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既如此,那就去看看,或者尋人問問吧?」向來沉默的荀攸忽然出言建議道。「我聽說昔日君侯尚書台舊交王朗王景興如今正在徐州為州中從事,何不直接從尚書台發文,徵召他來長安為官……一來留作己用,二來順便問一問陶謙的虛實呢?反正孫堅、曹操如今這番姿態,道路自然是通暢的。至於劉表那裡,袁術粗疏,以至於沔水西側的道路如今也還通暢,遣一位能識人心的智謀之士去襄陽見一見劉表便是了……」

  公孫珣緩緩頷首,卻又一時沉默。

  「屬下去一趟吧。」賈詡忽然在幾名軍師的猶疑中出列。「屬下替君侯去看一看劉景升到底是什麼人物好了。」

  「辛苦文和了。」公孫珣當即應聲。「但天下智者,莫過文和,此事也只能依仗你了。順便為我打聽下最遠的劉玄德在做什麼,再替我斷一斷南陽、汝南的局勢,只要秋收前安然回來便可……可有什麼要求嗎?」

  賈詡當即頷首,鄭重提了兩個要求:「荊襄多洛中故舊,請君侯替我寫幾封私信,以作介紹;然後,請君侯務必不要賜我節杖。」

  公孫珣毫不遲疑,當即點頭應許。

  …………

  就在公孫珣因為孫文台和曹操的忽然合流長出了一口氣,並決定繼續對中原保持觀望之時,殊不知,他心中最在意的河北局勢已經掀開了波瀾!

  話說,公孫瓚當日之所以上疏表袁紹之罪,就是因為當日袁紹實際上已經先對公孫瓚動了手——平原這個青州最大的郡因為歷史上治理黃河的緣故,以至於被黃河一分為二,而袁紹當時做的,就是趁著凌汛的時候忽然派遣少量精銳護驅除了公孫瓚在黃河南面的官吏,並委任上了車騎將軍府派出的官員。

  公孫瓚一點法子都沒有……他又不是蠢貨,對袁紹一點防備都沒有,所以他根本不可能在平原南部放置主力軍隊的,真要是放了,那袁紹就不只是趁著春耕時期忽然驅除官吏了,而是在冬天下雪的時候,就直接吃掉公孫瓚的這股兵馬。

  於是,這就有了春耕時期的嘴仗,以及引起了天下動盪的衛將軍與車騎將軍隔空交手,也自然就有了春耕後袁本初大舉越過黃河,主動攻擊公孫瓚的局面。

  然而,公孫伯圭雖然早知道袁紹要來,但依然猝不及防,以至於手足失措。

  原因有三:

  首先,袁紹是從兗州東郡蒼亭渡的河,然後堂而皇之的穿越了韓馥的領地清河國,再直指渤海、平原,這一招大迂迴、大側擊,手筆之大、之廣,使得公孫瓚之前苦心經營一冬一春的沿河防務布置頓時化為烏有;

  其次,袁紹的兵馬太多,其人親自引兗州大軍四萬(其中兩萬輔兵),號稱五萬,直出東郡、清河,逼迫公孫瓚不說,另一邊,青州五郡兵馬也沿著黃河布陣,在樂安、平原一帶虎視眈眈,隨時準備渡河與袁紹形成兩面夾擊之勢;

  最後,袁紹從清河過來,由不得公孫瓚擔心韓馥已經臣服於袁紹,而如果是這樣的話,那北面河間說不定也隨時會有兵馬渡過漳水攻擊他的後背。

  於是乎,公孫伯圭手握兩萬雄兵,其中還有四五千騎兵,卻不得不困頓於平原國平原縣這個犄角之處,方能勉強維持黃河防線,兼對西面清河的袁紹大軍……局勢堪稱上來就壞到了極點。

  而值得一提的是,這番一招便讓袁紹盡握優勢的策略,包括之前聯絡袁術的計策,其實全都出於東郡陳宮的手筆……實際上袁本初驚喜之餘,也早已經委任陳公台為其人車騎將軍府的長史,所謂『總』幕府。

  局勢越來越糟,然而有意思的是,三月底,戰爭猝然爆發,卻是發生於清河郡西面的界橋,而交戰之人竟然分屬韓馥與袁紹。

  原來,袁紹進入清河,並沒有得到韓馥的任何許可,而其人一旦占據清河一大國,卻又居然以辦糧不利為名,立即驅除了清河相姚貢,並委任了本地世族出身的騎都尉崔琰暫署國事。這還不算,他還立即徵辟了本地大量的人才,清河崔氏的崔鍾崔巨業,豪強出身的季雍,盡數被選拔為將……反正是沒有任何還回去的意思了。

  這下子,韓馥再傻也明白,想要吞併他冀州的,何止是公孫兄弟,袁紹也是打定了這個主意,而且袁紹已經咬到了家門口,是最危險的那個!

  泥人都還有三分火性呢,想韓馥從履任開始,何曾負了袁紹半分?如今竟然反遭其害。

  於是乎,這位冀州牧在劉惠、耿武、閔純等忠心下屬的建議下,終於決定咬牙一搏!他先是派出了使者去袁紹手下,試圖召回張頜、高覽等冀州舊部,然後又集合魏郡、安平的兵馬往界橋集結,並派人聯絡公孫瓚,試圖兩面夾擊。

  然而,不知道是袁紹料事如神,還是韓馥這邊早已經滿是窟窿了,冀州這邊剛剛集結起了兵馬,那邊袁本初卻忽然派文丑、李進、于禁等妥當將領反向越過界橋,突襲了韓馥的軍隊……時機之准,兵力計算之精確,堪稱完美!

  偷襲不成被反偷,韓冀州一敗塗地。

  而這下子,黃河北面,距離清河邊界不足二十里的平原城內,公孫伯圭也終於被局勢逼著陷入到了必須要作出抉擇的地步了。

  ————我是優勢很大的分割線————

  「漢末,袁紹平青兗,入清河,左牽公孫瓚,右破韓馥,聲威大振。紹乃得意顧左右曰:『公孫氏辛苦十載,經營北地,吾一秋一春既及也,何如?』陳宮在側,凜然對曰:『袁氏辛苦五代,自邵公(袁安)起,凡為三公百年,衛將軍十載而平,何如也?』紹大驚流汗,遮面而退,堂下亦久不語。」——《世說新語》.規箴篇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