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許子遠,你有幾分把握?」陳宮雙目赤紅,扶刀質問。「石砲是你親自督造完成的,數十架石砲齊發,說不定明日便可破城!便是明日破不得,後日說不定也能破!然後我們反據邯鄲,便是衛將軍到了又如何?而如今十萬大軍,交戰數日,耗費無數、死傷數千,卻居然要在破城之前選擇撤軍……」

  「並無半點把握!」許攸揚聲相對,直接打斷了對。「但在下卻知道,若萬一我等數日內攻不下邯鄲,而公孫文琪的幽州突騎卻盡數出現在身後,斷了咱們與梁期城的通道,則十萬大軍,一朝俱喪!本初、陳長史,在下只想說兩件事,其一,若公孫文琪至,便是決戰之時,與之相比,一城一地反而無謂;其二,那便是這邯鄲城下,於我們而言,並不是決戰的好地方!」

  將台之上,一時鴉雀無聲。

  「誰來斷後?」隔了片刻,袁紹方才開口詢問。

  「不用誰斷後!」許攸望著夕陽恍惚作答。「討董之後,北地漸漸絕了馬匹生意,但之前河北、中原馬匹還是充足的……我算過了,咱們把戰馬聚在一起,足有七八千之眾,還是一股很強的騎兵力量的,可以集合起來,交給文丑將軍統一使用……而以此八千騎兵斷後,則城中審正南、張益德,城外關雲長,全都無能為力。」

  「那便如此作吧!」夕陽之下,袁本初只覺的頭疼難耐,卻還是強撐著勉力言道。「全軍有序撤回梁期城,據城而待故人相訪!」

  眾人沉默許久,方才領命。

  此事既然議定,第二日上午,袁軍扔下岌岌可危的邯鄲城,拆毀石砲,主動後撤,大軍有序分層次往身後梁期城而去……全程並無未見到敵軍阻攔。而當日晚間,沮授便率先行動身的兩萬大軍先行趕到了只有三十里距離的梁期城,沿途也沒有見到傳聞中的幽州軍。

  停戰第三日,袁紹率收拾妥當的主力部隊四萬之眾,第二批撤回,也是從容到達了位於鄴城與邯鄲中心點的梁期城下。然後依舊以此為行轅,並營造防務,卻還是沒遇到任何幽州軍。

  這時候,軍中已經有人憤恨請斬許攸了,甚至有人說他是公孫珣的舊交,是在做間諜,只不過被袁紹斥退了而已。

  開始撤軍後的第四日清晨,最後一批主力部隊三萬步卒啟程回軍,依舊沒看到傳聞中的幽州軍主力,不過他們卻在啟程離開邯鄲的時候遭遇到了關雲長和張益德二人聯手的劫營……這倒是題中應有之意……不過,由於早有安排,文丑驅動八千騎兵出營阻隔,卻是一度逼退了並無多少騎兵的二將。

  但是,就在這日中午時分,當陳宮領著鞠義、李進等人率領最後三萬主力行到距離梁期城只有十里的時候,無數幽州騎兵卻忽然間密密麻麻的出現在了東北方向……很顯然,就是從雞澤身後繞來的!文丑一邊防備著輟在身後的關張二將,一邊不要命的一般派出哨騎無數,卻是看的清楚,所謂『幽州突騎』以千騎為一部,旗號分明,卻足足有不下二十部之眾,而且其中居然還有關中、河東、并州,乃至西涼地方的什麼旗號!

  事到如今,且不說負責最後這三萬大軍的陳宮立即按照原定計劃,就地停止撤退,並擺出車陣以作防備,也不說袁紹聽到消息,即刻從梁期城動員全軍向前救援陳宮,更不提文丑領八千騎兵匆匆啟動,試圖迎面阻攔一二。

  只說一件事情,那就是當一名膝蓋中箭的斥候抱著馬脖子拼死來報,說是雞澤方向,復又湧出不下數萬步卒,而他親眼所見,步卒中央卻是拱衛著數千白馬騎兵,傘蓋儀仗、白馬旌旗無一不在,且直往此處而來時,眾人卻是再不懷疑許子遠的頭腦了。

  很顯然,衛將軍公孫珣真的已經到了。

  —————我是真的已經到了的分割線—————

  「漢末,關張並得萬人敵之言,及袁紹初圍邯鄲……審配守城,關羽分兵三千,出城建營,參軍郭嘉隨之,曰:『敵雖眾,及其未定,擊之,可破也。』羽大善之,於是翌日三擊敵營田銀部,斬將潰營,驚怖其眾,紹稍沮。隔日,乃建土山,欲誘羽而擒。嘉進曰:『此十面埋伏之策也,將軍可稍緩。』羽對曰:『非其言也,且觀成敗。』乃趣千眾出營,繞城緩行,及到土山前,正見雷雨大作,乃乘雨而攻,大破之,兼斬袁軍大將高覽,方得勝而歸。紹既被挫銳氣,又逢大雨,知不可為,竟以十萬眾不得為而走……待數月,邯鄲疲敝,紹以秋收後兵馬俱全,遂再發十萬眾合圍邯鄲,幾得之,適逢太祖親援將至,方走。時張飛在城中,乃語關羽:『衛將軍至矣,將有大戰,吾等為衛將軍爪牙之任,不先折其勢,則大戰不得也。』羽大讚之,二將乃並騎兵,得七百眾,追而攻之。紹憂,乃使中郎將文丑率驍將八千,翼而阻,羽、飛以七百騎入八千騎中,輒殺傷百餘人,乃出,如此者六七,阻騎散亂難制,終不可卒脫。」——《舊燕書》.卷六十九.列傳第十九

  詩曰:白馬將軍討董成,義士還鄉盡錦圭。

  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惟有鷓鴣飛。

  百戰沙場皆疲敝,忽聞城南已合數重圍。

  甲光向日金鱗開,黑雲壓城城欲摧。

  報君黃金台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突營斬殺河北將,一人獨領千騎負刀回!

  本卷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