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他是現在的大勢所在,所有人都必須在他的政治框架下維持統治,而與此同時,他又如一道鐵幕一般,從西涼到東海,萬里之遙,整齊落下,壓得下方所有人喘不過氣來。

  而這其中,如果非要挑一個受此人影響最多最大之人的話,那便只能是涿郡遊俠劉玄德了。

  「回稟主公,前方溳水口已破,周泰校尉詢問該當何為?」溳水之上,水陸並進,順流而下的近萬大軍之中,有人乘馬從岸邊逆行至一大船之側,然後也不上船,直接在岸上拱手相詢。

  「讓他不必多停,也不必管我,一鼓做氣,再順漢江往下攻破漢江口!」劉備端坐在一艘大船之中,披甲持刀,頭也不轉,便兀自答道。「唯獨小心一些前面的孫策,不要趕得太快,直接撞上了!」

  「喏!」士卒轟然應答,卻又棄了馬匹,轉而在河畔登上一艘小船,輕易順流而下去了。

  大軍秩序井然,文武齊備,士卒士氣高昂,看的船上初來乍到的李通一時愕然。

  「李將軍為何如此姿態?」劉備瞥見對方姿態,隨口而問。「你在我兄故破虜將軍麾下難道沒見過這種軍威嗎?」

  「回稟將軍。」李通趕緊俯身。「非是此意,而是兩位將軍各有千秋,不免新奇……」言至此處,李文達微微一頓,方才在對方鼓勵的眼神下繼續言道。「孫破虜麾下將士昂揚,攻略如虎如狼,隨之讓人忘生忘死,跟著他總覺的什麼樣的敵人都能被打敗;而將軍麾下進退有序,文武兼備,後勤整潔,前鋒勇猛,隨之讓人自覺萬全,收到將軍的命令去做事,總覺的萬事妥當,什麼樣的敵人都不敢跟我們為敵。」

  劉備不喜不怒,不過語氣到底是輕鬆了一些:「你這不是自相矛盾嗎?若以我兄文台之兵來攻我,我是勝是敗呢?不過我也懂你的意思……若說我與我那位義兄之間有什麼區別,那便是他本人驍勇無敵,善戰無前,再加上兵馬都是鄉人、舊部,所以只要他本人衝起來,其餘部眾一定是捨生忘死隨之向前的,自然是如猛虎下山,所對辟易;而我呢,我軍略稍遜於他,武勇也遜於他,唯一能有所恃的,不過是禮賢下士,儘量收羅英才為我用,借他們的力量來整備一切罷了,所以才會有『萬全』之言。」

  李通想起對方之前對自己的安撫,又想到如今劉備光是帶在軍中的人便有文如張紘、武如張飛之公認的天下名士、武將,除此之外,還有出身為匪如周泰、劉辟、龔都,出身名門如陳紀、陳群、袁渙,出身鄉野土豪如自己、如陳廣(陳武父親),當然還有那個魯肅……不論文武、出身,俱能為其所用,也是發自內心感到嘆服。

  於是,其人便再度俯身拱手,誠懇言道:「明公用人如此,必能成大業!」

  孰料,劉備聞得此言,反而難得動容搖頭:「不過學了一句『以人為本』罷了,此生於亂世不負人便足矣……而便是說到能得人,光是我知道的便有北面兩位兄長不遜於我,所以說大業不大業的,還是要看運氣的!」

  周圍諸人聞言所有異色,而李通依舊誠懇相對:「天下英雄何其多,大業只有一人能為,誰不要看運氣呢?唯獨我等亂世能逢一明主,何其難得,總是要為明公盡力而為的!」

  劉備聽得此言,情知對方是新降之人,多有畏懼、奉承之意,卻還是於船上起身,上前扶起對方:「文達說的好,其實能夠與文達你們這樣的英雄豪傑之士並肩而立,再一起去爭一爭,不也不枉此生了嗎?」

  周圍文武,以張紘、張飛為首,俱皆俯身稱命。

  秋末大江橫野,滾滾波濤正盛,坐斷淮南復又奪得天下第二大郡汝南的劉備親率大軍萬餘自朗陵翻過桐柏山,轉入比水東南匯合李通,再南下進取安陸,並順之前袁術奪西陵路線繼續一路順江南下。

  而與此同時,得到傳訊的張昭不敢怠慢,即刻發廬江、九江郡卒沿途守備,接應兼防禦孫策之餘,更是以劉備所表廬江太守呂岱引兵三千自下游向上夾攻袁術。

  可憐袁術新得江夏不過才區區兩月,勉強強征了一萬人,還分給了女婿五千,剩餘五千又有三千給了張鮍往上游沙羡防備劉表去了,如何能擋劉備?

  實際上,前面被袁術表為折衝校尉的孫策經過此地時,若非擔憂夾在劉備、劉表、曹操之間乃是死地,早就順便取了江夏了,而孫策扶靈之軍近萬,也事實上遮蔽了劉備的進軍。

  於是乎,等到孫策前腳離開西陵渡口,不過兩日,根本不用劉備大軍到此,跟在後面的周泰便長驅直入,以三千九江悍卒一口氣奪下了西陵城,生擒毫無反應的袁術!

  同樣感到震動的還有孫策,孫策離開西陵又往前走了區區五日,還沒到蘄春呢,就在大驚失色中看到劉備的旗號從下游而來了,並收到了張昭代筆以劉備名義發來的斥責公告……而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孫策的軍心開始動搖,不少低級軍官紛紛就勢脫離隊伍投奔劉備。

  無奈之下,孫策不得不改為南行北駐,也就是靠著長江南岸行軍,只有缺乏補給時才到北岸去尋張昭獲取補給。而即便如此,等到他最後一次在劉備勢力範圍補給,也就在九江歷陽時,全軍也只剩下五千人左右了。而他更不曉得的是,他如此南北飄忽的進軍,卻是使得他徹底錯過了曾在洛陽有過一面之緣的昔日發小,與他同齡的廬江周瑜。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