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原來如此。」張昶恍然大悟。「那我去與侍中劉誕說,我二人乃是好友,必然能讓他信服,然後再讓他去說服他兄長,此去蜀中務必觀察局勢,隨時準備搬兵北上……」

  「不要找劉誕。」王允趕緊擺手。「劉氏兄弟一直不願意從我們,一來是因為蜀中一直與衛將軍相安無事,二來也是他們兄弟俱為衛將軍所制……前年劉益州遣使求放回其子,結果衛將軍只放回了一個不上不下的三子劉瑁……換言之,此時只有即將離開長安歸屬地的劉範本人可以交通大事,劉誕不值得冒險。」

  張昶緩緩頷首。

  見到對方似乎不以為然,王允忍不住又壓低聲音懇切囑咐道;「諸君,便是我也得承認衛將軍確實有大功於朝廷,而其人於渭橋所言,更是頗能蠱惑人心。再加上如今河北兵強馬壯,此番他又引萬騎精銳至此,讓人心生畏懼……那麼如今情勢之下,指不定便有人見勢不妙,直接做了負漢恩之人。所以諸位交通之時,一定要小心再小心,萬萬不可作出洋洋大態,以至於泄露機密,落得滿門不存!尤其是衛將軍此番氣怒,沒怎麼注意到諸位侍中、侍郎,那咱們更要小心,萬萬不可暴露,因為一旦暴露,必然引起遐想,惹來株連,屆時我等身死族滅無妨,唯漢恩不可負!」

  室內眾人不再多言,而是齊齊袒出左臂,乃是仿效周勃誅除諸呂時的典故——從劉者,皆左袒也!

  王允微微頷首,眾人就此散去,出的密室,院中星光之下,又看到同為關中大族出身的侍中射堅與皇甫嵩之侄皇甫酈身影,倒也不足為奇了。

  說白了,侍中與黃門侍郎是天子近臣,而天子當日趁著束髮讀書的藉口趁勢重起這二者,本就是要藉此拉攏人才和尋求政治同盟的。

  唯獨和那三個外戚相比,更顯得光明正大一些罷了。

  仔細想想便知道了,六個侍中,除去一個辭走的皇甫堅壽,其餘五人,楊琦、楊眾乃是關西第一名門,弘農華陰楊氏的子弟,楊彪的從兄弟;劉誕是劉焉次子;射堅、金旋是京兆本地的大族掌舵之人。

  而六名黃門侍郎,馬宇是馬騰漸漸立足後重新在三輔認得親戚,根本就是代表了馬騰;丁沖是沛國譙人,乃是曹操的老鄉,而且此時他絕對不知道自己兩個兒子在另一個時空的下場;傅干則是北地第一大族傅氏出身,也是名臣傅南容之子;蓋順和傅干是一回事,他父親乃是蓋勛,其家族在漢陽根深蒂固;至於張昶,皇甫酈,都是涼州三明的後人,就更不用多說了。

  這些人,或者有足夠的理由忠心於漢室,或者有足夠的理由反對公孫珣,而且都是有實力的人,不是能找到外援就是本地大族出身,要麼是在涼州、三輔等地有巨大影響力……可見剛剛束髮的天子和他身邊的忠臣,當時挑人的時候確實是下了一番功夫的。

  而這其中,射堅走出王允府中,偷偷轉入小巷,長嘆了許久後,剛要走出去繞路步行尋自己停在遠處的馬車,卻不料又被人給攔住了。

  「射侍中,」來人正是王允親信僕從。「我家主人請你折返一趟。」

  射堅不敢怠慢,匆匆折返,而回到王允府中重新進入密室,卻見到同僚金旋也在,二人點頭相對,射堅尚未坐穩,王允便口出驚人:「射侍中、金侍中,有一件事想託付於二位……能否請你們分頭去衛將軍府上密報今日之會?」

  射堅當即愕然。

  但金旋旋即醒悟:「王公是覺得衛將軍遲早會察覺到我們嗎?所以提前亂起心?」

  「不錯,」王允懇切相對。「我想了許久,衛將軍或許在灞橋上的確被婚姻事激怒,一時眼中只有三位外戚,但以其人的聰明和對我的成見,遲早會防備我,並從我這裡想到諸位侍中、侍郎身上,那與其坐以待斃,不如先亂其心……而且我也知道,如射侍中、金侍中你們這些關中大族,雖然因為新政而對衛將軍異常不滿,可更怕他的霸王斷刃,不然當初也不會表面屈服了,而如今衛將軍提萬騎回到長安,你們便是真的忠心漢室我也不敢用了!」

  射堅和金旋對視一眼,然後齊齊欲言。

  「不用辯解,而且我這是個兩全其美之策,一來也算是你們為漢室盡力了;二來你們也免得家族罹禍,可以就此脫身,將來事成或不成,都可安心……如此,何樂而不為呢?」言至於此,王允俯身而拜。「就當兩位是為了漢室委屈一時,做個死間吧!」

  射、金二人各自嘆氣,也只好俯身還禮。

  起身後,金旋主動相詢:「到衛將軍處,該報哪些人名,還請王公直言。」

  「自然是報我、城門校尉董承、左右中郎將伏、王,還有黃門侍郎皇甫酈,與二位自己的姓名。」王允坦然而對,儼然早有想法。「三位外戚之身太明顯了,衛將軍深恨之,而衛將軍對我也早就憤之入骨……皇甫侍郎雖然英武,但皇甫公父子既去,其人多半是使喚不動其叔父舊部的,而衛將軍看在皇甫公的面子上,多半不會為難這個已無用之人,正好拿來遮掩。」

  射、金二人聽得此言,知道王允早有妥當想法,如何會多言,只是再度俯身一禮,便匆匆而去了。

  第二日晚間,衛將軍府。

  「換言之,」公孫珣看著身前的劉范,若有所思。「王子師尋到你,讓你回到蜀地後,不但不要勸你父歸降,反而要你勸你父發兵與我相抗?然後他還說他會與董承、伏完、王斌等人在長安行大事,以作呼應?!」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