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故此,此時營中兩個真正能勸阻袁紹的人都選擇了沉默。而且平心而論,他們的選擇也真的可以理解。

  只是問題在於,從袁紹到這二人,再到得到命令匆匆引兵出營的高覽,幾乎所有人低估了公孫瓚和那五千騎兵的威力……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畢竟長久以來,公孫瓚都被公孫珣的光芒所遮蔽。

  在眾人眼裡,公孫瓚可能跟公孫范、公孫越沒什麼兩樣,就是所謂『衛將軍的族兄弟』,所謂『還不錯』而已。即便是公孫瓚一時奮起,破了黃巾,奪了平原,一時聚兩百萬人口,兵馬數萬,威嚇河北,那也沒用。因為在智謀之士的眼裡,這天下還是要在公孫珣與袁紹之間一決雌雄的,公孫瓚充其量只是個在奮力掙扎的攪局者而已。

  這麼看,當然也是對的……但還是那句話,由於這些人的著眼點不同,所以他們總是忽略掉公孫瓚本人的情況,他們忘了公孫伯圭也是一名典型的邊郡騎將,而且是一名極為優秀的騎兵將領。

  自幼受邊郡軍事貴族子弟教育;弓馬嫻熟、武勇出眾;早在亂世開啟之前便參與並經歷過出彈汗山這種大規模邊郡戰事,黃巾之亂後更是屢屢引兵參戰,軍事經驗堪稱豐富……這種人,戰略上可以忽視他,但戰術上若要小瞧他,那就真的是要付出代價的。

  高覽行動極快,甚至有些匆匆的感覺,其人親自披堅執銳,當先出營,又當先進入右營去救人,然而這位主營副將剛在火光之下見到尚在堅守的崔琰,尚未來得及問話,卻和之前將台上的袁紹一樣,猛地被身後動靜所吸引,然後在驚怒之中有所醒悟。

  原來,公孫瓚這次早就料到主營會派人出來營救右營,所以在一擊攻破右營後並未一心在營中殺傷,反而只留下田楷領兩千人繼續將放火殺人,將聲勢造足,然後他本人卻領過半兵馬悄然撤出,繞到袁軍中軍大營與後營外潛伏。

  須知道,營寨之間的距離是很有意思的……它既不能太遠,遠了不容易相互支援,也不容易相互對營盤縫隙中的敵軍造成殺傷;也不能太近,近了就喪失了分營的意義,使得部隊在防火和防止潰兵上的努力化為烏有。

  所以實際上,營盤之間的距離以兩三百步為佳。

  而公孫瓚便是將殺機藏在了這兩三百步的距離上,黑夜之中,右營已經起火,中軍大營也在放出大股援軍,到處都在亂,所以公孫伯圭得以輕鬆拔除了原本擋在兩營之間的鹿角,然後靜待戰機。等到高覽倉促引兵出營後,由於營盤距離的緣故,其人作為指揮官在前面已經進入崔琰右營,後面的援軍居然還有一部分來不及出營!

  就在這時,公孫伯圭再不猶豫,親自和王門、關靖等心腹一起衝鋒在前,引騎兵踐踏這支被卡在了兩營之中的部隊!

  這支以步卒為主的援軍登時潰散,然後遵循著本能往自家所屬的大營而逃,公孫瓚持長槊在後,一馬當先驅潰兵殺入袁紹中軍大營。

  夯土將台上,袁本初目瞪口呆,卻又一時失語。

  「明公速退!」第一個回過神來的是逢紀,其人抱著袁紹的腰便往下拖。「前後張、鞠兩位將軍馬上便到,明公千金之軀,不必冒險……」

  許攸也趕緊上前推著袁紹下去:「本初且去,事已至此,你個人安危才是重中之重,其餘皆不足為道……你隨元圖到後面箭樓上暫避,我在此掌軍,調度防禦便可!」

  袁紹從失神之中醒悟過來,一面羞憤,一面卻也咬牙準備於逢紀離開。

  然而,就在他準備暫時躲避一二的時候,忽然間,一個明明很陌生,卻又帶著一絲熟悉味道的聲音陡然在營中響起,其聲之大,宛如春雷,震懾半營,也讓袁紹耳中隆隆:

  「袁本初!昔日北邙山上你以家門高第,當眾辱我,逼得我只能羞憤而走,今日我破你營門,殺你愛將,屠你士卒,你卻居然不敢來迎客嗎?!」

  袁紹一時只覺的血氣上涌,再難自製,便兀自返身重登將台。

  「明公何必賭氣?!」逢紀幾乎要哭出來了。「黑夜之中,弓矢無眼!要從長計較!」

  「天下事哪能事事計較?!」袁紹目眥欲裂,卻是一把推開逢紀,然後又從旁邊許攸身上拔出長劍來,遙遙朝著出聲的方向而指。「若事事計較得失,公孫氏的幾個小兒豈能十年而與袁氏齊平?!我今日營中坐擁數萬之眾,若連一個只有幾千兵的公孫瓚都躲,將來怎麼跟公孫文琪相對?擊鼓舉火,發全軍迎敵,再去告訴公孫瓚,我袁紹就在此處,今日絕不再退,他想見我,便親自來此一會!」

  ————我是故人重逢的分割線————

  「紹既發青兗重兵,隔大河、舊瀆鉗平原,瓚坐守無援,乃欲出奇兵渡舊瀆襲之。郡丞關靖於城上勸,瓚遂嘆曰:『昔在洛中訪紹,紹視吾不值一錢,今在此,衛將軍亦視吾不值一錢,然大丈夫生於世,豈能心中鬱郁久難平?今日戰,非止平原事,亦要天下值吾也!』靖遂不言語,至夜,乃親披堅執銳從之……而瓚既破左營,殺崔巨業,乃撤回,途中顧靖問曰:『今夜瓚值幾何?』靖於馬上答曰:『可當萬金!』瓚笑曰:『固不足也。』遂折身復攻,破右營,蹈高覽後軍直入袁紹中軍營,殺傷千萬,至於縱馬揚聲喝問袁紹,震驚袁營。喝問罷,復顧靖不語,靖知其意,亦揚聲於馬上對曰:『今日將軍可傾國!』瓚大笑不止。」——《新燕書》.卷六十七,諸公孫列傳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