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明公,此時不是糾結這些的時候。」賈文也努力相勸。「今日稍有心結,而行雷霆之威,恰恰是為了避免之後陷入更大的困境……真要是計策不成,又該如何呢?還請明公早做決斷!」

  「那就作罷!」出乎意料,公孫珣固然一時糾結,卻還是立即下了決心。「就以金旋、射堅、皇甫酈,還有剛剛劉范這四人出首指認的名義動手,張昶就不必了,也不必找劉虞告狀;不過可以讓金旋、射堅二人分頭暗中去通知王允與三名外戚還有尚書台,給他們留出一些反應時間;再讓張遼動手,這小子邊地出身,天不怕地不怕,卻又懂事,吩咐妥當就不會誤事:最後,緝拿順序,務必依照董承、伏完、王斌、王允這個次序來……如有反抗,即刻格殺勿論!」

  堂中四人心下恍然,王修依舊低頭不語,而其餘三人卻是微微振奮,並俯首稱命。

  而大約一個時辰後,剛剛進入下午時分,長安城中便忽然全城戒嚴,披甲鐵騎以十人為組,往來城中各處維持秩序,更有張遼領騎士近千,全副甲仗,馬蹄隆隆直撲城門校尉董承府邸。

  事實證明,公孫珣專門提出的這個動手順序是有講究的——董承這個人雖然跟靈帝生母,故太后董氏是河間同鄉(他也正因為這層關係才被擁漢派認可),是個標準的河北人,但其人畢竟是董卓餘孽,很早便追隨董卓,早年更是在牛輔那種人手下做事,性格粗暴,全然西涼兵頭作風。

  故此,其人聞得金旋暗中報信,又見全城戒嚴,心下明白生死關頭已到,便即刻不管不顧,打開府中暗庫,拿出藏匿的兵甲,然後將昔日整編後被淘汰下來再被他豢養在家的舊部以及諸多僕從武裝起來,攏共得了四五百人……便居然主動出府,試圖去搶占位於未央宮東北面的武庫。

  這個舉動,不可不謂果決,但卻無意間中了公孫珣引蛇出洞的計策,為公孫珣此番悍然清洗長安提供了口實。

  話說,董承的女兒入未央宮為貴人後,他本人成為城門校尉後,和王斌、伏完一樣,專門被賜予了一棟位置微妙,占地廣闊的宅邸,具體來說乃是未央宮北面大道靠西往北的位置,本就有指望他在關鍵時刻向南越過大道,奪取位於未央宮與長樂宮之間武庫的意思。

  所以,其人一旦出府,便率四五百舊部、僕從輕易湧入了未央宮北闕前的大道。

  而另一邊,張遼引千騎從順著長安城極為寬闊的大道疾馳而來,試圖緝拿此輩,昔日牛輔手下二個同僚,卻是迎面撞到。

  張文遠遙遙在馬上看見這位昔日同僚和他的五六百亂軍——其人也不言語,只是冷笑一聲,便催動甲騎上前踐踏,雙方將領也不交流解釋,手下士卒發一聲喊,便在長樂宮與未央宮之間的北闕大道上發生白刃混戰。

  突如起來的喊殺聲,金鐵聲,讓長安城中上下全都慌亂一時——他們已經足足五六年沒見過血了。

  而爬在院牆上看到這一幕的達官顯貴家僕們,未央宮北面執勤的官吏、侍衛們,也即刻將訊息傳達給了身後之人……隨即全城震動,公孫珣所部有不知情的,自然不敢怠慢,繼而紛紛派出援軍;在未央宮與東西市之間要害地段居住的馮芳、趙平,乃至於公孫瓚,以及大量親公孫珣的公卿大臣,也都紛紛引家僕出門助戰。

  故此,不過小半個時辰,董承那五六百拼湊出來的亂兵便被砍殺殆盡,未央宮北闕大道上一片狼藉,屍首沿途拋灑,斷肢殘軀到處都是,血流入溪,直入街邊門楣之內,堪稱震撼人心。

  至於董承本人,乃是被奉命引兵助戰的馬超在一堆屍首中尋到的,卻也只剩半個身子了。

  董承既死,其宅邸被抄,家人被全部緝拿,趙平、馮芳等數名公卿立即引部分兵馬入未央宮『戍衛』尚書台與御史台,衛尉公孫瓚更是與其他數人分頭去接管了城門校尉所領的各處城門衛戍部隊。

  而張遼,自然是即刻和一眾援兵引兵去尋伏完。

  不過,等來到伏完宅邸,此處卻又是另一幅場景了,伏完六個兒子全都披甲上牆固守,更是以國戚之名在牆上喝罵!

  但張文遠何人?所謂天不怕地不怕,北地野馬一頭罷了,哪裡會在意什麼國戚?

  實際上,由於董承被引蛇出洞,事情到了這一步,已經完全超出了『查案』的範疇,說是軍事鎮壓也無妨了,莫說張遼,便是王修和趙雲這種人在此,也已經能夠理直氣壯了,又怎麼可能會住手?

  大軍下馬,在街上尋大木做撞木攻門,重甲武士搭梯攀牆,更有弓弩手從隔壁公卿家中樓上遠程壓制。而另一邊伏完家族雖然是漢室僅存不多的傳統勛貴,可經過董卓之亂,卻也並無多少家底可言了……

  故此,鄴下精銳幾乎是摧枯拉朽一般輕易攻入伏完府邸。

  伏完六子全部被當場格殺,其本人在一處閣樓上試圖縱火自焚,卻被甲士搶先闖入揪著頭髮拽了出來,然後又在張遼的示意下直接一刀梟首。

  處置完伏完府邸,時間已經來到傍晚,張遼繼續去尋王斌,卻終於受阻——太尉劉虞和數十朝中漢室公卿老臣擋在了王斌家前,而王斌家中也是中門大開,王斌本人引二子只穿白衣哆哆嗦嗦跪於公卿之後、府門之前。

  除此之外,王允居然也在此處,面色鐵青,低頭站在公卿之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