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張德容當即應聲,然後自奉命而出,而王修目送對方出門,卻依舊立在堂中不動。

  「叔治,有話就說。」公孫珣見狀更是無奈苦笑。「辛苦了……」

  「君侯。」王修拱手一禮,認真回復道。「不止是我辛苦……士卒們,尤其是幽州各郡抽調的精銳士卒,也都很辛苦。據我所知,他們並不擔憂君侯會少了他們的賞賜,也不擔憂有功的人不會得到晉升,只是分外思鄉,所以這幾日從戰兵到輔兵,經常有人詢問我,何時能回家?」

  公孫珣立即嚴肅了起來,座中諸人也都紛紛正色,因為這個問題牽扯到了公孫珣和他這個軍政集團的整體大局方略,而偏偏又格外敏感。

  部隊苦戰一年,疲敝至極,所謂強弩之末,難穿魯縞,所以於情於理都該允許他們返鄉,並在鄉中休整……不然,且不說軍心動盪,便是強留在此處,部隊戰鬥力也會大打折扣的。

  真以為數萬大軍都是木偶嗎?

  那是一個個活人,有父母、有朋友、會思考的活人……他們為衛將軍賣了一整年的命,想家,想妻子,沒妻子的也想拿著賞賜回去討個本地的老婆來想!不應該嗎?

  甚至極端一點,這群普遍性吃不慣關西小米的青壯,恐怕還在想老家的麵條、饅頭!

  沒錯,這群年輕的士兵更喜歡吃在他們成長時期於幽州漸漸普及的麵食……公孫珣討董討到一半,在太原休整的時候,就專門讓人磨了好多面。

  而且,也正是一件件諸如麵粉這種可笑的事物,才讓這支軍隊能夠在高粱亭以一當十,在蒲津不顧生死……不讓他們回家,這支部隊真的會喪失戰鬥力的。

  「都說項羽和他的部隊是『楚人沐猴而冠』。」公孫珣沉默了半晌,只能摸著腰中佩刀苦笑感慨。「然而以今日來看,破釜沉舟之後,項羽又如何能違逆江東子弟思鄉之情呢?」

  「將軍!」田豐趕緊肅容起身。「關中不能棄!便是一點相關的念頭都不能有!最難的時候都過去了,這時候千萬不要因為這些事情而動搖。」

  「我知道。」公孫珣微微頷首。「為今之計……一方面要加大賞賜,並告訴幽州籍貫的士卒,年前一定讓他們回家過年,以安撫人心;另一方面,卻要趕緊整備完關中兵馬,從地方衛戍到建立一支宛如咱們幽州軍一樣的野戰精銳,都要加緊。」

  「既如此。」婁圭也跟著起身提及一事。「弘農那邊就不能再拖了,君侯當真不願意赦免李傕和胡軫二人的話,只能趕緊借勢用兵!不然,義公、素卿、伯進那裡如何能大舉整編關西部隊?」

  「說得對。」公孫珣連連搖頭,卻又本能看向了一直無聲無息的賈詡。「我在河東就說的很清楚了……我不在乎因為時勢而對抗或者自立之人,卻不能饒恕居其位卻只能殘其民的人!李傕殺良冒功,胡軫視轄地百姓為豬羊,決不能赦!必須要死!」

  「回稟君侯,若擔憂徒勞損失部隊,可以讓段煨、李蒙二人動手。」賈詡等公孫珣說完,便起身行禮,不疾不徐說出了一番話來。「不過具體而言,要因人而異,段煨好名而求安,可以以安撫駐地百姓的功勞,對其留在長安老母加以表彰;李蒙只是個武夫,畏強而心虛,可以直接遣使斥責他之前不早降的舉動。然後將軍再讓二人一起出兵,先取最弱且居於二者之中的胡軫……胡軫既亡,李傕被堵在武關和宜陽之間,再讓人去招降和離間其人下屬兵馬,告訴他們,君侯要的是李傕和部分軍官的腦袋,從重處置的是那些羌人和其本部兵馬,其餘涼州和三輔出身的普通士卒是不會亂殺的,到時候,他們一定會自己將李傕的首級奉上!而屆時,趁著李傕和胡軫的首級奉上,再加上段煨和李蒙的降服,整編關中部隊反而會更容易!」

  「好一個連環計。」公孫珣聽得是心悅誠服。「這樣的話,辛苦文和親自返回潼關,全權處置此事……你本是涼州人,他們也更信你。」

  「固所願也。」賈詡拱手而答,然後在其餘眾人的奇異目光中從容坐了回去。

  「還有什麼嗎?」公孫珣說完這些事情,也是愈發疲憊,實際上此時天色已經很昏暗了,賈逵等人已經示意僕婦進來點燈添油了。

  「有一事要與衛將軍匯報!」坐在門邊上的黃門侍郎鍾繇忽然起身。

  「說來。」

  「袁紹上疏,表曹操為豫州刺史。」鍾繇趕緊言道。「算上原本的豫州刺史孔伷,袁術所表的豫州刺史孫堅,這天下已經有三個豫州刺史了……」

  「這是袁本初想要把兗州整個吞下,所以拿曹孟德為身後屏障。」公孫珣嘆氣道。「不過元常你也看到了,三輔千頭萬緒,而我的部隊一時半會是沒法出動的,便是想干涉關東局勢也要等到上一年半載恐怕才行……而且,到時候也只能以河北為先。」

  「屬下知道。」鍾繇立即頷首,復又頂著額頭上的汗珠匆匆而言。「但是我有一策……或許可以分離豫州,讓二袁,乃至於徐州陶謙,各自反目,最起碼讓他們無法結成聯盟以對君侯。」

  堂中一時無人言語,公孫珣也在案下撫著自己手掌思索,倒是一直沒有吭聲的荀攸,仔細打量了自己這位至交好友一眼,然後繼續無聲無息坐在原處不動。

  「說來。」公孫珣眼見著對方額頭上的汗珠越來越多,還是給了對方一個機會。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