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公孫珣當即再笑。

  鄭玄見狀,趕緊再言:「其實,將軍之前討平董、袁,用兵為先,以威勢、剛強為首,自然是正當其時,而且將來還要繼續討平中原、荊襄、巴蜀、淮揚,想來還是要繼續維持威勢的。但如今既然兵事稍解,且將軍受命輔政天下,主政河北,以行政而論,光是用強恐怕也是不足的,而崔季珪的意思,無外乎在此,並非是要故意尋將軍不是……且,且老朽的這些學生,多為無能之輩,若將軍真覺得他們礙眼,或是覺得他們所學不精,何妨開釋,讓他們隨我歸高密讀書呢?」

  「鄭公,天命是什麼?」公孫珣忽然開口,問了一個風馬牛不相及卻讓在場之人全部變色的問題。

  「天命不徹,則天命不改!」鄭玄肅容相對。

  話說,鄭康成這裡一共引用了兩個典故,前一個是《詩經》中的言語,原文是一個忠臣對周朝衰敗、腐敗的哀嘆,但最後卻重申了自己對周王朝的忠謹;後一個則出自《春秋》,原文正是『周德雖衰,天命不改,鼎之輕重,未可問也』!

  用在此處,一邊是正面回答了公孫珣的問題,另一邊卻是表態之餘直接警告了公孫珣。

  「我不是這個意思,」公孫珣不由再三而笑。「我是想問一問鄭公,天命這個東西到底是什麼?是天之意還是神鬼之心?」

  鄭玄這才鬆了一口氣,卻是依舊嚴肅:「自然是天道本意……至於鬼神所類,皆屬天道,所以鬼神之意也就是天意。」

  「這就是問題所在了。」公孫珣終於也跟著肅容起來。「當年有位師長對我說,天命不足畏,祖宗不足法……我深以為然,而盧師聽到後是很不以為然的,以至於頗有爭執。而前一陣子,我在北地剛剛見了盧師一面,盧師雖然沒有明白言語,卻在論及身後事時說,死人不得爭活人,死後棄棺槨單衣葬於三尺坑……這應該是心中已經漸漸摒除鬼神之說吧?鄭公,鬼神是有的嗎?」

  鄭玄欲言又止,卻只能稍頓之後緩緩而言:「我教授經學,乃是囊括大典,網羅眾說,並不在意於學問對立,便是學生也鼓勵他們思辨反問,而這種事情,悉信則非,不信亦非,衛將軍也不必拿子干與我相較。唯獨……唯獨將軍今日有備而來,且咄咄逼人,莫非是下定決心要處置老朽門生嗎?」

  「不是要處置鄭公門生,而是要處置袁氏降人,反而是鄭公你,不該屈尊紆貴,強行插手此事……須知天下爭雄,刀槍相對,既為其事,便當其責。他們既然入仕為人臣,操持兵戈軍事,那且兵敗之後,合該軍法處置,難道要我為了鄭公壞了法度不成?」言至此處,公孫珣不由負手而笑。「亂世之中,法度為重還是人情為重啊?鄭能不能再教教我?」

  鄭玄沉默片刻,旋即開口相對:「我以為,法度不過情理……而且此事若是有明文法度,老朽何至於專門壞將軍制度?此事難道不是本就模稜兩可之間,以至於數月難斷,人人生疑,又兼老朽難逃師生情分,方才主動來問的嗎?」

  「我懂了,」公孫珣緩緩頷首。「鄭公此行不是用身份壓我以求干涉司法的,乃是我本人粗疏,沒有制定好相應政策……所以,鄭公是來參與制定政策的?你是覺得法度、政策這些事情該由你來定?」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鄭玄一直到此時都不見半分怒氣,著實是好脾氣。「如今是衛將軍秉政,朝中諸公相輔,即便法度不合、政策不公,老朽為一隻知教學的草民,只會討論,不會幹涉參與……」

  「鄭公雖白身亦可以參與,我說的,但僅限於今日。」公孫珣昂然坐回原處,借著身側水波揚聲而言。「非只如此,今日在場之人,無論文武、士民,包括那些囚徒,只要是有一席之地的,都可以參與……今日咱們便在此處當場立些法度、定些政策、制些規矩……但我有言在先,無論今日爭執到何種地步,結果如何,這都是你們親自參與制定的東西,事後既不可以自毀其言,也不能因為事不遂心便妄加詆毀。」

  「如此,將軍可稱大度。」鄭玄第一個反應過來,俯首稱讚。

  公孫珣抬手示意,鄭玄自然坐回,韓當也趕緊歸位,甲士們紛紛撤離,周圍諸人也紛紛釋然,唯獨崔琰,本來也要在郗慮的硬拽之下坐回去的,卻被公孫珣遠遠一個眼神將那郗慮嚇得縮了回去。

  「天子年幼,我為輔政大臣,自然當仁不讓,所以我先說,你們再議!」公孫珣等周圍人坐定,方才繼續揚聲而言。「其一……既然崔季珪說話了,那便從此開始……天下板蕩,百姓流離,士女塗炭,以重定天下而言,自三輔、幽州後,當度田於天下,並清理戶口、清查人口!這一條,乃衛將軍公孫珣所舉議,袁氏逆臣、清河崔琰反對,其餘諸位,誰同意,誰反對?反對者可與崔琰一道起身,我非董卓,議者無罪!」

  眾人自鄭玄以下,包括呂范、審配、婁圭、韓當、田豐、荀攸、關羽、程普、朱靈、太史慈,乃至於數百官吏、將佐、幕屬,甚至還有那些戰俘,以及夏侯淵、毛階二人,幾乎俱是一怔……但旋即各有姿態,遠處一直沉悶無言的許攸乾脆笑出了聲。

  公孫珣見狀也不急,只是隨手從被掀翻的大案取來一個原來盛溫水的鐵盆,倒扣於身前,復又拔出腰中斷刃,擊盆而語,刀背如秋水浮光,拍打盆底,清脆響亮: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