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言至此處,袁紹忽然動容落淚:「且……且終究不是還有何伯求、陳公台、逢元圖先後為我赴節嗎?不是還有文將軍、淳于將軍、顏將軍那些人為我盡忠嗎?不是還有你許子遠一直到此時都還不離不棄嗎?我若此時再怨,一則死前在這城上,有何面目對你?二則死後到黃泉之下,又何面目見他們呢?」

  許攸沉默不語。

  「子遠。」說完這番言語,袁紹忽然有力竭之勢,卻又勉力仰頭看向許攸。「我知道你心中高傲,其實素來看不起我,只是因緣際會加上我門第之高,讓你我有了十六年君臣之實,而一路行來,生聚死散,這麼多幕屬、臣子,到今日竟時,竟獨你一人陪我至此……我、我雖有怨,卻絕不能讓你到此時都還看不起我!所以我是真不想當你面去怨,我,我已失……」

  一言未盡,袁紹再無氣力,直接油盡燈枯,死於大河入海之處,蓼城東城之上,時年三十八歲。

  夕陽之下,袁紹頭顱傾斜、臂膀垂下,而許攸立在一側,一時竟毫無反應,只是怔怔無言罷了。而隔了好久,許子遠這才好像反應了過來,然後上前半步,試圖伸手去扶對方,但手在空中,其人忽然僵住,以至於淚流滿面……

  話說,許攸這個時候才陡然醒悟過來,袁紹淪落到這個地步,以其人之心胸狹窄,之所以一直沒有做惡聲,發怨氣,反而一直風度翩翩,不是不恨公孫珣,也不是不怨那些離去之人,更不是不憤他本人失策,竟然是因為尚有一人在側——他袁本初雖死、雖怨,卻不願給最後一個臣子留一副惡相!

  ————我是死則死矣的分割線————

  「……紹既敗走蓼城,身側只餘數百眾,知不可為。逢尚書僕射王朗持節勸降,紹於城頭召之,請見衛將軍。郎實言以告:『衛將軍知必勝,已走北地察春耕事二月矣,固不得見。』紹恍惚然不語,及日暮,觀大河入海,方長呼而嘆:『既生紹,何生珣?!』凡三遍,乃氣絕。」——《漢末英雄志》.王粲

  PS:啊啊啊,沒本章說好痛苦!

  第十八章 師生貴禮輕(2合1小小還帳)

  陽春三月,涿郡西南,易水上游,衛將軍公孫珣與自己的長子公孫定並馬而行,剛剛越過了易水上的小橋,正踩著漫山遍野的山花,向南緩行不止。

  其中,前者胯下乃是一匹格外神駿的白馬,後者則騎著一匹格外矯健的半大小青馬。

  話說,小青馬也是某種意義上的白馬,這因為除了白化病以外,絕大多數常規意義上的白馬,其實都是黑白毛並存的小青馬成年後演變而來的……隨著年齡增長,很多青馬的黑毛會漸少而白毛會漸多,而此時,正處於巔峰時期的青馬或者說白馬,配上嫻熟的騎士,才構成了聞名天下的白馬義從。

  而反過來說,白馬如此稀少難得,那成建制白馬部隊本身就代表了巨量的戰馬儲備與騎兵力量,而非僅僅是顏色好看而已。

  這兩匹『白』馬都是慕容部剛剛進貢來的,還不到一個月……之前公孫珣從界橋抽身後,主要是在趙國、中山兩個曾經親自執政過的地方視察春耕、參與春社祭祀,並慰問地方長者以及舊屬故吏;等到二月份的時候,他卻又轉向了北面的代郡、上谷,就是在那裡遇到了聽說南面大勝,然後從高柳塞等地入塞覲見稱賀的莫戶袧等人。

  而可能是因為如今宇文部明顯後來居上,也可能是因為遼西戰事之後一直沒機會見到公孫珣,更可能是因為前方如此大勝,對公孫珣而言河北已定……總之,莫戶袧此番進貢神駿白馬並稱賀之後,卻沒有著急回去,而是主動提出率本部騎士南下,隨衛將軍巡視護衛,以示忠謹。

  出乎意料,公孫珣不僅同意了,還讓莫戶袧從塞外本部以及依附長城而存的雜胡各處召集了足足三千眾騎兵,這才轉向東面去視察了昌平等地。

  而等到這位將軍在昌平那裡接見、慰勞了棗祗等辛苦屯田的官員,並收到了去遼東那邊敦促出兵的妻子趙芸送來的書信後,公孫珣卻是直接南下,來到易水畔……唯獨臨到范陽,匯集了從太行山方向而來的張白騎部兩千人後,其人卻並未著急南下去河間前線,反而忽然詢問起了自己老師盧植的下落。

  本地官員不敢怠慢,直接指出了盧植所在——原來,這位昔日朝中吏部曹尚書,海內大儒,公孫氏三兄弟共同的授業恩師,在他的幾個年長兒子紛紛因各種緣故死掉後,竟然棄了家中資財、宅院、田產,獨自一人帶著唯一一個尚存的幼子,去了易水上游的野谷之中,開墾農田,自耕自足去了。

  而公孫珣也同樣讓人無語……他竟然率五千步騎,兩百義從,還有一個兒子,脫離了南下河間的大道,直接來此處尋自家老師來了。

  「你啊,不要總是計較兵強或兵弱,」公孫珣騎在馬上,正在與自家長子談笑風聲。「爭天下怎麼能只論兵馬呢?而且兵馬強弱固然有用,卻總是一時的,譬如強兵遇到瘟疫與饑荒,便會不戰自潰;騎兵遇到大江與沼澤,便會寸步難行;便是之前在界橋,若咱們沒有為了伏盾之陣而自己去了柵欄,那許攸趕過來,讓前鋒人手一把乾草,再一把火扔進來,咱們父子哪裡能今日在這裡說笑?」

  「那大人……什麼才是爭天下該論的呢?」和父親單獨相處數月,公孫定不免大膽了許多。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