匪夷所思的是,就是這個廚子,當眾揭開了士燮的老底!

  其人以一道苦不堪言,以至於把太后眼淚都苦出來的甘蔗炒甘蕉為契機,成功上得銅雀台當眾以訴冤屈。

  原來,其人本是交州寒門出身的一個正經士人,是以治《春秋》得名的,然後進入士燮幕中也本是想做官的,卻因為更會做菜被士威彥給強行綁了送來!成了一個廚子!

  這還不算,據這交州寒門所言,他們根本不是如使者士武說的那般,如何如何在官渡之戰前便毫無疑慮,辛苦一路劈風斬浪至此。而是以中秋為準備,早早乘海船出發,卻中途停到了長江口外的一處沙島上,觀望局勢許久,等那邊關雲長剛剛奇襲下邳成功,他們才大張旗鼓坐著海船往此處而來的!

  大象這玩意,原本準備了六頭……四頭乾脆在沙島上因為儲備不足活活餓死了!四個象鼻子,都是他親手做的!

  這番鬧劇出來,坐實了士威彥才是四大諸侯中最不要臉的一個,多少讓其餘三位壓力巨大的劉姓諸侯使者喘了口氣。

  然而,終究只是一場鬧劇而已,無足輕重,那交州寒門被太后親自下旨獲准去鄴下大學讀書,燕公本人也沒有苛責士武的意思,反而對士武依舊招待有加。

  一時間,建安七年的新年,鄴下並無別的波瀾,恰如江夏那般殊無起伏一般。

  然而,經此一事後,所有人都感覺到了……曹操既死,中原聯軍慘敗,天下諸侯再也沒有誰有能力主動向燕公發起挑戰,那麼燕國作為一個已經切實的統治了大半個天下的政治實體,卻是徹底成為了這個時代的主旋律。

  漢室未亡,燕勢已興,某種意義上而言,時代的交替似乎已經可以下結論了。

  —————我是下結論的分割線—————

  「及太祖大破官渡,乘勝併吞中原,南軍敗績,而副都督劉曄以臨官渡故,不得還,故率將所領降於太祖。前,又有陳群、糜芳降於下邳。後,曹操身死,劉備引退睢水。淮南有司執法,白收曄妻子,刑歸陳父紀、芳兄竺。備對曰:「吾負諸卿,諸卿不負吾也。」待之如初,而紀、竺愈篤。」——《新燕書》.卷二十八.世家第三

  第七章 正與此意同一塗(續)

  漢末,守歲習俗已經初見端倪,雖然各處不同,但大約點起燭火,全家熬夜過年的習俗還是有的。

  於是乎,眼見著新年的宴會波瀾不驚,天色也不早,公孫珣便乾脆宣告解散宴會,讓諸臣工回家過年,也是方便自家私宴守歲的意思。

  不過,由於幾位有所求的使者意圖都很明確,所以宴會末尾,公孫珣還是乾脆了花了一刻鐘不到的時間跟這些人一一交流,並做了明確答覆。

  對士武當然是好言安慰,而且公孫珣還乾脆詢問對方有無留在鄴下為官的心思?

  若有,便直接入台閣為官,若無,卻也無妨,那就大肆賞賜,讓對方安心回去。話說的明明白白,對此,士武倒是早有準備,直接叩首謝恩,當場改了稱呼,成為了燕國臣子。

  公孫珣自然滿意,復又以其遠道而來,無處守歲為理由,留對方宿於銅雀台,與台上衛士、義從一同守歲。

  接下來,對劉瑁,燕公卻是當著諸多使者的面重申一遍伐蜀的必然性,然後勸降如故,但最後也依然保持了體面,留這位身份尷尬的劉焉三子宿於銅雀台。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