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二人既然議定,又都不是什麼拖泥帶水之人,那麼第二日上午,張飛便直接出兵,帶著司馬芝,領著一千人連軍服都不齊備的郡卒,只打著漢字大旗,匆匆往東南而行……據說是要往鉅鹿澤東面的?縣城中屯駐,去拒?縣南面浦落津小城的許攸。

  對此,昨日見到張飛,只覺得此人是個一勇之夫,且董昭依舊無能為力的孫伉倒是並無什麼多餘說法,該如何便如何,只是拿住司馬芝隨軍一事,也派出其弟孫行作為副將隨行軍中而已。

  然而,其人萬萬想不到的是,待這一千兵行到鉅鹿澤邊緣時,他的弟弟卻是乾脆被張飛一刀兩斷,並扔入了鉅鹿大澤之中,反而成為了張益德立威的手段。然後,全軍千人立即轉向南面,趁著秋日水系豐滿,大澤便於行船之時,登上了董昭早就備好的船隻,直接南行往郡南去了。

  三日後,八月廿三日,偽作袁軍,出現在郡南腹心之地的張益德輕易騙開南和縣縣城大門,斬殺守將與偽縣長,兼併其眾,與此同時,整個郡南各處勢力,幾乎全都接到了使者傳遞的各類訊息;

  廿五日,之前匆匆委任了一個降人為縣長,然後就扔下南和不管,率全軍帶著兩日乾糧輕兵出行向東的張飛夜間懸索而上,突襲廣平得手,再下一城;

  廿六日,依舊扔下城池不管,肆意輕兵出擊依舊向東的張飛以三千眾兵臨漳水畔的曲周城下,城中偽縣令驚懼之下以為衛將軍大軍已過鉅鹿澤,將要渡漳水襲袁紹之後,居然直接投降,而此時,處於浦落津小城的許子遠方才得知身後出了天大的岔子,卻已經什麼都來不及了——由於張飛的肆意妄為和董昭那根本毫不在意是否露餡從而依舊滿天飛的假使者,許攸的使者已經無法取信於任何人了;

  廿八日,沒有理會獨立懸在漳水南面,幾乎要突入清河的廣宗城……實際上董昭口中的八縣十城本就沒算上這座城……張益德選擇了聚攏優勢兵力直接往西南方向逆流而上,卻是在一日內連續攻取了鉅鹿最南面的斥章、列人兩縣;

  廿九日,已經拿下五座城,手握五千之眾的張飛居然選擇繞道魏郡曲梁縣回師向北,卻是在曲梁守軍目瞪口呆與猝不及防之下再度輕易得手,到此為止,整個鉅鹿澤以南已經成為了張益德的獵場,莫說僅憑這些地方守軍,便是袁紹調遣主力部隊來援,恐怕也不一定能輕易勝之了。

  八月三十日,張飛難得分出兩千兵,其中包括一開始從郡北帶來的一千兵馬,交與了司馬芝,讓其在曲梁這個與邯鄲只有一個雞澤相隔的地方安守,然後便有故技重施,領著幾乎全是降兵的剩餘全軍三千餘,只帶數日乾糧回師向北……而降兵們也跟往日一樣,毫無思考餘地,便茫茫然隨著張飛繼續奔走出戰去了;

  九月初一,張飛攻破廣年縣城;

  九月初三,張益德回到一開始占據的南和縣城,已經聚兵四千,且收復郡南過半,而此時,不過相距他一開始攻破此城十日而已,北面的任縣、平鄉縣、巨鹿舊城三處,居然才剛剛相互試探清楚,然後在許攸的逼迫下,聚集一起,試圖奪回南和,方在路中……張益德當即立斷,迎面出擊,兩軍黃昏時相遇,張益德衝殺在前,穿透敵陣,全軍一個照面便斬首三百,當場逼降其眾,到此為止,這位曾得公孫珣親口稱讚的萬人敵卻是在十日之內,盡復鉅鹿郡南八縣九城,甚至還要外加一個魏郡曲梁縣城……仔細算算,此時居然只剩一個浦落津小城尚未收復了;

  九月四日,張益德依舊沒有給這些降將降兵任何思考時間,居然一邊送信過鉅鹿澤告知董公仁,一邊馬不蹄停,揮全軍六千餘眾北上,直撲浦落津;

  九月初六日,張飛又是在漳水這個水系幾乎遍布整個冀州的河北大河畔遇到了敵人……原來,許子遠雖然被張飛打得措手不及,難免有些茫然,但其人智計擺在那裡,卻早已經察覺到了危險,所以他一邊下令全軍撤退到漳水對岸的安平國中躲避,一邊先行渡河,去安平國領了數千兵馬前來接應,而之前逼迫任縣、平鄉等三處兵馬合力南下,其實本就是虛晃一招,是為了掩護這次撤退而已……堪稱明智!

  但許攸雖然如此小心,卻依舊萬萬沒想到,任他聰明一世,卻一時遇到了一個天下間難尋的熊虎之將,而且可能是天下間最善如此亂戰的一員名將……張益德十日九城,各處皆一戰而勝,三城兵馬匯聚反而讓他節省了時間,可以扔下三城,直撲浦落津而來。

  只能說,沒有和其他同僚一起見到關雲長那個怪物,是許子遠的幸運,而更幸運的是,他居然獨自見識到了張飛這個怪物!

  回到眼前,張飛輕兵疾行不止,趕到之時,那三千人馬已經扔掉了浦落津小城,並建好了浮橋,正準備在河對岸的安平守軍接應下渡河逃竄呢……只是,張益德身為軍中宿將,此番出征又急襲如狼如虎,戰至此時早已經氣血難抑,見此情形又如何會有所遲疑?

  於是乎,其人立即催動全軍上前,後降氣力充足的兵馬在前,先降卻因為轉戰多出氣力已失的兵馬在後,六千大軍,順河而擊,一個下午便在漳水邊上斬首過千,降服過千,而剩下的人中,其實只有兩三百人渡河成功,其餘俱皆因為在浮橋上踩踏擁擠,而淹死在了河水中,與當年的黃巾軍殊途同歸!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