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我是人總會死的分割線—————

  「孫堅既死,時以交戰劉表,戰事紛紜,故多有訛傳,或言死於呂布箭下,或言黃忠所斬,或言為黃祖敗兵所圍,信至鄴城,太祖聞之不樂,後有確信,知堅為濫殺遭刺,自移箭矢破臟器,乃釋然。左右遂問:『明公何以憤,何以釋?』太祖對曰:『孫文台雖誤入歧途,未比曹劉,猶能列坐天下,固半英雄也;布雖能,然行事以自私利導也,謂匹夫之雄也;忠雖勇烈,可稱名將,卻屬爪牙之流……英雄死於匹夫、爪牙,雖為常事,豈不憤恨?今以濫殺遭噬,實咎由自取,為大勢反撲,固無可怨!其人遺言為光武所謀,得非實言乎?』」——《新燕書》.卷六十三.列傳第十*****S:老樣子,三件事。

  1、感謝書友20180128164636211的打賞,好像直接雙盟主了……呃,這是位數字哥啊……好沒帶入感……總之,感激涕零。

  2、隆重推薦書友安第斯晨風大佬的推書公眾號——《書海魚人》,大佬的推介讓人感激涕零。

  3、之所以這麼晚才發,是因為本書終於萬訂了,發了就掉下去了,不捨得。

  第三十章 愛嘆非為婚姻故

  建安二年,時值夏末,漢破虜將軍孫堅遇刺身死,其副將朱治與其侄孫賁引大軍扶靈順淯水北上歸宛城,只留校尉李通引兵三千駐守鄧縣,消息傳開,天下震動。

  這種震動甚至超過了之前袁紹身死,因為袁紹與公孫珣兩強相爭時,戰略決戰的姿態非常明顯,所以天下其實對任何一方的迅速敗亡都有所想像與預料,更別說袁紹身死前先有梁期之敗,後有界橋大潰,還有長達數十日的追擊戰了。

  仔細想想,上一次如此震動天下人心的『突發』事件,恐怕還要追溯到賈詡忽然獻出潼關,引公孫珣長驅直入郿塢那次……沒辦法,孫文台死的太快了,而且毫無預兆,更是和他之前的連番大勝形成了鮮明對比。

  不過,隨著消息傳開,這件註定要改變天下局勢的事件所引發的種震動卻只是停留在各路諸侯內部的討論層級,並未引起任何實質性的動作……鞭長莫及的那些暫且不提,中原地區幾家利益相關的相鄰諸侯卻都有各自忌憚與無奈之處。

  照理說,劉表應該是最沒有心理壓力的一個,他的襄陽城都成前線了,前後死傷數萬,麾下一郡太守都被砍了,還有什麼可在意的?直接反撲就是了!

  但是,其人作為之前孫堅的主要對手,偏偏剛剛經歷了兩場傷筋動骨的大敗,根本無力反撲,他需要時間從荊南地區調集兵力。於是乎,劉景升在確定自己暫時沒有出兵能力以後,反而率先派出了弔喪使者……以示兩國交兵,致哀如常,倒是引起了不少人的稱讚。

  至於曹操和劉備,二者自然有力,實際上正牌豫州刺史劉備此時乾脆正引兵在汝南境內替孫堅剿匪呢,只要他想,整個汝南隨時可以入手;而曹操麾下李進也負責輸送軍糧,此時正在潁川境內。

  但是二人都有巨大的心理壓力,義兄剛死,孤兒寡母,天下矚目,你怎麼好意思吃絕戶?

  換言之,孫文台之死註定要引發大波瀾,卻因為所有人都措手不及,反而一時風平浪靜……眾人幾乎是眼睜睜的看著孫堅的棺槨被送到宛城,然後放任那些孫堅的舊部和家人們自己磋商。

  不過,也就是如此了。

  隨著孫堅的屍首回到宛城,終於還是有人忍不住動手了……七月初,當孫策以孝子的名義向四方發出訃告之時,幾乎被人遺忘的後將軍袁公路忽然出手,試圖控制內部空虛且無主的江夏!

  中原群雄目瞪口呆,號稱八駿,自有一番氣度的劉表更是氣急敗壞,恨不能先抽自己兩個嘴巴子,再把袁術這廝給大卸八塊。

  然而,面對袁公路幾乎與奇葩的鳩占鵲巢,劉景升居然一時無能為力……襄陽門口的鄧縣尚有數千敵軍,他都一時無力驅除,又怎麼敢隨意出兵去收復江夏?

  於是乎,袁術僅憑當日逃離南陽時僅有的數百近衛,竟然成功控制了其人進入江夏後落腳的安陸,並在城中強征了兩三千『部隊』,繼續順溳水南下穿越雲夢澤,試圖攻取江夏郡治西陵城!

  這下子,劉表實在是不能忍了,其人雖然不敢動襄陽城內守軍,卻接連下令,要求江夏各縣組織兵馬就地防禦,同時傳令長沙、武陵二郡,即刻動員兵馬集合於南郡南面重鎮江陵城。並以部將吳巨、文聘為中郎將,其中吳巨先行入江夏,進入雲夢澤西面的竟陵城組織防禦,文聘則往江陵聚集兵馬。

  然而,此番安排後劉表卻依舊難安……他不是缺乏力量,而是缺乏時間!

  聚集兵馬需要時間,然後大軍越過雲夢澤去討伐袁術更需要時間,而與此同時,孫堅身死,北面南陽地區說不定會出什麼天大的亂子,這要是兵馬還在聚集中,西陵城就沒了,最後演變成隔著雲夢澤的長久對峙,再加上之前的大敗,屆時莫說會錯失北面良機,就連荊州內部也會生亂的!

  而就在這時,屁股上中了一箭,正在家養傷的蔡瑁,卻讓人抬著他進入了劉表的官寺,並趴在榻上向劉表推薦了一個人——正是九原呂布!

  平心而論,劉表不是蠢貨,他知道呂布對蔡瑁有救命之恩,此番必然是呂布主動求往江夏領兵,而且他對呂布這個人也非常熟悉……二人當年在洛陽北軍是真正的同僚,所以和蔡瑁不同,他是極度信不過這個當世虓虎,甚至是極度警惕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