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但是,事到如今,這個事情已經沒有了意義,人家梅夫人已經用性命證明了她本人的清白,還有什麼可說可想的?

  便是公孫珣也只能在心裡念叨一句,絕不可以小覷人心,然後稍作感慨,就此打住……因為就此打住,無論生人死人,對誰都好!

  冬日的隴上積雪深厚,聽完詳細匯報的衛將軍公孫珣先是獨自在帳中靜思許久,連鹿肉湯都結冰了,方才又召來賈詡、戲忠二人稍作商議。

  賈、戲二人此時早已經從公孫珣打發過去的信使處得知了事情首尾,此時倒是早有準備,於是君臣三人甫一見面便進入了正題。

  「長安事情已了。」隨著執勤義從取走湯碗,坐在帳中榻上的公孫珣開宗明義。「當即刻回軍。」

  「不錯。」戲忠立即點頭應聲,稍顯急切。「主公此番再入長安須有大軍相隨,所以再著急、路再難走,也要引兵而歸,而且要大張旗鼓……依臣看,不妨趁著冬日農閒沿途召集雍涼之眾,尤其是涼州新附之人,一併帶入長安。屆時,一面可以借涼州大勝與雍涼兵威壓制長安公卿,一面又可以反過來以長安之勢震懾涼州之眾,堪稱一舉兩得。」

  「可行!」公孫珣乾脆答應。

  「既然要引大軍歸長安,那恐怕還需不少時間,是不是可以提前在長安那邊做一些調整,以定人心?」賈詡忽然提出了另外一個方面的問題。

  「這是自然。」公孫珣也沒有任何含糊的意思。「你們也該知道當日的詳細事物了……我欲以長安令韓銳為武都太守,以京兆尹韓玄為北地太守,以馮芳為京兆尹,以趙平為衛尉暫統虎賁軍,同時以失職為名公開免去後將軍公孫瓚的長安治安大權,罷免他的衛尉一職,並『建議』由光祿大夫黃琬暫領尚書事,同時主持劉伯安的葬禮。」

  話很短,信息量很大,而賈文和和戲志才對視一眼後,首先是立即頷首表態,卻都沒有開口說話。

  話說,公孫珣這幾個針對長安的人事調整還是很鮮明的,目的也很明確:

  譬如說,韓銳的越級提拔明顯是賞功。

  畢竟嘛,計策歸計策,目的歸目的,這個昔日共學於盧植門下的老同學作為一個不知情之人,在『政變』中究展示出了其人極為突出的忠誠與魄力,所以必須要有所表示。

  相對應的,京兆尹韓玄轉任則是罰過。

  理由跟前者一樣,唯獨這個昔日在河內投入門下的故吏,中護軍韓浩的同族,在此次長安變亂中未免顯得太過軟弱,且身為京兆尹,其人對此番事件是有責任的,所以也必須要有所懲戒。

  而一升一降之間,公孫珣對長安天子出奔一事的基本態度也就彰顯無疑了——天子此行是錯的,否則當日奮力阻攔的韓銳如何能越急提拔呢?而阻攔不利的韓玄又如何會被直接降職為窮郡太守呢?

  所以,大家放開批判天子就對了!

  除此之外,『建議』黃琬代替劉虞並主持葬禮,以及罷免公孫瓚,則毫無疑問是在安撫人心,也是在告訴大家他不會撕破麵皮,讓大家難做,除非萬不得已是不會有流血事件的。

  至於最後又讓馮芳和趙平這兩個身份特殊之人接手長安軍政大局,加上之前對二韓的一賞一罰,想來也足以避免極個別蠢貨再產生誤判了,同時也好讓一些人利用公孫珣引兵歸長安的這段空窗期做好準備。

  沒錯,公孫珣就是在**裸的表示,他不可能放棄權力——天子在的時候,他沒有放權,天子走了,他更不會放權!

  而馮芳和趙平這兩個人,作為公孫珣的便宜小舅子和便宜岳父,此時掌握長安軍政,象徵意義則遠大於實際意義。

  至於賈詡和戲忠沒有開口,其實就是顧慮在公孫瓚、馮芳、趙平這三人身上,他們二人一個老謀深算,不願置喙;一個忠心耿耿,不以為意。

  「既然要撤兵。」公孫珣見到兩位軍師都無異議,便乾脆往下進行了,卻又一時蹙眉為難。「漢中就得放下了……武都誰來駐守?」

  賈詡和戲忠也同時蹙眉。

  沒辦法,公孫珣太缺步兵統帥了!

  這是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也是個必然而然的問題,遼西起家,河北為重,兼握關中……將領多擅騎兵本屬尋常!然而,武都這裡面對著漢中和巴蜀,哪裡是騎兵用武之地?實際上,這也是公孫珣不願意在漢中進行軍事冒險的緣故……騎兵戰力大大折扣,一個不小心就要隴下翻船的。

  至於公孫珣麾下幾名少有的步兵大將,高順、張頜、徐晃,都是要預備著中原方向大事的,反而更不捨得放在此處空耗了,偏偏又不好不留大將駐守!

  「那就子龍吧!」公孫珣思索半日,也只能如此安排了。「其人新立大功,正好有所任命;而且其人任勞任怨,也不會因為一時閒置而心生怨氣。讓他以冠軍將軍的名義屯駐武都,兼領隴上諸多要道……」

  言至此處,公孫珣不免覺得可惜:「其實,若是漢中能下,則在隴南武都、漢中一帶設一將軍,北可震涼州,南可壓巴蜀,必要時還可以順沔水東進南陽、襄陽,所謂進退得當,必要時亦可為奇兵。結果此番卻要半途而廢。」

  「本就是個幌子,主公不必在意。」戲忠不免上前勸道。「長安才是咱們此次西行的主要目的,彼時商議,必要時便是西涼事也可以稍作放棄,何況是漢中?」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