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說著,其人居然從車中抱出一瓶酒來,然後直接在周圍甲士的驚嚇之中出刀磕碎瓶口,並遞了過來。

  公孫珣笑而不語,接過來仰頭灌了一口,便直接擲在地上:「本初兄請問吧!」

  「文琪,我一直不懂,你一個邊郡世族子弟,還不是嫡脈,還如此年輕,卻為何這麼早便會有清廓天下的志向?」袁紹肅容相對。「所謂邊郡武夫,多是時局崩壞之後漸起野心,而我自當日孟津相別時便醒悟,你最少彼時便存了天大的野心……而數年間,你越做越大,我卻百思不得其解,為什麼,能否直言告我?」

  「此事易爾!因為我為天下不值!為天下人不值!」公孫珣輕笑漸轉冷笑,然後忽然變色,抬手直指對方面門,厲聲相對。「我若不爭,豈不是要將這天下讓給你這種可笑可恥之輩!我若不爭,豈不是要坐視天下離亂,幾十載交戰不休,人心淪喪,道德失控!袁本初,今日你我能存一分禮節,在此相互致禮,你可知有多難得?!若非我來爭,這天下哪裡還有這三分道義可言,早就被你們敗壞一空了!」

  袁紹勃然大怒:「若這便是足下的回覆,我袁紹也有一言……你先入長安討董功臣,天下已然盡握,而我卻能一載蕩平三州一十九郡,不是為別的,也正是因為天下人不服你,才紛紛附我!你說天下不值我久矣,卻不知天下人亦不值你久矣!我身後十萬大軍,便是明證!」

  「那就相互證一證吧!」公孫珣頭也不回,便勒馬迴轉。「只是本初兄,你真以為我不知道你身側俱是不值我之人嗎?正賴本初兄替我匯集一堂!」

  袁紹微微一滯,便也乾脆示意調轉車頭回去。

  但就在雙方主帥不急不緩,各自離開十餘步之時,忽然間有一人居然插嘴:「視師之禮後,正該是致師之禮……末將文丑,請行致師之禮!」

  致師之禮,便是陣前勇士單挑……文丑行此事,儼然是要藉此洗刷之前被俘的羞辱。

  對此,袁紹幾乎是毫不猶豫,當即頷首,並將手中之前割瓶之刀遞給了身側衛士,而後者轉呈佩刀後,更是下馬,將自己的戰馬、長矛恭敬交給了文丑。

  至於公孫珣,他在王朗徵詢的目光中微微一頓,也是即刻點頭:「稍待!」

  跟在身邊的龐德一時黯然……既然稍待,那便不是要他來了。

  果然,公孫珣回到軍陣中,即刻下令:「敵將文丑,欲行致師之禮,喚幽州軍中常山突騎部司馬趙雲出戰!」

  這是求穩之策,趙雲之勇悍不提,其人關鍵是長兵、短刃、弓矢俱佳,無一短板,而文丑雖然號稱勇悍,可其人被捆縛了一上午,又怎麼可能會有一個好狀態?關鍵是防著對方上來拼命,以命換命罷了。

  故此,趙雲乃是最佳人選。

  畢竟,致師之禮,兼有激勵士氣之意,雙方既然談崩,馬上要開戰,這上來一口血勇之氣還是有這麼一星半點作用的,可以一試,尤其是在文丑自請致師,以消弭被俘的不良影響的時候。

  果然,萬軍陣前,文丑、趙雲各自提矛立馬相對,立即引起了兩軍陣前將士的震動,而王朗作為主禮之人,退回到公孫珣陣中以後,兩軍中軍陣中更是有一面大鼓齊齊作響。

  旋即,二將齊齊提矛衝刺。

  正如公孫珣所料,文丑既然存了洗刷被俘之恥的意圖,所以上來便不顧一切,悍不畏死,不管自己要害,只是搶攻對方而已,完全就是以命搏命的打法。而趙雲初時只是矛劈則橫擋,矛刺則閃避,一時間幾十回合過去,雙方竟然不分勝負。

  不過很快,被捆縛了一整日的文丑便因為久攻不下而漸漸章法凌亂,趙雲窺的清楚,輕輕賣了個破綻,引誘對方長矛突刺,然後側身躲避之餘卻又忽然拔出腰中環首刀,奮力一磕,將對方長矛磕飛在地。

  文丑失了長矛,頓時沒有了長兵優勢,面對著趙雲收放自如的一矛復又一矛,只能勉力拔刀招架。而數矛之後,其人焦急之下想要打馬脫身,拾取地上之矛,卻又被趙雲看出底細,判斷清楚。後者瞅準時機,直接一矛刺在了這位袁紹親衛出身的大將腿上,並趁勢用長矛將其人從馬上挑起,然後奮力摜在地上。

  勝負已分。

  但就在趙雲當眾下馬,於帶著催促之意的鼓聲中提矛上前,準備了結對方之時。勉力坐起身來,下身俱是血水、已經不能動彈的文丑,卻忽然仰頭大笑,然後直接抬起唯一一隻還能活動的手臂,用袁紹剛剛賜給他的割瓶之刀在兩軍陣前,數萬大軍目視之內,直接劃破了自己的喉嚨!

  上下齊齊血涌如泉,鼓聲驟然而止。

  一時沉寂之中,趙雲定定看著對方尚帶著笑意的慘烈死狀,居然放棄了割取對方首級的打算,然後回身上馬,單騎折返復命請罪:

  「屬下未能盡全功,還請君侯恕罪!」

  「你有何罪,這時候取他首級,反而激起袁軍士氣……」公孫珣望著對面一批甲士搶回文丑屍首,一路送到袁紹那騷包至極的高大鼓車之前,也是一時搖頭。「正所謂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這件事情是我做錯了,二十萬大軍決戰於原野,用這種小心思……子龍且歸,準備作戰!」

  此言既出,趙雲自然折返自己部眾之中,而中軍左右,周圍眾人也紛紛凜然,便是之前出主意的董昭也一時難掩黯然之色。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