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於是乎,就是在這麼一種不對稱的心態下,雙方相持了一陣子以後,尤其是天色開始陰沉,很可能快下雨的情形下,考慮到騎兵作戰能力的問題,終於還是更有餘地的太史慈選擇了主動進軍!

  其人將麾下一分為二,大部分步卒,約六七千眾,被交給了副將朱靈、皇甫堅壽,讓他們直接往孫策軍所屯駐的黃澤、清河交界點外側布陣監視,嚴防彼輩趁機逃竄,而太史子義本人則帶著幾乎所有騎馬的部隊,約四五千眾,從稍遠一些的浮橋處渡河,並花了很長一段時間才整備完全,然後便匆匆朝孫策軍疾行而來。

  出乎意料,孫策軍全程按兵不動,既沒有主動去半渡而擊,也沒有趁機渡河拼死與河對岸的燕軍步卒決戰,而是靜靜的等到了太史慈部整備完全,引數千騎兵到來。

  原因很簡單——要下雨了!

  「要下雨了。」孫策望著頭頂漸漸濃厚到要滴水的雲彩,難得長呼了一口氣。「從昨日便知要下雨,總算是等到了……元代!」

  董襲趕緊俯首聽命。

  「今日就看你的了。」馬蹄隆隆之中,孫策低下頭來,按著對方臂膀懇切言道。「不到萬不得已,咱們不能入澤躲避,不認識道路,部隊進去就是潰散的結果,根本收不回來……如今之計,便是你用三千甲士,儘量頂一頂對方的騎兵,只要雨水一落,燕軍騎兵就沒那麼厲害了,到時候要是雨水再大一些,說不得咱們還能趁亂擊敗對方,全軍而走。」

  「屬下知道。」董襲因為缺乏睡眠而雙目通紅,聞言卻氣勢不減,當即振甲揚聲以對。「那太史慈不也是因為知道要下雨才匆匆過來的嗎?彼輩為爭功勞,卻給我們留下了一線生機,而末將受將軍大恩,必然會一步不退!」

  孫策聞言一時感慨,卻又連連頷首:「既如此,你率甲士守前軍,我帶其餘部屬守中軍,咱們一定要活著回去!」

  「局勢危殆,將軍活著回去便可!」董元代乾脆做答。「末將不值一提!」

  言罷,這位會稽勇將不等孫策回復,便直接轉身離去,去前軍應敵了。

  天色愈發陰沉,幾乎就要滴下水來,而出乎意料的是,之前在浮橋處折騰好長時間的太史慈再度浪費起了寶貴的騎兵使用窗口,居然玩起了陣前搭話的套路。

  「素聽鄴下傳聞,說孫伯符號稱江東小霸王,有萬夫不當之勇。」太史慈橫長戟在馬前,遙遙喝問,身後一眾輕騎排的嚴嚴實實,密布旗幟在後。「在下不才,也得太后與燕公誇獎,或許能與小霸王相提並論……不知道孫伯符有無雅興,往陣前一敘?!」

  太史慈聲音清朗,姿態豪邁,此言既出董元代自然要往後遞話……當然了,本質上還是拖延時間,董襲雖然是個粗人卻不是個傻子。

  而親衛傳話回來,一瞬間,孫策也真的有向前相對搭話,甚至來場陣前單挑的欲望,反正他這性格,天王老子都不怕的,關鍵是還能大幅度拖延時間,真要是拖到雨水淋漓,那事情反而就成了。

  但轉念一想,此時他本人疲憊不堪不提,關鍵是軍中全靠他本人威信支撐,這若是輕離本陣,說不得對方騎兵繞後一衝,便要壞事。

  於是乎,衛士又獨自轉回陣前,反而稍微叮囑董襲一二。

  董襲會意,卻是緩緩上馬出陣,自替自家將軍出言相對:「我家將軍乃是世襲的漢室名爵烏程侯,封破虜將軍,與貴主右將軍趙公同殿為漢臣……足下區區一個下臣,有何資格與我家主公相對?而若要論武略,會稽董襲在此,願來領教!」

  太史慈聞言一聲嗤笑,先是回頭望了下身後,復又仰頭看了看天空中烏雲,竟然一字不答,直接勒馬向後歸陣去了。

  董襲見狀也不在意,只以為是有人提醒了對方雨水問題而已,所以便也勒馬歸陣,然後立於前軍中央位置,號令作為前陣的三千甲士稍作警醒。

  而三千會稽甲士,雖然之前兩天兩夜內只有今日清晨與上午左右稍微在內黃城西列陣歇息了片刻,實在是疲乏至極,卻還是在出身本鄉本土的自家將軍提醒下一時振作,準備迎敵。

  另一邊,目視可及之中,太史慈歸陣以後,身後輕騎一分為二,如波浪般向兩翼分開,似乎是如預料的那般準備繞後自側翼突襲……然而,隨著輕騎紛紛讓開,太史慈足足走入軍陣兩百步深後,董元代和前排的會稽甲士卻又只覺得一時發蒙。

  因為分開輕騎以後,眼前居然出現了一支說奇怪不奇怪,但說尋常又絕對不尋常的騎兵隊伍。

  數量不多,約莫四五百騎而已,隊列分明,人人重甲加牛皮手套、騎靴,還帶著猙獰的面甲,胯下全都是高頭大馬,然後還沒有弓箭,卻人手持一條一丈五六尺長的鋼製長矛!

  而長矛也有點怪,因為長矛的矛頭格外長,格外寬,更像是鋼製馬槊多一些!

  到此為止,雖然讓人心驚,但也都還在認知範圍內,無外乎是一群格外精銳的甲騎而已,而鄴下甲騎之名誰人不知誰人不曉?此時雖然前方大戰,但留幾百老底子看家也屬尋常。

  譬如說,之前便有傳聞,說之前燕公麾下一部分沒有太多政治資本的義從,也就是那座以弓馬晉身之輩,到了一定年紀後,如果不願意去地方上做縣尉之流,也是可以留下來繼續做騎兵的參與衛戍銅雀台的。但此時只是享受義從待遇卻不能再占用三千義從的編制罷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