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連徐元直和陳元龍這種人都會疑惑和迷茫,何論和漢室一起經歷了更多的其他人呢?何況公孫珣本身就有大量的潛在敵人呢?

  所以大家都會迷茫,哪怕公孫珣說了什麼亡天下、亡國之類的話,還是會迷茫。而迷茫就會有猶疑和選擇,就會有背叛和堅定,就會有大批的人為了所謂漢室四百年恩德去豁出性命。

  那麼回到眼前,劉虞和士孫瑞,還有黃琬這些人,真的是擁漢派中的穩重派,劉虞從河北而來,知道公孫珣的強大實力;士孫瑞是關中本地一個穩重的傳統儒家名士,他生怕關中一個不好變成河南那個鬼樣子,所以他有一種天然的妥協需求;黃琬則是多虧了公孫珣讓他免遭另一個時空的李傕之亂,所以多活了幾年,多走了一遭,而從中原、荊襄、巴蜀走完一圈回來後,其人看透了一些東西,乾脆無欲無求,只想做個漢室忠臣到死而已。

  但其他人呢?

  那些性格剛強的,眼界狹隘的,目光短淺的,想投機的,心存不軌的呢?還有被公孫珣的新政傷害到關中大族呢?那些因為公孫珣的軍事擴張而緊張過度的人呢?甚至天子本人呢?

  只能說,有些事情和人物必然存在,而且必然廣泛存在。

  譬如講,公孫珣在灞橋橋頭其實就漏下了一個極為重要的團體——天子和一些擁漢派的人這兩年可不止是請求充實掖庭,實際上天子束髮後為了延續後代,十五六歲立幾個美人反而尋常,真正讓天子和他身邊人下了力氣的,在於侍中與黃門侍郎。

  漢家制度,侍中和黃門侍郎是能夠貼近天子的近臣,於是去年底,長安正式提出了由長安本地選派侍中與黃門侍郎的事情,而當時公孫珣居然也同意了讓長安自己選拔,唯獨需要限定名額——六個侍中,六個黃門侍郎。

  「衛將軍被外戚一事激怒,把注意力都放到王、董、伏三位身上是好事。」這幾年一直以閒散身份在長安久駐的太中大夫王允如此言道,而其人身側則是數名之前灞橋前參與迎接之人,至於他們所處之地乃是王允後院私室,連個僕從都沒有,唯有點點燭火搖曳。「如此,才會不耽擱咱們的大局……再說了,今日事後,劉伯安也好,楊文先也罷,還有那幾位侍中、侍郎也該幡然醒悟了,以天子的聰明想來也會覺悟,這對咱們而言反而是好事!」

  言至於此,其人忽然看向一名黑著臉盤腿不言之人,然後正色以對:「如何,馬侍中今日還有何話說?馬騰將軍以為能苟且下去,可衛將軍明顯是不想放過你們吧?」

  那黑臉之人,自然是六位黃門侍郎之一的馬宇了,聞言臉色更黑:「王公何必嘲諷,衛將軍乃是說伐蜀,何關我們西涼?」

  王允愈發沉聲追問:「馬侍郎何必自欺欺人?伐蜀從哪裡走?武都要不要讓開?而武都若是要任由衛將軍那萬騎鄴下精銳與徐榮部一併進入,再加上早就握在衛將軍手的漢陽半郡,敢問西涼馬韓二位將軍何以自保?而且再說了,誰家伐蜀要遣做人質的嫡長子回去勸降?誰家伐蜀盡用騎兵?此番義從首領龐德不是西涼名將,韓將軍女婿?那偏將軍張遼身側副將不是被馬韓二位排擠出去的西涼大豪楊秋嗎?便是馬騰將軍長子馬超,此番不都帶在那騎都尉趙雲身側嗎?名為伐蜀,實為兼併西涼,此事稍有心之人,一望便知。衛將軍便是心懷不軌,可用兵一事焉能小瞧於他?還望你早早與馬韓二位聯絡,告知他們存亡大限將至,讓他們早定決心!」

  王允連番質問與要求,馬宇卻無一言能對。

  而周圍的某些人此時才反應過來,公孫珣居然是要吞併西涼,而非是要伐蜀……當然,也不能怪他們,他們著實不懂這些。

  「還可以去聯絡一下幾位劉公子。」王允繼續言道。「之前他們屢次拒絕我們邀請,今日卻未必了……」

  「不是名為伐蜀,實為定西涼嗎?」有人認真詢問,卻正是另一位黃門侍郎張昶。

  王允看了看張昶,也是心中無奈。

  話說,張昶是涼州三明張奐之子,然而張奐當年為了擺脫涼州人,不惜讀書之餘還拿軍功換了京兆戶口,變成了內地人,但依然走火入魔,堅持讓子孫後代讀書習文。就好像張昶,身為張奐嫡子,居然和其已經去世兄張芝一樣俱為書法名家,張芝乃是草書之祖,號稱草聖!而張昶則擅長隸書,依靠著其兄長的名號,號稱隸書亞聖!在如今的長安,其人是唯一一個有資格和鍾繇的書法相提並論的!

  唯獨其弟張猛尚有其父餘威,在關西頗有威名,這才專門籠絡。

  而王允見賢思齊,看到張昶出聲,卻又順勢想到了另外一件事情——位列三公的皇甫嵩猶豫許久之後,忽然直接離開,其子皇甫堅壽也堅決辭掉了侍中一職,全家離開長安避禍去了,只有一個心中不甘的皇甫酈在此。

  對此,王子師並不怨恨皇甫氏,皇甫氏對漢室也算是盡心盡力了,臨了也只是退出而非反戈一擊,所以只是真心覺得可惜而已,因為若皇甫父子衷心為漢,願留在長安,那以皇甫氏在北地、漢陽、三輔等地的威望和軍事影響力,此番面對公孫珣試圖兼併西涼的動作,絕對是大有可為。

  「人心苦不足,及得隴復望蜀。」見到張昶詢問而王允卻一時失態,倒是另一名關西本地名門之後,侍中金旋忍不住插嘴解釋。「軍事的事情是說不清的,當年光武便是得隴望蜀,今日的局勢也必然如此……若是衛將軍輕易吞併馬韓,則必然嘗試攻擊漢中張魯,以盡求隴地。而若漢中再輕易拿下,伐蜀便不是什麼幌子了,事情也就順水推舟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