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當然了,話說回來,這天下間的各位諸侯,又有幾個沒有理想主義呢?

  實際上,家國情懷、扶危定亂之心,與個人私慾,乃至於作風暴戾普遍性摻雜在這群人身上……曹劉孫三人有理想,公孫珣、袁紹難道就沒有?便是董卓當初廢立之時又何嘗沒有幾分想認真做事,想一改桓靈時代萬馬齊喑的心思?

  只不過大浪淘沙,面對著各種各樣的困難,有人能夠堅持了下來,有人難以堅持下來而已。

  回到眼前,最起碼這三個宛如喪家之犬的『小人物』還是沒有放棄這份執念和理想的,三人感慨於時事變幻無常,再加上又是多少年的交情,便在山花爛漫的緱氏山上歃血立誓,定為生死之交,相約一旦其中一人有所不測,另外兩人便要竭盡所能為其照料妻子。然後,便各自啟程,繼續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去了……曹操、劉備是要各顯神通去重整兵馬的,孫堅則要輕身去魯陽找袁術表達忠誠,從而繼續換取支持。

  而就在這三位豪傑困頓於弱小之際,袁紹抽身提大軍往關東橫行無忌之時另一邊,弘農那裡卻已經是戰雲密布了。

  在公孫珣轉向東面,攻取了弘農郡郡治以後,董卓和牛輔……尤其是牛輔,立即感覺到了極大的不安。於是乎,董卓軍立即按照原計劃,調度河南地區的兵馬大舉進入函谷關,試圖將公孫珣壓制乃至於解決在弘農境內。

  具體來說,乃是陝縣以西、潼關以東沿著黃河的這個狹長地域。

  至於說兵力,公孫珣還是他那一萬騎兵、五千步兵,外加一萬餘輔兵,這是分兵後的兵力,如今集中在湖縣、弘農縣一帶……值得一提的是,他的戰兵在河東一戰遭遇到了不少損失,如今的部隊是經過河東白波軍俘虜補充的,戰力總體上保持著水準,卻也未必沒有破綻。

  而與此同時,董卓軍那裡,除了一個段煨繼續留守洛陽,其餘所有兵力都有回縮參與這次軍事行動的跡象。

  其中,牛輔、李儒依舊在陝縣與茅津,其部兵力大概在一萬四五的樣子;董越收攏虎牢關、成皋敗兵,約有四五千人,如今在澠池;李蒙回撤到了新安,其部約有五千餘騎兵;然後胡軫是五千步兵,依舊駐守函谷關。

  這四個地方,自西向東一字排開,全都是弘農郡沿著洛陽、長安官道的重鎮,相互之間相隔不過三十里、四十里的距離,便是陝縣到函谷關也不過區區一百多里的距離,完全可以視為以牛輔為首分散駐紮的一個大軍團……合計兵力約有三萬。

  還有李傕,其部作為董卓最信任的一隻軍隊,步騎混雜近萬餘人,則從南陽撤回到了武關,儼然是要從南路進入盧氏縣,合圍公孫珣的意思。

  非只如此,董卓之弟董旻,已經率軍一萬進入華陰,甚至蒲津那裡也咬牙分出了五千騎兵交給了郭汜,來到華陰……換言之,潼關身後又有近小兩萬部隊。

  三路兵馬,三萬在東,一萬在南,兩萬在西,合計三四倍的兵力,將渡河而來的公孫珣攆回去,或者乾脆按死在黃河邊上的意圖不要太明顯。

  那麼問題來了,之前放了曹劉二人一馬的徐榮在哪裡?

  答案是,徐伯進如今領著他的五千騎兵正在弘農郡的宜陽縣駐紮……這個位置,向北走三十里正是牛輔、李儒那個三萬眾的大集團軍;往西走,則可以與從武關趕來的李傕匯合,使南面合圍的這個方面軍兵力達到一萬五千眾。

  某種意義上來說,倒也像模像樣,畢竟是兩個集團軍的結合部嘛,隨時可以朝兩個方向支援,也沒有算棄用。然而,無論如何,這個位置都是整個戰場距離公孫珣最遠的地方,你要說制定軍事計劃的李儒沒有用心良苦,沒有防範,那叫睜眼說瞎話。

  但是沒辦法,誰都知道徐榮是公孫珣的舊部,誰也都知道徐榮是個會打仗、能打仗的人……若非是大戰在前,無法輕易剝奪兵權,恐怕徐榮早就被一眾同僚給圍住,然後被奪走兵馬了!

  當然了,如果公孫珣不來,沒有這場大戰,就憑徐榮之前在潁川的表現和功勞,為什麼要奪他的兵權呢?

  這本身就是一個悖論。

  「君侯攻破了曹陽亭。」宜陽縣縣寺內,徐榮將一封戰報遞給了自己身側一名和自己容貌相像的年輕軍官。「曹陽亭距離陝縣不過十五里,中間只有一個陝陌可守,牛輔絕對受不了,換言之,大戰隨時將起。」

  「這也正是之前約定的訊號。」那軍官接過戰報,大略一看,立即就變的嚴肅了起來。「兄長速速發兵吧!」

  坐在太尉椅上的徐榮一聲長嘆。

  「兄長這是何意?」這容貌頗似徐榮的軍官當即緊張起來。「怎麼事到臨頭反而猶豫不決起來了,不是說好了嗎?」

  「我不是猶豫不決。」徐榮不由搖頭。「若是沒有決斷,早把你給砍了,之前在偃師也早就把那幾人給剁了……連李儒都知道君侯對我的恩德極重,然後稍作防備,我自己又怎麼會忘呢?更不要說還有你這樣的遼東親眷親自來身邊催促我。子信你放心,咱們明天一早就出兵!」

  「既然如此,那兄長為何還要感嘆?」說話的這名軍官,其實是徐榮的族弟,喚做徐興徐子信,他本就是玄菟出身的一名白馬義從,追隨公孫珣許久,如今早已經做到曲長。

  而此番公孫珣渡河,他卻是單騎走陸渾關尋到了自己族兄……其意圖,不言自明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