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我這幾日並未佩香囊。」荀彧幽幽言道。「只是數十年薰染,早已經成了香薰醃肉了……」

  郭奉孝並未發笑。

  「奉孝,人生於世,心中理想多發於少年,而少年萌發志氣之時,一言一行、周邊周遭便要嵌入你身上一輩子的……我是世家子,我所見父祖兄弟皆是道德之士,你讓我心中所想治世無世族,我做得到嗎?我自幼被人稱為王佐之才,所學乃是儒家經典,族中世受漢恩,父祖教育我的時候,也是要我一展胸中所學,匡扶漢室……你說,我心中平定大爭之世後的大治之世,怎麼可能沒有漢室的位置呢?這就好像你郭奉孝,自幼憧憬衛將軍,越長大越難忘一般,不是一回事嗎?」話到最後,荀彧難得失態。

  「可不是你想如何,而是你能如何?」郭嘉懇切勸道。「而且局勢到了這一步,你又來得及如何呢?你一開始沒有趁著討董自立,而現在兩年過去了,衛將軍與袁本初馬上都要決戰了,這時候你兩家都不從,再去尋別的人,可有合適人選?而且便是找到了,這邊卻大局已定,又有什麼用?」

  「這不是有用沒有用的事情,而是志向能不能遂我心意的事情。」荀彧搖頭答道。「袁本初外寬內忌,公孫文琪目無漢室,不能同行便是不能同行,我荀彧內外如一,豈是負己心之人?所以說,若是有同志之人攜手而為,哪怕成事之望再渺茫,我也一定會盡力施展抱負,因為那是我自己的志向;而若沒有同志之人,就像關將軍嘲諷的那般,公達與右若兄一在長安,一在鄴城,我們荀氏終無滅族之禍,我便乾脆回鄉,閉門讀書,一輩子不出來了!」

  郭嘉再度欲言又止。

  「奉孝,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毀其節!」荀彧主動言道。「你的意思,我很清楚,但我心意已決,你就不必再勸了!辛苦你一路送我至此,且去吧,不要負了自己建功立業的志向!」

  言罷,其人兀自下馬登上早已久候的舟船,然後號令隨行甲士跟上,並催促船隻速行。

  一葉舟船東行,立在渡口處,背對著夕陽的郭嘉望著舟中之人的背影一時感傷,卻終於還是一手扶著腰中長劍,一手握住韁繩,轉身向北去了。

  其實,以郭奉孝的聰明以及他對荀彧外柔內剛性格的了解,又何嘗不明白此行乃是白費力氣呢?又何嘗不明白此行只能讓人徒然心生黯然呢?

  但是,正如荀文若明知漢室不可復興而要復興,明知其人的理想不可成而一定要成一般,誰也沒資格阻止郭嘉做一次明知不可為也一定要為的徒勞伴行……其人心知肚明,此次分別,再相見時就不知何年何月了,甚至可能一生難得再會!

  夕陽西下,郭嘉勒馬扶劍,單騎悠悠北走不停。

  而其人身後渡口處,荀彧早已經渡河成功,消失在了九侯城處,唯獨清澈的清漳水與渾濁的污水繼續在此處合流為一,繼續悠悠東行不止。

  —————我是清濁合一的分割線—————

  「郭嘉字奉孝,穎川陽翟人也。初,隨鄉人避禍走鄴城,袁紹將至,乃謂紹謀臣辛評、郭圖曰:『夫智者審於量主,故百舉百全而功名可立也。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機。多端寡要,好謀無決,外寬內忌,見上失下,欲與共濟天下大難,定霸王之業,難矣!』於是遂去之。先是時,太祖平黃巾,過潁川,嘗於鍾繇府中坐,時嘉年少,亦在坐,而太祖尤然器之,並勉。嘉既走,自欲西行尋太祖,至污城,見關羽攜民北走。相見,求問太祖事多矣,羽據實已告。嘉坐而聞之,喜而撫劍曰:『真吾主也。』遂與關羽並歸邯鄲。」——《舊燕書》.卷七十二.列傳第二十二

  PS:剛注意到,之前請假期間,熊行天下兄又賣了個幽靈虎給我上來個盟主……居然沒發現……罪過罪過。

  順便說一句,書角色里,公孫大娘的生日定在了7曰19日,7月前要是能到二級什麼的,好像起點官方就會有活動,希望大家去點讚還是簽到什麼的,貌似有這個功能……反正你們肯定知道的比我多。扶劍

  .com。妙書屋.com

  今天白天來不及了,晚上回去再碼

  望看在回歸後字數還算充足的份上見諒。

  《覆漢》今天白天來不及了,晚上回去再碼

  第十九章 世情夢幻復作如斯觀(7k勉強2合1繼續)

  荀彧與郭嘉再怎麼說都是天下數得著的聰明人,二人在鄴城一年有餘,其實早早看透局勢,與關羽相逢之後更是堅定了各自決心。

  故此,這日在污水與清漳水匯合處的渡口就此分離後,二人便再不猶豫,立即各自行動起來。這一邊,郭奉孝一路向北,追上關雲長,然後一起進入邯鄲且不提;另一邊,荀文若回到鄴城後,卻也立即號召動員起了族人歸鄉。

  響應者很多,這主要是荀彧之前的先見之明太令人印象深刻了。

  想當年,關東討董之前,韓馥派人去潁川接家人,荀彧就立即號召族人與其他親故世族一起放棄鄉梓之地,趁機離開位於中原腹心之地的潁川,以避戰禍……跟來的,基本上都活下來了,沒跟來的,要看運氣,但據說是死了很多的。

  而這種用不知道多少親族故舊性命驗證出來的才智,又怎麼可能不讓這些避難的潁川人信服呢?

  於是乎,三日後,不僅是已經私下有了計劃的荀氏族人,許多並不姓荀的潁川同鄉也紛紛收拾行裝,主動隨行歸鄉。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