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量變引起質變,審正南並未聽過這句話,卻絕對懂這個意思,當十萬大軍沒有任何多餘的人力浪費之時,當沮授用兌子的方式利用之前的秋雨綿綿與邯鄲守軍相互困住對方數月以後,此時的邯鄲真真正正進入到了危機之中。

  不能將希望寄託於援軍,甚至寄託於城外的關羽再度發威了……這個時候任何僥倖心理都不能有!

  「傳令下去,拆了王宮,取用現成的板材,在那兩處土山前的城牆上搭建新樓!」審配黑著臉回頭吩咐。「然後居高臨下,射擊工地!」

  身後吏員、軍官雖然面面相覷,卻也不敢多言,而是在稍作停頓後依舊奉命而為……實際上,自從陳王戰死以後,天下諸侯王多已經廢頓,到底是沒幾人在意了,至於說宮殿,那就更不用多言了,洛陽都荒廢了,想當初董卓遷都,都不忘扒了歷代天子的陵墓盜取財貨,何況是諸侯王的居所呢?

  與此同時,袁軍大營中,中軍大帳內,雖然沒有軍議,袁紹也在外面親自巡視營地,但此處卻還是一片繁忙景象,總攬幕府的陳公台端坐在主位側下方,而數十名車騎將軍府幕僚,包括不領兵的郭圖等人,也全都列坐兩旁處置公文……畢竟,邯鄲這裡十萬大軍不止,還有三州各郡縣民夫、糧草輸運,以及所謂日常州事,全要聚攏於此,袁紹怎麼可能親力親為?

  「何事?」陳宮剛剛檢視了一遍郭圖匯總送來的傷亡報告,寫下姓名,蓋上印鑑,然後將文書收起,但一抬頭卻發現郭公則依舊立在身前,也是立即冷冷反問。

  「回稟長史。」郭圖知道對方厭惡自己,所以哂笑一聲,乾脆直言。「有一事要與長史匯報……許子遠派人去挖墳去了!而早在青州時,長史尚未入幕之時,主公便有明文公告,嚴禁我軍士卒侵犯陵寢……」

  「我知道……」陳宮一邊低頭收拾公文一邊冷冷作答。

  「長史知道這個法令最好不過……」

  「我是說,許子遠去挖附近墳墓一事我已經知道了。」陳宮凜然對道。「我以為並不違反法度……邯鄲乃是古都,周邊陵寢非富即貴,裡面的建材也多是上好木料,審正南早在第一次圍城之前便將附近大木盡數伐倒運回城內使用,而我軍木料器械多是從身後梁期運來,費時費力,故此,許子遠之前建議同時起石砲以攻城時,因為人力有餘木料不足,所以我就許他就地取材,不可以嗎?」

  「多少有違道義吧?」怔了半晌,郭圖方才嗤笑對道。

  「若是白馬賊得勝,你們郭氏滅了族,你郭公則被斬首示眾,便不須擔憂什麼道義了……反倒是許子遠,其人與白馬賊多年舊友,說不定還能端坐在上,點評一下你我的首級呢!」陳宮一邊說一邊復又取來一張公文仔細審閱,唯獨口中不停。「郭公則,大敵當前,我只望足下即刻去做你自己的事情,安心奉公……否則,我一定向主公請命,先斬了足下這個事到如今還在亂我軍心的小人!須知道,主公幕中有才無德之人不少,但卻只有你一人是真正不顧大局的短視可笑之輩!」

  郭圖憤然拂袖而走,陳宮卻理都不理,而是繼續低頭做事。

  一夜相安無事,第二日,雙方酣戰繼續,邯鄲城頭上開始堆砌磚石木樓,這讓壘土山的袁軍頗為受制,不過審配卻也遙遙望見了城下起砲的工地,面色更加陰沉……壘土山不是一日能成的,石砲也非一日能成,但強如關羽的受傷與鞠義不計死傷的拼死阻攔,還有雙方各自不顧常理俗禮的限制,各顯手段,都無疑表明,戰事進入到了一個新的階段。

  第三日,袁軍第一次登上了城頭,雖然立即被攆下,但還是極大振奮了袁軍士氣。

  第四日,辛評主持的挖地道舉動被迫自己中途停止,因為秋日河北水系豐沛,整個地下水線過高,他們輕易挖到了泉眼,然後地道垮淹沒塌,死傷數十人。

  第五日,土山率先越過城牆高度,與城上對射,但靠著拆王宮而建起的臨時塔樓卻保持了對土山的高度壓制。

  第六日,許攸試砲成功……

  但也就是在這一日的傍晚,張益德忽然學著袁紹那般捲土重來!其人率領不知道從哪裡得來的五百騎士,故技重施,偽作袁軍,居然趁著戰事正酣穿過西面袁軍大營,然後方才對著城下攀城之人縱馬奔襲!

  西城主攻之人乃是呂曠,其人猝不及防,居然被張益德臨陣斬殺!

  話說,審正南本就是張飛在清河的上級,二人相熟共事數載,此時審配在城上得見故人卻是比當初見到關羽更加興奮,其人毫不猶豫,當即下令,冒險打開了西門,使得張益德得以從容入城。

  援軍到來,還是世間公認的虎狼之將,卻是讓邯鄲城中士氣為之一振。

  「入城也好。」將台之上,袁紹得知消息後,遙遙相望出現在城牆上的那個雄壯身影,卻並不以為意。「石砲已成,便讓他隨審正南一起殉城,以成其義氣之名好了!」

  「還是不要管石砲了。」立在一旁的許攸同樣看到了出現在城牆上激勵士氣的張飛,卻面色陰沉,出言驚人。「依我看,本初應當立即棄營,轉回身後,以防被兩面夾擊,或是被人截斷後路……」

  袁紹一時怔住,卻又陡然驚醒:「子遠是說,公孫文琪已至?」

  「如我所料不差,其人前鋒應當已到雞澤,否則張益德哪裡來的騎兵?」許攸冷笑一聲。「邯鄲被圍的水泄不通,他又不知道我們的石砲明日就能啟用,而雞澤那裡是趙國、魏郡、鉅鹿的交匯處,天然適合選擇出兵方向不說,秋日水漲,彼處湖水蔓延,正好遮蔽大軍集結……」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