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李進連連搖頭,卻是掙脫對方手掌:「子廉將軍說的通透,但卻未必懂我們武人心思……我今日已下軍令,有進無退,卻不能隨你在此待死!唯戰死而已!」

  言罷,李退之繼續搖頭不止,卻是翻身上馬,並重新號令已經不足千人的隊伍逆流而上,在潰兵之中繼續向北尋機作戰。

  曹洪望著對方背影,也是搖頭不止,而其人又等了一陣子,遙遙望到一個程字大旗緩緩自內黃城方向包來,卻反而覺得渾身輕鬆下來,只是暗自盤算,能不能用自己這個也算是上了通緝牌的人頭換程仲德看顧自己家中老小……這廝到底是個商人多過武將。

  下午時分,天色漸漸陰沉起來,李進進軍到城北十餘里的黃澤邊緣地區,終於迎面再度見到了一面故人旗幟,卻是燕國七相之一,韓當韓義公親率五千鄴下兵與五千營州兵至此。

  二人駐馬相對,這一次不知道是不是剛才被曹洪所提醒,還是終究心懷不忍,李進並沒有率身後數百李氏子弟一起向前,反而獨自打馬向前,與韓噹噹面見禮。

  「退之為何不降?」眼見著對方行禮之後直接拔刀露刃,韓噹噹即蹙額開口。

  「若再降,豈不是坐實了四姓家奴之論?」李進緩緩而答,直接抬刀相邀,天色陰沉,但刀光閃過頭上抹額之時,卻還是一時頗顯光彩。「冒昧一問……義公兄身後可還有兵馬?」

  「並無。」

  「如此正好,今日到底算是有進無退了。」李進也忽然覺得渾身輕鬆下來。「義公兄,若有一日燕公問起在下,請務必替在下致意,說我追了他半輩子,卻終究是沒有追上去,反而陰差陽錯,次次與他為敵,實在是很羞愧。」

  韓當微微動容:「退之何苦來哉?追不上的何止是你一人?燕公又有哪個是容不下的呢?」

  李進再度一怔,卻是沉默一時,只是握住手中環首刀不動而已。

  而眼見對方並不再言語,另一邊韓義公到底是無可奈何,便忽然提矛縱馬向前,與緊隨其後啟動了戰馬的李進迎面一衝。

  二將交馬一合,韓當便持矛將李進刺落馬下,後者登時身死。

  ————我是登時身死的分割線————

  「太祖聞李進死,黯然一時,乃顧左右曰:『李退之以名將之資,受困於宗族,不得伸曲,枉得罵名,至死為之所累。昔孟子言: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盡心力而為之,後必有災。豈非此人哉?』」——《世說新語》.傷逝篇

  第三十章 出不入兮往不反(續)

  十月初一,這是建安六年最後一個季節的第一日。

  而下午時分,北風蕭蕭漸起,眼見著天色陰沉到要下雨的時候,順著黃澤南逃的孫策和他的部屬,終於在清河與黃澤的交匯口等到了太史慈姍姍來遲的追兵!

  這一點都不荒謬,真的是等到的,一群逃兵很辛苦的等到了追兵。

  話說,孫伯符南逃路上,便得知李進之前把守的浮橋已經被太史慈給占據了,於是雙方同時陷入到了兩難境地。

  當時的情況是,孫策在清河內側,太史慈在清河外側。

  其中,太史慈所部的兵力和戰力絕對占優……儘管為了維持包圍圈,太史子義沿途分出了足足小一萬兵馬沿河警惕、布防,但等到到達包圍圈南段的浮橋時他依然還有一萬出頭的兵馬,而且騎步俱全。這樣的配置,相對於同樣有一萬兵,其中甚至還有三千由孫策心腹愛將董襲所領甲士的孫策軍而言,當然是絕對占優的。因為孫策軍到了現在已經極度疲憊和驚惶了,而太史慈是來當獵人的。

  但是,戰場是要講地形和天時的,此時此刻,一條因為下游清河郡而天下知名的清河,卻成為了二者之間微妙的平衡所在。

  孫策當然不敢渡河,他要是敢渡,無論是從哪裡渡,太史慈都能做到半渡而擊,輕易了結此戰;相對應的,太史子義也有些不大好渡河的意味……因為很明顯的一件事情是,可能是孫策本人在這一萬江東子弟中威望卓著,所以其部雖然疲憊、惶恐,卻遠遠沒有達到喪失紀律和戰鬥力的狀態。

  換言之,太史慈也有點需要顧及自己被有些歸師難當意味的孫策軍半渡而擊;而且還要考慮會不會因為自己渡河,引發孫策軍主動分兵渡河逃竄;還要考慮會不會讓孫策等重要人物趁亂潛逃;還要考慮會不會被韓當和程昱這兩位不需要戰功的大人物奪走功勞……

  說白了,雙方固然是實力差距明顯,但戰爭來到這份上,孫策的戰略目標太低了,他根本就是能活一個是一個。而從太史慈的角度而言,他卻是需要建全功的!

  天可憐見,去遼東募了一次兵,回來啥啥都沒了!

  不說趙雲之前靠著平涼的功勞成為方面將軍,趙子龍的為人在鄴下是沒得說的,而且跟太史子義關係很好。關鍵是,連張遼那種蹴鞠霸王都能在帳中攢下一堆敵酋首級,眼瞅著戰後必然封侯……他太史慈難道要被那種人居於頭上?

  大丈夫生於此世間,眼看著天翻地覆,自然心中慨慷,想要替三尺劍立下不世之功,順便封個侯什麼的,怎麼能糊裡糊塗落人於後呢?

  所以,這一戰,最好也是唯一的解決方式就是,他自己一部獨自完整吃下孫策全軍,然後還要獨立擒獲或斬殺此軍中兩個牌上有名之人——董襲與孫策!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