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敢問君侯,這是為何?」怔了片刻,並不懂什麼叫倖存者偏差的軍中首席大將程普忍不住出言相詢。

  「此事簡單,其實就是兵馬多了真的沒用。」公孫珣失笑作答,半真半假的應道。「一郡決戰之地,一次盡出十萬眾便已經到頭了,再多的話,一旦拖延下來,那麼後勤補給、軍務管理、指揮分劃,乃至於地方水土就都承受不住了……不是說不能在一地強行配置聚集更多兵馬,但是多出來的這些兵馬,未必能參戰不說,反而影響後勤極甚、遲滯指揮極多,於勝負而言,絕對是弊大於利了。」

  「原來如此,」董昭聽著公孫珣那不知真假的詭辯,卻是忽然醒悟,便不由在馬上捻須笑道。「君侯不是嫌自己兵多,而是嫌袁本初兵馬太少……」

  「不錯,其實於我或袁本初所領郡國人口、所獲武庫儲備而言,十萬大軍真的是易如反掌。唯獨袁本初明知只能以量勝我,卻居然還能保持清醒,沒有在秋收後兵糧充足時盲目聚兵於魏郡,倒也算是我小瞧他了……」說話間,公孫珣望著前方已經隱約能見的煙塵滾滾之處,聽著已經隱約能聞的戰馬嘶鳴之聲,稍顯感慨,卻是直接勒馬,轉向往一處土丘高地上而去,周圍幕僚紛紛景從,而一堆中級軍官、軍吏們卻是在程普的示意下立即散開,指揮部隊沿著小丘周圍布陣停駐,兩側更有張南、焦觸二將各引三千步卒左右一起前突,為前衛之勢。

  而等到公孫珣在小丘上立定,其人方才指著前方隱約可見的騎兵混戰場景,肅容繼續言道:「不過,我此言也不只是稱讚袁紹,最主要一句話,乃是希望諸君能夠反過來想一想……十萬之眾,便足以定天下大勢!而若一諸侯有了支撐十萬大軍,或者乾脆數萬大軍決死一戰的本錢,那無論天下形勢到底如何,強弱如何分明,其人便都有了問鼎天下的資格……此戰,不容半點大意,而我軍雖盛,卻也不可有半點小覷彼方之意!」

  眾人終於醒悟,且不說什麼兵過十萬必敗的荒謬言論,自家君侯主要還是擔憂軍中有驕態,所以才臨陣敲打一二,於是乎眾人紛紛肅容,然後轉向南側,仔細觀察戰局。

  不過,所有人看來看去,除了能看出來前方戰場格外激烈之外,卻居然看不清戰局走向……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袁紹忽然警醒退兵,卻是讓兩支空前龐大的大軍在平原上以追尾的怪異模式拉開了戰幕。

  一方是八千騎兵,身後卻有三萬大軍結成車陣,以作接應;另一方是忽然得令上前撲出的兩萬餘騎兵……雙方都是倉促接戰,都來不及作出大規模戰術動作,所以都是以部曲為單位在邯鄲城與梁期城中間的肥沃田土上往來奔馳,然後騎射、突刺、踐踏,或生或死而已。

  這種作戰模式,使得雙方交戰範圍立即在陳宮的車陣與公孫珣剛剛壓上來的大軍中間,以一種扁平化的模式迅速擴散到了十幾里寬的戰線之中,一個人騎馬立在一個小土坡上,要是能看清楚是怎麼回事就怪了!

  不過反過來說,既然旁觀者連看都看不清,那交戰者又能作出什麼精妙戰術動作呢?混戰之中,註定意味著兵多者、兵強者要勝於兵少者、兵弱者!

  這一戰,哪怕是公孫珣剛剛敲打過,但所有人還是堅信,幽州軍必然得勝。畢竟嘛,兩萬打八千,這不是還沒超過十萬之眾的界限嗎?想來老一套道理此時還是有用的。

  「請明公務必小心突襲!」眾人停在小坡上雲裡霧裡看了片刻,荀攸忽然開口,小聲提醒。「我軍騎兵更強、更多,而文丑本該稍作阻攔便即刻後撤,此時還冒著巨大傷亡拖延不走,必然是有所圖……而如此局勢下,其人唯一能圖者便是明公本身了,余者皆不足慮!」

  白馬旗下諸多人當即醒悟。

  「若如此,倒是我小覷了文丑。」公孫珣聞言也是一怔,卻又立即不以為意起來。「不過這也無妨,此番出征,諸將各有所責,程德謀為我中軍主將,直接受任諸軍師總攬行軍布陣之責;龐令明為義從總領,臨陣護衛在於他與諸義從;韓元嗣為中護軍,監管諸將……我看三位做的都不錯,既如此,又怎麼需要擔憂突襲呢?」

  公孫珣這當然是表揚,而且觀察了嚴禁的前衛部隊與嚴正的白馬義從後發自內心的表揚。但隨著他的言語,被提到名字的這三位還是頭大如斗,程普明明已經布置了前衛部隊,此時卻還是忍不住下令調集高順及其部陷陣營上前,藏於小坡後方;而龐德更乾脆,直接下令義從檢視兵器,做好戰鬥準備;便是韓浩,也立即重新整飭了一遍中軍儀制。

  不過,尚不等三將重新處置妥當,右前方煙塵之中,隔著數百步的距離,忽然湧出一股千人規模的騎兵,其部掩旗而行,血污灰塵遮蔽鎧甲、袍服,正趁著戰場的混亂,用一個略顯傾斜的角度試圖從小坡前橫過。

  咋一看,就好像是一支辛苦作戰結束的幽州騎兵正試圖越過小坡,去另一側尋敵接戰一般。

  然而,這支部隊行到程普安排在小坡右前方的前衛部隊側翼時,卻在幽州軍中軍諸將的冷眼旁觀下毫無意外的突然舉旗,然後直接試圖擊破前衛部隊,衝鋒到公孫珣傘蓋跟前——諸人瞥的清楚,那為首一員鐵甲大將背後亮出的旗幟上正是一個『文』字!

  毫無疑問,這就是荀攸之前提醒的事情,文丑冒著巨大傷亡不退,根本就是想建奇功!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