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張益德一時有些恍惚。

  ——————我是有些恍惚的分割線——————

  「婁圭、董昭、賈詡、荀攸、田豐、戲忠者,才策謀略,世之奇士,雖清治總攬之能,殊於呂范、審配、王修,而籌畫所料,是其倫也,世所謂太祖升騰之謀主也。」——《舊燕書》.卷七十.列傳第二十

  PS:萬分感謝帝窿同學的忽然雙萌……一部書能讓讀者有感覺真的很自豪。

  還有,昨天晚上的事情解釋一下……我是遇到了一個事情,一口氣把攢下來的所有稿費給清空了,然後有些患得患失,沒心思碼下去了……只能說我果然還算年輕……這章先發出來,我去吃飯,明早上班之前盡力再發一章還債。

  第三十二章 掌上迴旋皆造化

  張益德一時有些恍惚,但到底是忍耐不住:「敢問董君,如何拿一千郡卒收復郡南十城?」

  董昭當然猜到對方會有此問,倒是放下捻須之手,在榻上攏手一聲輕笑:「益德既有此問,那你可知郡南十城如今是什麼模樣?」

  「來時路過,稍有知曉。」張飛正色答道。「所謂郡南十城,乃是指除去最遠,也是唯一在漳水南面的廣宗外,鉅鹿澤以南八個縣,十座城,而如今為許子遠以官位相購,盡歸於袁氏。我來時查看,每城各有所據,大城千五百眾,小城千人,甚至千人不到,除此之外,挨著鉅鹿澤東南向的浦落津小城那裡,因為是頂在最前面,威脅癭陶,堪稱位置緊要,所以有許子遠親自坐鎮,有約三千人……無論如何,合計得有萬五之數。」

  「說的不錯。」董昭也跟著正色起來。「這其實便是以地方大族掌權的好處了……益德也曾久在地方,應該知曉,平常的官府倒有一半力氣與這些地方大族對抗周旋,偏偏地方上的人力物力皆在他們手中,所以做起事來不免事倍功半,我這裡與孫伉便是如此情形;而如今,袁本初待下以寬,乃至於許子遠這般乾脆將地方職務拱手相讓,自然反過來事半功倍,這也算是與咱們君侯之間最大的不同了……不過,這種做法也是有巨大壞處的,也正是在下以為益德可以憑一千人馬收復十城的根據。」

  「願聞其詳。」張飛聽得此言,愈發嚴肅。

  「益德請想一想,這些人本就有地方之實,一旦又借著亂世被袁本初許了官身,也就是有了地方之名,那麼名實兼備,便是一地之主了。」言至此處,董昭不由冷笑。「而既然為一地之主,自然威福自用,視本縣本城為私產,視別縣別城為敵國,並以治下其餘大族為隱憂,再加上彼輩本是驟然得此大利,連印綬都不全,所以心中必然極度不安……換言之,此時此刻,這些郡南諸城,名為一體,其實各懷心思,相互提防,甚至坐在城中還要疑慮本縣本地昔日故舊不服自己……一句話,此誠所謂上下左右前後皆相疑之秋也!」

  張飛已經聽出了一些端倪,卻是緩緩頷首:「董君是說,我領兵前往郡南,若是進取的夠快,讓許子遠這唯一統籌之人來不及反應,則彼輩根本不會守望相助,甚至於根本不會合流聚兵?」

  董昭緩緩搖頭:「進取疾速自然是要的,而且越快越好,但即便益德不能快速掃蕩,也無須憂慮許子遠能輕易回師聚眾……不瞞益德,你此番南下我有兩個小策相助,或許會有些效果,一為亂敵之策,一為惑敵之策!」

  張飛怔在當場。

  「亂敵之策,乃是說郡南那些大族,我素來知曉他們的根基,明白他們的恩怨糾紛,所以今日這一下午便已經按照他們的性情、實力,新舊交情、怨恨,寫好了幾十封偽作的書信。」董昭卻不慌不忙,繼續坐在榻上從容言道。「信中儘是合縱、連橫、威脅、挑撥之言,益德一旦出兵,便會有數十名當地出身的吏員假做使者同時單獨南下,亂送一氣,屆時聯合著益德的軍事作為,必然讓他們互相生疑對立,甚至說不定會相攻相拒。而惑敵之策就更簡單了……益德不妨除去軍服,領一千兵從蒲津中間暗渡過去,先不要碰任縣、平鄉,而是假做許攸委任的官員,行到他們身後的廣平、南和一帶,再突然發動,肆意出擊!」

  說著,就在張益德愕然不知所言之時,董昭復又從懷中取出一封文書,放到了對方身前,然後面上卻是顯出一副心疼姿態:「益德請看,這是許子遠賣官的文書,千石別部司馬,蓋有袁紹的車騎將軍大印,十足真貨,你持此文書,儘管大搖大擺,裝作安平來的援軍,從鉅鹿澤囂張南行便是,說不定還能詐開城門……唯獨一個千石官職,卻花了我足足兩千貫!兩千貫,比先靈帝賣的都貴,也就是許子遠能賣出這個價來!」

  隔了不知多久,張飛方才反應過來,卻是並未著急收起這封文書,反而是直接下榻朝著董昭躬身一禮:「世事如棋,皆在智者所料,董君如此分劃,簡直將十城之敵戲於鼓掌之中,在下若不能為足下復郡南十城,怕是連一介武夫也難自稱了。」

  「益德不必如此多禮。」董昭見狀也跳下榻來,趕緊還禮。「人有所長,事有所分,若無益德熊虎之姿作為倚仗,我這番籌劃安排,也不過是紙上談兵,徒惹人笑而已,接下來還要看益德如何威風八面了。」

  張飛聞得此言,一改之前的收斂,卻是昂然相應,再不猶疑,宛如猛虎睡醒,獵豹彈腰一般。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