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曹仁和劉曄情知曹操是要親自清理曹洪、樂進、孫策等人面容,然後以石灰存下,所以都無話可說,只能拱手告辭。

  就這樣,一直到了這日晚間二更時分,明白此戰再無轉機,或者說中原歸屬已定的曹操目送僅有的幾名親衛護送曹洪等人首級往東南去沛國安葬,然後只帶三四千老殘之兵出營往西南潁川、南陽而走。

  然而,其人出營不過三四里,送行的曹仁也不過剛剛轉身而已,身後官渡大營便忽然喧譁一時,火光耀天!

  這才二更而已,如此大規模的夜襲便已發動,很顯然,公孫珣是算準了曹操志氣已喪,所以一刻不停便乘夜發兵奪營!

  曹孟德回頭望著身後火光,一時無言以對,剛準備下令回身去救之時,卻忽然在馬上怔住,然後瞬間不能發聲……原來,隨著北面火光大起,曹操卻是陡然認出,自己身側一名面色驚恐的白髮老卒,居然與那日給孫子挑水泡的運糧民夫頗像,也不知道是不是同一人。

  算起來,大概已經有二十日了吧?

  片刻之後,曹操一聲嘆氣,轉身打馬向南,不再回頭。

  ————我是不再回頭的分割線————

  「……司馬懿方弱冠,使曹營歸,趣謁太祖,盡言操志氣已喪,兵將喪膽,可乘夜要擊也。眾皆疑。太祖亦稍躊:『小子何以知?』懿對曰:『殿下仁念,兩日夜歸敵大將首級、旗幟凡七也。以臣聞之,稍前六數,操皆受首而哀,不問來使。今臣往之,操目不視首,但問臣之來歷,教臣何以進仕,可知其已心力不堪也!』太祖笑而受之,隧擢懿為曲軍侯,繼發兵夜襲曹營不止。」——《新燕書》.卷七十六.列傳第二十六

  PS:感謝第122萌LEONYU,也感謝在南極錄製祝福視頻的本初……感謝大家的關心與愛護。

  順便,中秋第二天快樂!

  第三十二章 終剛強兮不可凌

  戰機不可輕忽。

  這是漢高祖與楚霸王之間那場精彩對決給天下人留下的殘酷歷史經驗。

  項羽幾次將劉邦打的落花流水,幾次獲得重大決戰的勝利,卻總是差那麼一口氣,屢屢讓陷入絕境的劉邦在蕭何、韓信、呂澤、張良等人的協助下捲土重來。

  相對應而言,項羽不過是一次氣力不支,與劉邦議和平分天下而已,就被張良等人窺到虛實,然後被撕毀協議的劉邦引天下諸侯圍到了垓下,來了個無顏見江東父老。

  故此,在下邳-烏巢兩條戰線上同時取勝後,甚至沒有等內黃的結果,公孫珣便不再猶豫,即刻頂著巨大的減員壓力發動了全面總攻,並於十月初六上午,在經歷了近三日夜的猛攻後,成功攻破了中原聯軍的官渡大營,繼而發起了戰略大進軍。

  不過,說是進軍。實際上,隨著劉曄引官渡殘眾投降,曹操、曹仁各自只帶著數千殘部倉促逃竄,近在陳留的魯肅也在察覺局勢後當機立斷引淮南部眾南下彭城,燕軍進軍途中已經沒有多少事實上的軍事壓力了……這種進軍更像是某種戰略追擊而已。

  別處不說,官渡這裡各部兵馬基本上是一分為二,一路追著曹操往潁川、南陽方向而去;一路追著曹仁,往陳留、陳郡方向而去,沿途攻城略地,宛如吃飯喝水。

  戰事如此,再加上徐州-烏巢-內黃三戰的相關訊息隨著兩軍的前進與後退徹底傳開,天下人已然醒悟過來——這一戰,終究還是燕公勝了!

  但失敗的,絕不僅僅是一個曹操,而燕公即將獲得的,也絕不僅僅是一個官渡,或者陳郡,乃至中原。

  「事情已經很明顯了!」

  南陽宛城,這座已經安泰了快一整年的大漢南都所在,瞬間陷入到了前所未有的混亂之中,因為誰都知道,公孫珣此戰除了併吞中原外,但凡有半點可能性,肯定是要把天子『請回去說明情況的』!

  那對於宛城的諸位而言,還能有個好?

  「事情已經很明顯了,也很急迫了!曹公正在趕來,荀文若也已經帶著願為漢室盡忠的中原衣冠世族到了汝南,他們二位的意思是讓我們從帝鄉蔡陽轉入江夏,以作延續……諸位,你們可有什麼見解嗎?」所謂朝堂之上,正在開口說話的太尉楊彪像老了十幾歲一般,滿頭白髮,畏畏縮縮,再難有之前的精神。

  話說,這不僅僅是眼前殘酷局勢的打擊所致,也不僅僅是因為憂慮漢室的將來,很大程度上,這是之前一年間,其人真正擔負起了所謂漢室興亡之責後的辛苦所致。

  想想也是,南陽固然大郡,漢室小朝廷用來擠走曹操控制南陽半郡的呂布也確實是個比較好哄的人,但前面在打仗,一切以軍需為先,小朝廷基本上只能在最低經濟限度上維持著。而這倒也罷,關鍵是,楊彪身為中樞第一重臣,還要居中聯絡三家諸侯,在三個雞蛋上跳舞,今天要想法子安撫在前線賣命的曹操,明天要想法子勸說劉表和其部屬不要有投降主義傾向,後天還要跟隔壁汝南的劉備打打秋風,求點中秋祭祀的經費……而前線稍有風吹草動,他這裡還得哄著擔驚受怕的小天子!

  除此之外,還要盡一切可能維持和擴大漢室的影響力。

  但是,所以說但是,不管怎麼維持,局面還是一日日不堪了下來,並最終來到了今日這一步——實力雄厚、地盤看似最穩妥的劉備先丟了徐州,地盤全線暴露在了燕軍兵鋒之下;領著幾十萬大軍的曹操也還是敗了,只能狼狽逃往此處;忠心耿耿的吳郡虎將孫策更是身首異處;劉表則乾脆曖昧到了一種極為危險的地步。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