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一日匆忙且不提,待到公孫珣渡過黃河,正逢夏日暴雨,不得已於河北稍作安歇,然而當日晚間,又有人不顧大雨傾盆從鄴城方向送來急報,卻是之前長安傳出的一則消息,鄴城收到後不敢怠慢,連夜送來的。

  公孫珣打開信封,借著燈火去看,卻又不禁怔住……原來,此信乃是賈詡以自家母親名義傳來,其人信中自承,因孫文台江東猛虎、劉玄德臥淮之龍,而曹孟德天下英雄,今雖衛將軍勢大,然一旦三家並勢,全取中原、荊襄之地,則未必可制!

  故此,其人早在五月初在長安聞得三家結盟後便下定決心,表呂布為南陽太守,讓其率八百舊部,悄悄出武關去了。

  是夜,雨打軍帳,衛將軍一夜難眠。

  ——————我是頗感無力的分割線——————

  「昔太祖平河北,分州建制,過蒼亭,立浮橋過大河,有金鯉自橋上躍,化為金龍而去,是為吉兆二也。」——《舊燕書》.五行志

  PS:繼續三件事,

  1、繼續懇求大佬們隨手對大娘比個心。

  2、繼續懇求大佬們隨手對大娘比個心。

  3、繼續懇求大佬們隨手對大娘比個心。

  第二十四章 卓哉光武真聖君

  公孫珣感到躁動不安,不僅僅是因為這一日悶熱的天氣與隨之而來的暴雨,更是因為常年以武力、軍事以及政治威信解決問題的粗暴行為方式忽然離開,面對著大量的官僚體系問題和即將到來的大規模民政治理行為時,其人未免有些不適應。

  多少年了,這位衛將軍不是在戰鬥中就是在為了戰鬥而進行的忍耐與奔波之中,常年伴隨在他身邊的也不過是戰馬、軍刀、甲士、義從這些東西,再加上邊郡貴族的出身,其人其實已經從骨子裡習慣了一些事情……須知道,即便是在洛陽參與政治鬥爭那一次,他也只是扮演一把刀子的角色,而遼西、彈汗山、高句麗、黃巾之亂、平關西、討董、滅袁,一次次一件件,完全可以說,他的每次真正起勢幾乎全都靠著最直接的暴力手段來完成。

  而暴力是很容易上癮的!

  不是說他沒有民政經驗與經歷。

  恰恰相反,在很多人眼裡,這位衛將軍的民政經驗也是極為豐富的,甚至治政手段堪稱出色,政治理念獨樹一幟,甚至還有足夠光明正大的經學背景,這也是很多人認為他不同於一個邊郡武夫的根本緣由……譬如董昭、田豐、荀攸、鍾繇等重要下屬之所以一開始咬牙選擇他,多少是有這些緣故的;而再往後,關西的公卿、太原的世族、河北的豪傑,這些人願意在一定程度上服從他,認可他的董卓,而不是簡單點的把他當做董卓一樣的人物而單純的畏懼,也都是因為他的那些執政經歷與經學背景。

  可是誰能想到,這些治政理念並不是來自於他本人,而他的每次執政全都有一位強悍母親在身後用超出時代的理念、手段,還有大量的金錢背景來為他兜底呢?至於他的所謂經學背景就更扯淡了,那完全是兩位老師的寬宏贈予!

  而且再說了,之前邯鄲一城、中山一郡,治理也就治理了……說句不好聽的,以他公孫珣的當日幾百精銳義從跟在身邊那種執政方式,敢搗亂的豪強,敢扯淡的世族,完全可以用強力壓制,而沒了反對力量,還不是想怎麼治政怎麼治政?

  但如今一切都不同了,如今公孫珣面對的是九個州,四十多個郡,一千多萬人口(甚至可能不止)……換做以往和以後,稱孤道寡,甚至直接稱帝都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而面對這麼大的一個統治區域,按照公孫珣所受的教育而言,他非常清楚自己以後要面對什麼:內部的派系鬥爭;施政理念實施中官僚體系的陽奉陰違或者過度熱情;學術建設與制度建設中漏洞;世族豪強改頭換面後的捲土重來;農業為本的堅持、手工業的扶持與商業發展的對立……這些公孫珣全都知道!

  可更重要的一點是,公孫珣心裡也同樣非常非常清楚,將來面對這些問題時,作為一個絕對武力的持有者與上位者,除非萬不得已,他是不能在內部輕易舉起刀子的,那樣只會帶來更大的破壞,會帶來更多的問題……之前對崔琰的驅逐,更像是最後一次任性,卻已經有對青州儒士們的妥協在內了。

  畢竟,既然走到這一步了,他想做的自然是母親口中的唐宗明祖!至不濟也要做一個光武!

  怎麼能做董卓、爾朱榮呢?!

  唯獨稍微可惜的是,他明明已經很克制了,每次想用強來處事時都撫刀來提醒自己,但還是在戰事之外,無奈親手殺了許攸。

  只能說,這就是亂世嗎?

  當夜,公孫珣輾轉反側,到了後半夜方才枕刀而眠……而不知為何,明明身在數萬大軍金戈之中,可其人先是夢到了劉璋捧來那隻黃河鯉魚,繼而卻還是夢到了昔日此地渡河而死的那些黃巾軍。

  只是時過境遷,雖然依舊清楚那幾個為首之人名字,可夢中卻怎麼都記不得那些人的容貌了。

  ………………

  大雨瓢潑,電閃雷鳴,不分晝夜,龐大的軍營之中,有一名高冠披甲外罩蓑衣之人轉入中軍大帳的後帳之中,卻是在火盆之側朝著榻上方向拱手行禮,口稱君侯。

  「不必多禮!」榻上之人滿頭大汗頗顯狼狽,望著來人隨意示意後卻又乾脆直言。「君理,我昨夜枕著古錠刀而眠,竟然夢到了世祖光武皇帝!軍中你的學問最大,也是我最信重之人,務必替我解夢!」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