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狗屁!」公孫珣無語至極,不喜反怒。「他以為我看不到他私自引兵去追敵了嗎?此時卻拿我來作伐……」

  「君侯,些許小事不值一提,本就要過河的。」旁邊呂范趕緊相勸道。「說到底,徐將軍身為前線大將,總是有自專之權的,此時無外乎是清水太窄,咱們一目了然,這才顯得是君侯親自指揮,他是私自追索……但實際上從軍法上而言,徐將軍並無過錯,至於軍中焦躁、冒進的氣氛,可以之後再論。而且只要謹慎一些,不出紕漏,冒進也會變成一往無前的……」

  公孫珣長呼了一口氣,左思右想,倒也無話可說,隨即下令中軍渡河。

  就這樣,在兩岸三軍歡呼聲之中,部隊讓開道路,目送衛將軍的傘蓋與兩千白馬經由這座磚木結構、微微拱起的永久性大橋,來到只有百步外的清水對岸,並進駐剛剛奪取的敵方守橋大寨,只留下程普在後組織大軍繼續進發。

  「戰果如何?」公孫珣甫一下馬,便對此時唯一留在營寨中的高順詢問,就在剛剛,張飛也忍不住追逐逃兵而去了……後者不僅是戰功,更是士兵的私人繳獲。

  這種事情,如無軍令,根本是無法阻攔的。

  「回稟君候,還好。」高順一如既往的寡言少語,卻一語中的。「標準萬人軍寨配置,該有的都有,不該有的也沒有。」

  「軍糧、軍械、軍資一應俱全?」公孫珣蹙眉追問。「也沒有什麼過多的草料引火之物?」

  「不錯。」高順依舊面色如常。「已經查驗過了,並無刻意引火之物,草料軍糧數量也屬尋常,但日常木製大營,本就要小心防火……」

  「君侯有何疑慮?」呂范終於聽出了問題。「莫非是擔憂有詐?」

  「行軍打仗但有阻塞不暢,都要憂慮警惕,稱不上什麼有詐不有詐……如我剛剛一開口,素卿便知我意,不是他懂我脾氣,或者提前得我言語,而是他為將嚴肅,平日裡心中裝的便是這些事情罷了。」公孫珣隨口而答,然後往營中將台處而去。「守將是誰?」

  「呂翔。」高順再度謹慎作答。「張徐兩位將軍已經去追了。」

  「難怪。」公孫珣一邊拾階登台,一邊幽幽嘆道。「呂翔是兗州大豪強出身,所領應該都是兗州兵,而兗州兵馬之前梁期一戰作為主力損失最重,他領著這麼一群敗兵,也難怪會被素卿你一擊得手……」說到此處,公孫珣已然上得將台,然後四處觀望,只見東面煙塵滾滾,根本看不清呂翔敗兵與徐、張二人的情勢,卻是愈發蹙眉。「只是,為何袁紹要讓呂翔這個敗兵之將,又能力平平之人來守清水呢?」

  「或許是無人吧?」董昭作為情報頭子,這時候是不能不說話了。「梁期一敗後非只是軍事受挫……鞠義謀反被誅殺,李進之前也有哨騎說可能去了頓丘一帶去阻擋關雲長,兼為大軍保住後路,文丑戰死,于禁有被俘之實,沮授被扔在鄴城,袁本初還能用誰?」

  「或許?」此時早有人從營中尋來一把太尉椅放在將台之中,但公孫珣繼續環視左右,疑慮不減,卻是根本沒有坐過去的意思。

  「其實還有一種可能。」董昭不由哂笑。「君侯想過沒有,袁本初既然不能理事,那主持軍中要務的人會是誰?別的不提,若是那些潁川人掌權,尤其是辛評、郭圖,他們如何會放過當日一言毀了他們前途的呂翔?當日梁期城中,呂翔替陳公台說出的那句遺言如今已經是天下皆知了!」

  「這倒是合情多了!」公孫珣這才稍微收起疑慮之心,然後回過頭來,卻又遙遙望見了那座橋,然後隨口而問。「這座橋勾連清河郡與安平郡,便是廣宗的要害之處也要有兩分算在此橋上面,可有名號?」

  「肯定有名號,因為但凡界橋皆要州中出面,然後兩郡合力為之。」董昭隨口答道。「而若州郡官員齊聚,必然要立碑刊文,以作紀念,然而此橋年事已久,恐怕名字早已遺失,不然軍情匯報上便不會直呼為界橋了……」

  公孫珣將目光從橋上收回,轉向自己懵懵懂懂的兒子與諸多因為輕鬆得勝而理所當然面帶喜色的幕僚、將軍,然後再度看向東面那煙塵滾滾的地界……卻是一時出神無語,唯獨目光漸漸犀利。

  最先反應過來的是呂范和婁圭這兩個現場跟了公孫珣最久之人,二人相顧無言,各自肅立,然後緊張起來的居然是才十一歲的公孫定,當兒子的當然對父親的情緒最為敏感,尤其是父子二人雖然兩三年未見,但更早的時候卻是一直在昌平共處……小孩子藏不住表情,也更受到在場之人的矚目,所以到此為止,緊張氣氛卻是終於擴散到了整個將台之上了。

  「君侯!」一陣讓人難以忍受的沉寂之後,早春寒風中,呂范當仁不讓。

  「你們有誰聽過西羌伏盾之法嗎?」公孫珣聞聲反問。

  「回稟君候!」開口的竟然是高順。「順年輕時久在西河,與羌人多有糾纏,知道這個,乃是一種專克騎兵的步陣……」

  「具體是怎麼回事?」公孫珣正色詢問。「仔細說清楚。」

  「回稟君候,此陣說來簡單,操作也簡單,卻極重勇氣……須知,無論何處,騎兵都是天下兵馬之冠,人多一馬,進退如風,持弓遠射自然不必說,持矛近戰也更高更長,更有戰馬衝鋒踐踏銳不可當。」高順果然多說了幾句。「而想要對付騎兵,唯一能真正造成急速殺傷的便是弓弩,偏偏弓弩手根本承受不住馬蹄踐踏,所以又需要有長矛陣保護,而長矛林立,過於笨重,又受不了騎兵順風遠射,所以還要有盾……可是既有長矛又有弓弩還有大盾,這樣的大陣又有哪個騎兵會直接撞上去呢?於是便要伏盾!」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