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聽到這裡,不僅位中幾人,便是周圍許多士子也都漸漸無聲。

  蔣干見狀談性更佳:「至於大學之政也是一樣道理,本朝太學之政其實廢於閹宦,於當是時而言,察舉之制反而是救局之策,也正是靠著此策阻攔了閹宦無度。但到後來,你察我,我舉你,一朝公族起勢,門生故吏滿天下,誰又願意把位置讓給他人呢?所以有二袁四世三公,藉此煊赫一時,禍亂天下。而衛將軍以設科射策為新制,誰來當主考官?既然有主考官總有門生一說吧?將來難道能真免去門生故吏滿天下之言嗎?至於九品之制,此時扔出,更是建制之時兼有平衡文武之意,將來天下定平,文武失衡,誰又能說的算呢?所以在下才說,唯獨分州之策最佳……因為這麼幹,官位只會更多,唯獨此事無人會反對的。」

  眾人鬨笑一時。

  「這麼說,衛將軍所為皆是無用了?」笑罷之後,倒是桌上那個一直沉默的年輕士子徐庶開口反問了一句。

  「非是此意。」蔣干愈發失笑。「在下只是想說今日衛將軍之新策,其實殊無新意而已,無外乎是其人比之世祖猛烈更勝,軍威更勝,策略更強罷了……而昔日世族光武能以那些舊策延炎漢一百八十載天命,衛將軍此策難道還不能定個兩三百年的天命嗎?不瞞徐兄,在下此行正是要往鄴城去看看能不能入大學的。」

  周圍人再度鬨笑。

  而孟公威乾脆起身拱手稱讚:「怪不得人家說九江蔣干,辨才獨步江淮,確實精闢!」

  『義舍』堂中氣氛愈發熱鬧起來。

  話說,正如蔣干所言,雖然公孫珣借著軍事勝利的威勢推行了許多新政,但卻未必就那麼石破天驚,因為蔣干說的這些都是真的……即便是公孫大娘在了解了漢代的一些舊制度後也只能沉默。

  但是蔣乾的言語也完全受制於他的見識,未能窺破本質,或者說,他忽略了公孫珣一個很早就施行的『仁政』。

  實際上,真正從公孫珣本人的角度來說,他和他母親公孫大娘研究討論後隱藏的殺招不是別的,正是軍屯、民屯聚田聚人,然後再解散屯田這個過程。

  具體來說,從今年秋後,從幽州開始,公孫珣就要逐步解散軍屯、民屯了,然後依照丁口給原屯民家庭授田,而這個過程還會在戰後的冀州、營州、青州,以及本就空無一人的陝州那裡重複一遍……而這個後世被稱為『均田制』的政策才是歷史上秦漢舊制崩潰後,迷失了數百年終於轉向隋唐制度的關鍵。

  所有的三長制、大舉度田,乃至於科舉制度都發源於或者服務於這個政策,脫離了這個政策,這些制度不過是無根之木無源之水罷了,因為農業社會土地才是最重要的生產資料,而土地的所有權才是一切制度,一切人與人關係的根本。

  秦漢制度的崩潰,以及隨後歷史上五百年的迷茫時期,本質上是農村豪強兼併土地導致的惡果,與之相比,中上層階級的固化倒像是一種由此引發的必然。

  而這個政策的要害在於,田地為不屬於私人所有,而是歸天子所有,但老百姓可以在政治清明的時代根據自家丁口數量以戶為單位接受政府的田產分配……換言之,土地所有權從豪強那裡一分為二,向上劃歸天子,向下賦予與庶民,社會主流由此變成小自耕農,豪強在這個社會結構里將會漸漸喪失主導權。

  當然,蔣干看不懂或者沒注意也是理所當然的,因為這個政策隱秘的藏在了屯田制的背後,而屯田制又因為所有人都要填飽肚子,所以早早為天下諸侯所效仿……這種情形下,反而沒人注意公孫珣的大規模屯田以及解散屯田了。

  而且,蔣乾的論調也不是完全錯誤,即便公孫珣完成了這個均田策,大地主也絕不會消失,政策也不會一勞永逸,更不是說後來的大地主會不再搞土地兼併,權貴不會腐化云云……但現在的問題是,秦漢制度確實已經走向了末期,歷史上它從漢末開始一泄到底,花了五百年才摸索出了一個新制度,所以時代無論如何是需要一個新制度的,而這個新制度的腐朽與落後並不需要現在處於戰亂中面對舊制度完全束手無策的人來討論。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如果真能一舉越過五百年的迷茫期,讓天下直接進入下一個歷史階段,公孫珣母子就真的對得起天地良心了,而且到了眼下這個局勢,恐怕還真不是不可能……畢竟,相比較於歷史上完成這個過程的北魏而言,北魏的威勢公孫珣未必沒有,北魏能做的事情他也未必不能做,甚至北魏不能做的事情他也能做,北魏不能克服的困難他根本就沒有。

  而最關鍵的一點是,即便是從公孫大娘高屋建瓴的角度來看,隋唐之餘秦漢,其實並沒有什麼太多生產力上的飛躍,真的就是制度上的重立……而已。

  當然了,母子二人也沒有那麼純粹和高尚……土地歸『天子』所有嘛,然後政府替『天子』分配老百姓土地,而幽州的民屯一旦解散,這個老百姓到底是從誰手裡獲取土地的,不問自知。

  所以,等這個制度完成以後,有些人不是天子也是天子了……這點,蔣干雖然不清楚,但言語中儼然也有了一些模糊的認識。

  「真沒想到,現在這些士子竟然如此有見識,卻又如此大膽,也不怕我這個中原最大豪強出身之人下去砍了他,他們難道不知道我在此地駐紮嗎?」側耳聽完樓下那個蔣干一番高談闊論,義舍上層臨窗以對睢水的房舍之中,酒菜堆滿的几案之策,卻有一孔武有力之人搖頭失笑,卻正是兗州名將李進李退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