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唯獨當今之世,所謂君擇臣臣亦擇君,你是不能在招攬人才上顯得過於咄咄逼人的,想要示威都得旁敲側擊,否則最後吃虧的只能是你。

  「君侯。」

  下午時分,天色西斜,戲忠、荀攸、鍾繇帶著自己的推薦名單趕到衛將軍府邸時,卻正見到公孫珣召見王謙之子,才十三歲正在戴孝的王粲……話說,直到此時公孫珣才知道,王謙遷都路上便已經病死,而其心中愈發抑鬱之餘,卻也在猶豫如何安置王粲。

  要知道,這個小子和他的堂兄一起來拜會,二人年齡相仿,但他的堂兄王凱年紀輕輕便身長七尺,儀表堂堂,望之宛如束髮青年;而王粲本人卻身材矮小,相貌醜陋,而且身體羸弱,宛如一個沒發育完全的十歲孩童,著實讓人擔憂。

  平心而論,如果王粲跟他族兄一個模樣,公孫珣早就留在身邊任用了,但如此模樣,若是留在身邊打磨,一旦得個病受個傷,然後一命嗚呼,未免怕負了王謙當日的兩次大恩。

  而就在公孫珣一時猶疑,周圍鍾繇、戲忠、荀攸等人也會意保持沉默的時候,忽然間,又有於夫羅自後院前來,匆忙奉上了一個錦囊。

  「這是什麼?」公孫珣自然茫然。

  「蔡……蔡夫人所遺。」於夫羅趕緊作答。「不是我不知君侯在見客,實在是夫人吩咐。」

  周圍人面面相覷,便是戲忠也不知道為何忽然多了個蔡夫人,而稍微知情的賈逵和一眾義從又怎麼可能多嘴呢?

  「她回去了嗎?」公孫珣倒是不以為意,直接接過錦囊,在他看來,既然有昨夜一事,卻也無須多想,只等過兩日忙完後便即刻尋人提親,正式將對方納為夫人……十幾年前以蔡伯喈之女為妾,未免可笑,但如今秉天下之權,也就無所謂了。

  天底下規矩雖多,卻沒幾個是為真正上位者設計的。

  「一早君侯來前面視事,蔡夫人便已經回去了。」公孫珣主動問起,於夫羅語氣不免順當了很多。「她讓我等不必告訴君侯,只是留下兩個錦囊……一個便是這個,要交給君侯;另一個卻是給屬下等人,讓我等此時拆開來,而拆開後才知道是要在此時給君侯奉上錦囊,並匯報一事。」

  「何事?」公孫珣剛要打開,陡然一怔,心中也有些驚疑起來。

  「蔡夫人留給我們那個錦囊中寫的清楚,她讓我們轉告君侯。」於夫羅語氣乾澀艱難,儼然是有些畏懼。「她不是回家,而是一早便去河東了,準備去尋老夫人謀個差事……」

  「怎麼一個個的都去河東?」公孫珣聽說是去見自家母親,不免尷尬失笑,只覺得蔡昭姬未免有些太過主動。然而,等其人拆開手中錦囊,微微一掃,卻又整個人不好了。

  原來,錦囊之中,一張紙條而已,而紙條上不過區區數行娟細小字:

  自幼在邯鄲,多聞大娘風采,常思以女子身效仿,以留名天下,慰藉百世。然囿於家族,多思無行,囿於亂世,多行無果。昨日之事,三分為父,三分為君,然終為己矣。今日往河東,不復返也,君若稍存心意,期亦不復尋也。

  公孫珣怔怔片刻,仔細思索,總算是明白了對方的意思——自己以為是美人投懷,卻不料是美人掙脫束縛臨行之前嫖了自己!

  「君侯?」眾人眼見著公孫珣半晌不說話,而王粲兄弟還尷尬坐在那裡,便出言提醒。

  「讓……」公孫珣聞言開口,可說話說到一半,愣是卡在了那裡,許久方才緩過來。「張承何在?」

  「君侯。」剛剛歸入幕中的張承即刻起身應聲。

  「讓你兄長替我做個媒,」公孫珣抬起手中錦囊,茫然而言。「告訴蔡伯喈,他女兒昨日在我這裡,既為我夫人,終不會負她。」

  和座中其他人一樣,張承怔了許久方才醒悟,然後趕緊點頭。

  「還有。」公孫珣等了片刻,復又扭頭指著戴著孝布、身材矮小丑陋的王粲對賈逵言道。「王長史與我多年故舊,如今他去世,其子年少而孤,我不能不親自撫養……但我此處並無家眷,不好處置,你帶人回一趟河東,親自送他去見家母,順便問一問蔡夫人有沒有趕到河東……明白了嗎?」

  賈逵心知肚明,當即應聲,卻也不以為意。

  安排完兩件事情,似乎有所補償,卻又似乎無所謂,公孫珣悵然若失,卻又忽然起身:「天下事,不去主動作為,只能坐而失機……志才、公達、元常,你三人將要推介的名單留下,我自會觀察……但不妨先召集朝中公卿做些準備,你三人去布置,明日我要在城外渭水畔大宴群臣!」

  一眾幕屬,自然紛紛應答,然後各自告辭去做。

  而公孫珣手持錦囊,坐回座位,卻又依舊悵然若失。

  ——————我是悵然若失的分割線——————

  「孝莊仁宣誠憲恭懿至德純徽翊天啟聖文皇后,太祖親母也,太祖少失怙,乃販繒撫之……凡經商,二十載安利號流通天下;凡著書,固百萬言,文史詩歌皆涉;凡為民事,安撫二遼,以成塞外繁華。世稱奇早於太祖奮發。」——《舊燕書》.孝莊文皇后本紀

  PS:繼續獻祭新書——《漢冠》,八王之亂開局,新一本魏晉書,王生腳踢亂朝司馬氏,拳擊五胡野蠻人,構建一個屬於漢人的盛世。

  順便感謝江湖ふ蝦米同學的打賞,這是第一百零二位盟主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