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而說完這番話,徐榮到底是朝身邊一名軍官努了下嘴。這軍官與徐榮容貌相仿,不過卻年輕了不少,儼然是徐伯進親眷之類的人物,而其人得到示意,也是來到軍前,一刀劈開了夏侯惇身上的捆縛繩索,並任由後者狼狽逃向對面的殘陣之中。

  曹劉二人心中清楚,自己二人再度死裡逃生,便一起朝著徐榮勉強行了一個大禮,然後就準備趴在馬背上準備繞城而走。

  「不要去成皋了!」徐榮忽然又開口提醒。「你們還不知道吧?就在你們之前一路進軍不斷的時候,有探馬說袁本初有從成皋撤軍的跡象……此番設伏的三人,我和李蒙馬上要引兵向西,而段煨卻依舊會留在洛陽駐守,其人說不定會乘勝往東來追擊,若成皋沒有兵馬可守,你們恐怕要被段中郎將的騎兵追上……所以妥善考慮,不妨派個人去鞏縣,招呼那裡的部隊一起去緱氏,然後轉向我剛剛撤離的潁川,以避鋒芒,如此才最安全。」

  曹操、劉備再度變色,然後連連道謝,就毫不猶豫的當場轉向南面緱氏方向而去了,全程都沒有什麼疑惑之意。

  畢竟,一來,徐榮既然已經放過他們,便沒有再欺騙他們的必要;二來,實在是袁紹的異動早就顯現出來了,諸侯之間的矛盾也早就出現了,以他們二人的聰明,其實對此早有準備。

  且不說徐榮放任這些故舊引殘兵敗將逃往緱氏,然後自引兵緩緩向東,只說曹劉二人倉惶來到緱氏,已經疲憊到了極限,卻又迎面嚇了一大跳……無他,洛陽通往潁川的東南門戶緱氏縣城中,居然也是旌旗招展,鎧甲耀眼,明顯有兵馬屯駐!

  不過,這倒又是虛驚一場——原來,城中竟然是同為討董諸侯的昔日故人,孫堅孫文台。

  至於說孫堅為何在此,倒也是令人佩服!

  話說,雖然當日幾乎被賈詡、呂布聯合董卓軍河南諸將打了個全軍覆沒,可孫文台到底是江東猛虎,挫而不餒,堅韌不拔不說,更有一番拳拳報國之心。所以,他好不容易收拾起了殘兵,又在南陽稍微徵召幾千兵馬之後,聽說徐榮撤退,洛陽空虛,居然又親自引兵追趕,然後今日白日間才剛剛越過轘轅關,進入了緱氏城,卻不料沒等到董卓軍的進攻,反而迎來了曹劉二人的敗兵。

  當日潁川討伐黃巾時對酒歌舞的三位故人,今日再度相見,卻是各自狼狽、各自唏噓。

  ———————我是義釋曹劉的分割線———————

  「初平元年四月末,曹操、劉備共進洛陽,為段煨、李蒙、徐榮所伏,幸以榮舊識,得以身免,遂狼狽入緱氏,逢孫堅孤軍自南至。稍整,將再趨洛陽,先聞袁紹棄曹劉而驅諸侯向東,復有袁術斷孫堅軍糧在南,三將喟然。及操、備將南行募兵,堅亦欲親身往魯陽辭袁術,乃感慨共置酒相送於緱氏山下。酒至三巡,念昔日共歌舞於洧水,遂約詩歌,操垂涕吟曰:『軍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勢利使人爭,嗣還自相戕……關東諸侯,凡數十路,竟只兩位可托生死!』堅、備並嘆,遂共祀皇天后土,血誓互付妻子。誓罷,各自踉蹌而散。」——《典略》.燕.裴松之注

  第三十八章 夜夜酣歌感知己

  且說曹孫劉三人在緱氏城中相遇,稍作休整,算是死裡逃生。

  然而,接下來的壞消息卻是一個連一個。

  先是斷後的于禁被兩面夾擊,大敗而歸,三千泰山銳士據說只有數百死保著于禁逃回了成皋,袁曹二人雖然既擔心又不舍,卻也無可奈何。

  接著,呂岱和簡雍從鞏縣悽惶而至,並送來了一個天大的壞消息……原來,徐榮所言的情報不假,成皋的袁本初確實有異動。其人忽然發動,先是以敗軍之罪當堂拿下了張邈、張超兄弟,併吞其眾,然後卻又逼迫兗州東部三大諸侯鮑信、橋瑁、劉岱往攻泰山,除了留著些許人馬把守虎牢關外,竟然是把曹劉二人扔在河南不管了。

  曹劉二人原本還想著徐榮、李蒙二將西歸弘農,洛陽只有一個段煨,還是可以勸說袁紹轉身以成功業的,但如今哪裡還能指望袁本初?

  而就在孫堅勉力安慰二人,並立誓要憑一己之力奪回洛陽之際,第三個壞消息又傳來了。

  話說,孫堅此番跟在徐榮屁股後面進軍神速,魯陽那裡就有流言說洛陽全面空虛,孫文台準備自成其功,所以便有人勸袁術應該壓制一二……當然了,本質上的緣由還是董卓退縮到關中後,討董大局對於關東諸侯而言已經沒有了真正的前景,所以人人都在為自己考慮,那內訌和矛盾便不免公開化了……但不管如何,袁公路還是聽從了建議,忽然斷了孫堅軍糧。

  這個舉動對孫文台而言不諦于晴天霹靂,他一個武夫,在南陽和潁川這種地方毫無政治根基,沒有袁術給他做政治保證,怎麼能有所作為?

  甚至於他身上的將軍號和空頭豫州刺史都是袁術表的。

  而到此為止,經過董卓與二袁的這一番調教,曹孫劉三人這才陡然意識到他們真正的地位……徐榮之前那番話雖然刺耳,卻也是句實在話,單以現在而言,這天下大事還輪不到他們來做主。

  不過明白歸明白,一腔悲憤卻也是免不了的,畢竟,功業私心之餘,這三個人是真心想為國家做點事情的。或者說,此時此刻,這三個出身、聲望、資歷、性格截然不同的三個人,都還是有這麼幾分理想主義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