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人心苦不足。」公孫珣點頭笑而稱是。「今日算是明白光武當年的心態了,雖說此番西行收穫早已經超出預料,卻還是忍不住想再多得多占一些……這些都是你們用心謀劃的功勞!」

  戲志才也跟著笑了出來,說到底,此番西行,過程雖然屢屢出乎意料,但從結果來說,卻是他們多年謀劃之事宣告大獲成功,而等到公孫珣返回長安走完最後一步後,這位衛將軍即將迎來的,則是他個人乃至於整個河北軍政集團的一次質的飛躍。

  也就由不得多年來漸漸沉穩的戲忠再度喜形於色了。

  不過,想到這裡戲忠卻不免微微斂容,一時感慨:「主公謬讚了。其實,若非主公能穩住大局,在河北安坐三載,經營九州,何至於今日水到渠成,甚至渠中之水屢屢溢出?現在回頭去看,什麼朝局變化,什麼意外人心,什麼抵死不降,什麼頑固不化,在河北九州大治三載的局面前又算是什麼呢?所謂奇謀怪事,固然多次出乎所料,掀起浪花,但卻萬萬抵不上大勢所趨,終究要歸於主流的。而臣當年屢屢慫恿主公行險之策,如今看來不免落了下乘。總而言之,能有今日的局面,臣以為,還是河北無數臣屬的功勞。」

  「一碼歸一碼。」公孫珣趕緊擺手。「你們的此番設計還是有大效果的……此番漢室分裂,一面讓天子近乎於孤身而走,沒有足夠的力量反過來壓制我們;一面又讓朝中公卿失據,不得不從我而存……這種妙策,靠我一個人指不定便鑽了牛角尖,若非你與元常、文和……文和為何不說話?」

  「回稟主公。」賈詡忽然反應過來,立即作答。「臣在想剛剛戲軍師的話……」

  「如何呢?」公孫珣一時好奇,戲忠也不由正色以對。

  「說的極好。」賈文和也正色捻須而答。「大局如此,什麼意外之事與奇謀人心,都不過是浮於表面的東西罷了!所以,主公為何不在臨走前再與張魯試探一番,或是脅迫,或是誠懇,總之,臨行前儘量一為,不求他能即日歸降,也好給日後用兵或招降留出餘地來……」

  「也是。」公孫珣立即贊同。「那文和以為是該威嚇,還是該誠懇呢?」

  「這就無訴謂了,主公從心便是。」賈詡放下捻須之手,攤手以對。

  公孫珣若有所思。

  隆冬臘月將至,冬意深深,因為長安發生大變,衛將軍公孫珣即將班師回朝。而此時,因為劉焉仗著地利,一直不願將張魯親母放回,蔣干也久久未歸,漢中之事不免中途作廢。

  但是臨行之前,衛將軍卻給張魯寫了一封私信過去。

  信的內容很簡單,只說了三件事:

  首先是坦誠介紹了長安發生的大事,告訴對方自己不得不放棄漢中、巴蜀,撤軍東歸的現實。

  其次,乃是囑咐張公祺,雖然其人以道法治漢中,算是典型的歪門邪道。但其人治下畢竟局勢安穩,人心安定,所以自己還是很認可對方治政水平的,乃是要求對方繼續保持對漢中的有效統治,避免發生動亂,影響百姓民生。

  最後,公孫珣則在信中向張天師坦誠了另外一件小事,那便是對方一直好奇,並屢次來信詢問的《封神演義》,其實並不是什麼道家真諦,其中設定言語全是他母親瞎編的,而他公孫珣非但不是武王或者二郎神轉世,反而對此書頗有不屑,因為書中凡事命中注定的那種姿態,不免落了下乘。

  實際上,便是公孫大娘這個『作者』,如今回過頭去看這本書,都覺的有些空洞,唯獨其中牽扯武王伐紂,牽扯諸多神怪之事,頗有影響,不好更改罷了。而道家的根本,卻還是要歸於老子的無為而治,其餘種種,不過是附會強說罷了。

  甚至再進一步,公孫珣更加在信中自陳,即便是他本人尊重道家無為而治的思想,也尊重張魯以道法穩定漢中局勢的貢獻,可從治政理念上來說,其人卻與道家背道而馳,更貼近儒家、法家之路。

  這點他不願隱瞞。

  與書信同時送到南鄭的,還有公孫珣正式以執政將軍表張魯為漢中太守的公文。

  然而,公文與書信送到後,南鄭沒有半點回應。

  而公孫珣本就只是留一個暗扣而已,並未有什麼多餘指望,便也不再理會。其人只留趙雲引剛剛升了校尉的程銀帶五千步騎駐守武都,隨即就毫不留戀,親自引大軍從散關重入關中,並在已經化雪的陳倉與七千涼州騎士匯合,然後轉而向西,並沿途收攏三輔騎士、銳卒,準備入長安抵定大局。

  然而,冬意深深,大軍緩緩走到郿塢這個後勤大本營的時候,卻遇到了一個意想不到的人——漢中太守張魯張公祺出斜道至此,近乎於孤身來降。

  ————我是不知道是啥的分割線————

  「天命之論,本屬人為。何以本末倒置,以天定人?君自稱天師,操弄鬼神,然定亂於漢中,何勝於五斗米之德?故曰:人凡自強,而後定能勝天矣。望君思之。」——《將歸散關與張天師書》.燕.公孫珣

  PS:抱歉,昨天實在是太困了,也有點空調病的感覺,早上六點起來補上,現在查錯完畢補上。

  繼續獻祭推書——《世蹉跎兮自逍遙》-禰處士;《歐皇攻略》-把酒落夢

  第二十三章 用忠豈用力?

  張魯忽然來降,著實讓公孫珣有些措手不及,但也僅僅就是措手不及罷了。而這位衛將軍稍作思量後,便即刻下令趙雲進駐漢中,都督漢中、武都二郡,又發楊秋引千騎為輔。而最後,讓張魯反過來措手不及的是,公孫珣居然以穩定人心為先,依舊讓這位張天師擔任漢中太守,所謂絲毫不動。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