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程普、龐德幾乎是齊齊冷笑一聲,然後程德謀率先上前下令,要求右前方的焦觸率領其部頂住對方,並又從身後調集重兵,準備兜住彼輩;而龐德卻是扭頭望向了公孫珣,請求示意。

  「發動義從主力下去。」公孫珣看了眼遠處情形,稍作思索即刻下令。「但不許交戰,下去繞個彎便立即回來,直接往左面張司馬軍陣身後而去……」

  龐德登時醒悟,即刻催動大部分義從向右下方而去,一時間白馬如林,卻又奔馳如虎,氣勢極盛。

  要知道,來襲的這支部隊本就難以突破幽州軍布置好的前衛部隊,此時見到舉世聞名的白馬義從直撲而來,隱隱有匯集步兵全吞己方之勢,更是震動難名,一時頗顯散亂。

  不過,那文字大旗下的將軍見到自己突襲失敗,甚至有被圍殲的危險卻不驚反喜,反而一回頭親手砍斷了自家大旗,以示決絕之意。

  但是,隨著其人如此動作,龐德卻又即刻調轉馬頭,硬生生的在戰線前做了一個迴轉,直接扔下小坡前右前方的這千餘袁軍騎兵,直撲向左而去。

  砍斷大旗那名袁將登時面色煞白,卻已經完全來不及了。

  話說,早在白馬義從主傾斜而下,公孫珣駐馬的小坡處一時間只有數百義從之時,小坡左前方,一支只有百餘人的騎兵部隊便已經出現,不過看起來倒像是發現袁軍動作回身救援的一曲幽州騎兵而已。

  而等到白馬義從徹底衝下,似乎要一頭扎入那支千餘眾的袁軍騎兵身上時,這支百餘人的騎兵卻直接調轉馬頭,利用人數少行動靈活的優勢從前衛部隊側翼狹窄縫隙中疾速穿過,直撲山上而來。而若幽州軍中有人認識文丑的話,就會發現,這位袁軍騎兵大將乾脆只穿一件普通鐵甲,卻正在這支小規模隊伍中。

  非只如此,這支只有百餘人的袁軍騎兵,幾乎人人裝備鐵甲,絕非等閒之輩。

  但是很可惜,文丑如此精彩的表現,卻註定要在荀攸那驚人的事先判斷與幽州軍的早有準備之下白白施為——其部尚未到達坡前,剛剛看似兇狠撲出的無數白馬騎兵就已經折身到了他的側翼,接下來,隨著公孫珣復一揮手,張南率領左前衛部隊封閉這支軍隊退路的同時,早有準備的剩餘的幾百義從也在張既的帶領下正面撲處,儼然是要三面兜住,全殲此輩。

  眼看事不可為,文丑仰頭長嘆,居然下馬棄兵,口稱願降,並甘受束縛!百餘鐵甲騎士,還有那作為幌子卻陷入絕地的千餘騎士,驚愕之餘,也多有人下馬稱降。

  程普、龐德等人在前方團團圍住,一邊捆縛降兵,一邊卻又飛馬來報自家君侯,而公孫珣早已在坡上看見文丑引眾下馬,心中驚疑不定,此時只能相顧左右,徵詢意見。

  「屬下以為不可受其降!」審配扶刀立馬,當仁不讓。「觀彼輩今日如此心機,儼然是對袁紹盡心盡力之輩,突襲不成,轉而投降,更有可能是心有不甘,尋機接近君侯,意圖謀刺,又或是準備於關鍵時刻,舉降兵反覆……決戰在即,此輩絕不可留!」

  公孫珣緩緩頷首,若有所思。

  「屬下以為,還是應該受其降的,並且要將舊部與他,還要高官厚祿。」田豐卻是立即提出了與舊友截然相反的建議。「決戰在即,臨陣收降大將,足以震懾敵軍……若是擔憂其人反覆,可以在受降後驅而遠之,卻未必要殺掉,否則天下人何以視將軍胸襟?!便是身前袁軍,聽聞此事後,又會不會有哀兵之志?」

  公孫珣微微蹙眉,竟是真的為難了……因為他是骨子裡是真不信文丑這個追隨袁紹許久的心腹大將會投降於他,但是田豐說的也極有道理!

  殺了是痛快,也能以絕後患,卻不免有失氣度,甚至的確可能增強敵軍戰意;而不殺,此人勇武而又狡猾……公孫大娘可是說了的,徐晃不是此人對手,趙雲都與此人數十回合不分勝負,也就是關雲長和張遼併力突擊,靠著突襲才一戰斬之,而觀今日之戰其人應該也是有智計之人……那麼這種人,放在哪兒能放心?

  於是乎,為難之下,公孫珣復又看向了婁圭、荀攸與董昭。

  婁圭和荀攸一時沉默,董昭稍作思索卻忽然失笑,引得眾人紛紛側目:「一個不能用的手下敗將而已,君侯有什麼為難的?來日決戰,何妨將他當眾還給袁本初,也好讓天下人知道君侯氣度?」

  眾人俱皆愕然,而公孫珣初時愕然,卻又旋即大笑。

  話說,此番騎兵交戰本就是猝然相逢,臨時爆發而已,隨著文丑突襲之策失敗,本人也被俘,大部分袁軍騎兵即刻崩潰,往身後車陣中逃竄,這一場開幕之戰也算是到此為止。

  而稍待片刻,前面各部騎兵將領也紛紛遣翎羽甲士來報,說是更南方煙塵滾滾不斷,袁本初已經親率主力大軍來援陳宮,並已經匯集車陣,前方將領不敢擅動,請求指示。

  公孫珣也當即下令,即刻收兵,以騎兵斷後,撤回邯鄲,背城借著袁軍之前營盤立寨。同時又派遣沮宗為使者面見袁紹,下戰書一封,相約決戰。

  袁紹雖然稍微受挫,且又折大將(其人並不能確定文丑下落),卻毫不示弱,當即回復沮宗,三日後戰於梁期、邯鄲正中,也就是今日騎兵混戰之地。

  當然,雙方同時約定,今日雙方死傷頗多,應許對方返回戰場救死扶傷,收屍招魂,期間不可相攻。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