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注意天氣?!」袁紹聞言一時茫然不解。

  陳宮卻是陡然面色煞白。

  而袁本初怔了片刻後,隨著腦後一陣涼風吹過,也是忽然明悟,並慌忙看向身後——原來,不知從何時起,一片積雨雲已經出現在了視野邊緣,並且越來越濃,越來越重,還急速向前滾來!而聯想起之前悶熱到不正常的情況,袁紹哪裡還不明白?這場理論上是初秋時節,實際上卻是典型夏日暴雨的天象,恐怕正是關雲長此番出擊的緣由與倚仗所在!

  怪不得土山剛剛壘起第一日對方便立即出戰!

  怪不得對方一路上如此好整以暇!

  怪不得對方只帶了一千兵馬!

  關雲長等的根本不是天黑,他等的就是夏末秋初的這場暴雨!

  城頭上,沒有人提醒的審配也已經在積雨雲未出現之前便恍然大悟,因為他之前猛地一抬頭卻迎面吹來了一陣涼風,再一低頭,關雲長卻已經下令棄馬扔矛了……說起來,關雲長雖然久在朝歌,但河內北部、魏郡、趙國卻在水文地理上天然相同,都是挨著太行山,都是漳水流域,都是河北地區中央最南側的平原地帶,也就是難怪關雲長會對這邊氣象有所了解了。

  同樣的道理,也難怪會是沮授和審配這二人率先醒悟……不過二人在醒悟之餘也是各自難堪,畢竟他們可是土生土長的本地人,而關雲長卻是河東一個殺人犯,算上之前在邯鄲給人做工並被公孫珣招攬的那一年多時間,也不過在此地區區七載而已!

  然而,雙方對本地的氣象了解卻是千差萬別,甚至產生了質的變化。

  回到眼前,陳宮回過神來,滿臉煞白之餘也是第一時間下達了總攻的命令,務必要圍捕關雲長。

  但是,天象這個東西,絕不是人力可以對抗或者可以強行勝過一頭的,最起碼在這個時代是做不到的!這邊命令剛剛傳下去,那邊袁軍士卒就都已經經歷了從之前一整日的悶熱無比到涼風習習,再到陡然冷氣逼人的一次轉變。

  而還不等各部軍官奉命直撲關羽所在,豆大的雨滴便開始滴落,然後旋即就是一陣驟雨疾風,與城頭上的箭矢混雜在一起,讓人難以抬頭之餘更是造成了慌亂,更可怕的是,天色幾乎是瞬間便昏暗起來,五步之內,幾乎難見身形!

  巨大的混亂之中,友軍早已經擎出的刀槍劍刃反而成為了自己一方最大的敵人,踩踏和誤傷成為了減員的最大源頭。而土山工地周邊的甲士,也遭遇到了自己特有的敵人——泥濘和濕滑配合身上的甲冑,成為了運動的最大阻礙。

  與此同時,關雲長與其所部卻緊緊挨著城牆行動,天然秩序井然,更不要說剛剛天色變化之前,關雲長便直接下令,全軍扔下長矛,一千人無論騎步,只執環首刀,冒雨短兵相接!

  皮甲短兵,或許不是雨戰的最佳裝備,卻是目前戰場上最合適的裝備;袁軍醒悟過來或許也能立即做出如此動作,然而這個醒悟的過程卻是需要拿命來換的!

  昏暗之中,還不知道自家少主已經掉了腦袋的李進所領三部遭遇到了最直接最殘酷的打擊!關雲長縱馬而來,趁著雨水尚未浸透路面,親自衝殺在前,兩百騎兵趁亂踐踏,隨後八百士卒湧來,俱用環首刀劈砍,斷肢殘軀,一時滾滾落地,血水雨水,一時混混一體。

  雷聲鼓聲雨聲遮掩不住殺戮聲與慘叫聲,更不要說忽然一道閃電划過天空,將戰場瞬間照亮,卻又瞬間消失……李進情知推進到城牆下的自家士卒遭遇到了屠殺,卻竟然無能為力,畢竟這種局勢,就是神仙也難有效指揮。

  凡事當思退。

  大雨滂沱中,戰場混亂中,剛剛借著閃電看清了城下慘象後,頹然立在戰場上的李退之,腦中忽然間冒出了一個莫名其妙的古怪念頭。

  話說,之前閃電照亮全場之時,關雲長也是再度瞥見了這位多年未見的故人,然後便兀自持刀勒馬向前!

  不過,隨著一開始那陣驟雨過去,五步之內難見身形的情形來得快去的也快,那個閃電之後不久,雖然還是昏暗,但視野還是模模糊糊有了,再加上關雲長人高馬大,李進同樣遠遠望見對方——卻居然乾脆折身而走!雷聲之中,一起撤退的還有依舊保持建制和戰鬥力的其部兩千多李氏子弟兵。

  這真不是李進膽小,其實要是他本人倒也罷了,但如此局面,一個不好,卻是要將自家子弟白白葬送許多的路數……要知道,事到如今局面已經很明朗了,之前的武安國只是偶然,關雲長此戰真正的殺招便是這場大雨,猝不及防的袁軍在大雨剛剛落下的這個階段幾乎是毫無抵抗力的……讓自家子弟獨自去承受關羽這最狂暴最有效的一段殺傷,李退之絕不可能接受。

  而李進既然下令全軍撤走,城下通道一時通暢,關雲長立馬在雨中,卻既不追趕,也不趁機後撤——平心而論,此時就勢撤走,若是能突過守在後面的于禁所領三部,然後全身回營,這一戰便是天大的勝仗了。

  但關雲長卻似乎並不知足。

  其人當機立斷,下令全軍再度轉向,順著東城城牆往北掃蕩!

  城牆上,渾身濕噠噠的審配也借著微光看到了關羽的行動,卻是連聲感慨……話說,這個戰術動作,看似自大,其實是謹慎之舉。

  為什麼這麼說?

  要知道,關羽的大營在城西,土山和目前的主要戰場在城東偏南,而由於關雲長之前斬殺了武安國,擊退了程武,所以看起來是來的路上,也就是城南這條路的阻礙更少一點,而且路程更近。但不要忘了,袁紹八萬大軍在此,雖然是圍三缺一,可實際上卻是從南面而來,故此城南的營盤格外之大,格外之厚!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