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周圍一片沉寂,只有浮橋上士卒過河時依舊呼號振奮,而程昱稍作思索,到底是俯首聽命:「昱無才德,唯些許剛氣,願借明公一用。」

  公孫珣立即點頭,卻是在金堤上站起了身來:「如此……再加上於文則兩次抽籤不死,便讓他回濟北,協助雲長掃蕩泰山盜匪,而東郡暫時直屬冀州,這些事情也算是大略清了。而泰山郡的事情,等泰山匪亂平定後再說!」

  「明公!」程昱此時聞言忍不住插話道。「既然說起泰山盜匪,那無論如何,這次都不能再讓於毒跑了……這廝從黃巾之亂隨東阿縣丞王度起於東郡,復殺東阿令聞人生而走算起,已經喧囂天下八九年了!其人狡詐野蠻,死不悔改,且多行大事,已經成了天下盜賊的招牌了。」

  「且觀之吧。」公孫珣負手望河倒是不以為意。「亂世混沌,龍蛇並起,於毒能屢屢成事不是因為他本人如何,而是因為為政者總是不能安定地方……你看,他昔日橫行河北,擁眾許多,甚至趁我和袁紹交戰能輕易襲取鄴城,而如今我一朝規大河以北,河北哪裡還有他的立足之地呢?這種人,殺了簡單,但若不能安靖地方,總有其他人取而代之的。仲德,當年的事情你也清楚,便是於毒也只是代死掉的王度那些人為此事罷了,你莫忘了此處河底有多少白骨累累,這才是於毒的氣運所在。」

  聽公孫珣說起往事,程昱倒是只能一聲嘆氣,無話可說了。反而是董昭,見到公孫珣起身準備渡河向北了,卻忍不住欲言又止。

  「有什麼話?」公孫珣走了兩步,無奈回頭。

  「兩件事。」董昭趕緊正色而答。「一個是……一個是主公之前似乎有令給戲軍師,讓他河南事後不急歸鄴城,而是先去長安護送老夫人與主公家眷,還有衛將軍幕屬一起來此?」

  「這不是理所當然嗎?」公孫珣立在堤上,一時不解。「之前為引誘袁紹,所控之地狹長,故家人與幕屬那裡也跟著來往奔波辛苦,時而昌平、時而長安,時而常山、時而太原,而如今河北既平,卻是可以讓他們在鄴城安頓了……」

  「臣不是這個意思。」董昭壓低聲音言道。「臣是說……」

  「天子不要動!」田元皓忽然上前插嘴道。

  「元皓所言極是,天子不動!」公孫珣終於不能再裝糊塗。「公卿也不動!」

  「喏!」董昭立即稱是。

  「關中好啊!」公孫珣不得不再解釋幾句。「重重鎖鑰不說,尚書台、未央宮盡在,何須專門遷移?遷都這種事情是動搖國本的,如無必要,不能亂來……而且,如今河北白茫茫一片,咱們若不能完成新政,如何好讓天子來此戰後混沌之地?」

  眾人一時表情各異。

  話說,公孫珣之所以拒絕遷都於鄴城,並非是說到了這個地步,天子對他就無用了,恰恰相反,此時的天子與漢廷對他而言反而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地步,但這種重要卻已經是雙刃的了,當日常山定策時所言的那個『取天子而不為他人所令』也已經貫徹到了一個新的地步:

  往後數年,公孫珣一邊依然需要控制天子和公卿,保證這些人不會落入『他人』之手,讓自己喪失大義……尤其是中原聯盟事實上成立,而這個聯盟與之前袁紹不同,它匯集了大量真正的英雄豪傑之餘傾向漢室的政治色彩也太過於濃厚了!

  實際上,袁紹倒下,袁術將亡之時,漢室這個招牌對於所有其餘諸侯而言都是一個不能鬆手的東西,這是他們唯一能依仗來對抗公孫珣的大義……至於公孫珣,他也還沒到那個翻臉的時候,甚至可以說還早著呢,他才剛剛自起爐灶。

  而另一邊,這位衛將軍既然要另起爐灶,建立自己的體制,卻也需要開始防備天子和舊漢諸臣們的干擾插手……畢竟,雖然遭遇打壓,可那些自詡漢臣之人的能量卻依舊不能忽視,而天子和公孫珣的長子長女年紀相仿,又極為聰明,到了如今這個地步也已經漸漸董事,更要小心二者結合鬧出事來,引來不必要的麻煩。

  「君侯忠心體國。」停了半晌,別人倒也罷了,董昭卻不得不應聲。「臣也只是擔憂老夫人來此,王叔治純臣,鈡元常受制於公卿,關中或有亂事……」

  「所以留了賈文和!」公孫珣當即應聲。「還有什麼事,不是兩件嗎?」

  「臣之前在黑山賊中伏了一個暗子,後來鄴城一事他趁機進了袁紹麾下,再後來隨郭圖一併降了,雖未有功勳,臣卻想為他求個前途……」董昭尷尬而言。「還望主公恩准。」

  「你是冀州牧,這種事情自己看著辦吧!」公孫珣實在是有些無力了。「趕緊渡河!」

  眾人見公孫珣心中稍躁,皆不再言語,而是隨公孫珣傘蓋一起準備下堤上浮橋而北走。然而,未及來到橋邊,卻聞得前方浮橋上驚呼不止,片刻後更是有義從曲長劉璋抱著一個亂動的物什從橋上飛奔來報:

  「主公,河上有鯉魚躍至橋上!」

  眾人齊齊一怔。

  但幾乎是瞬間,董公仁第一個反應過來,俯身稱賀:「主公神武英明,一載討董功成,兩載覆滅袁紹,如今蕩平河北,故有此兆!」

  「放屁!」公孫珣終於忍耐不住了。「這是要下雨了,將魚扔下水中,速速渡河!」

  眾人不敢再言,劉璋也趕緊扔下手中鯉魚跟上。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