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實際上,到了這一刻,即便是在太原的公孫珣也感覺到了時代浪潮的衝擊,也不可避免的要與時代的中心發生一些碰撞了。

  當然了,地理位置擺在那裡,只是間接碰撞。

  「於夫羅派人來恭賀上元節?」

  在晉陽稍作休整,正在靠著抄家和『捐獻』收攏糧草、軍資、壯丁,乃至於人才的公孫珣收到了一個頗有意思的訊息。

  「不錯,信使已到城中,乃是於夫羅親弟呼廚泉,我以為其人的誠意還是很足的。」戲忠匯報的同時很乾脆的表了態。

  公孫珣一時沉吟。

  話說,公孫珣在晉陽停駐了大半個月,並不只是單純的聚攏糧草和輔兵;也不是和本地這麼多世族玩抄家和捐獻的可笑遊戲玩上了癮……從軍事角度而言,軍隊不需要太多修整,想出兵的話,在控制了太原十六縣二十餘城後是可以立即出兵的;而若是想調教本地世族,也可以討董之後再回頭收拾他們。

  實際上,公孫珣和他的幽州軍是真的遇到了兩個疑難之處:

  首先是進軍方向。

  在太原祁縣這裡,晉地主通道就不再是一條線了,而是一分為二,一個往西南沿著汾水通往富庶的河東;一個往東南,通往上黨盆地,然後連通河內與……魏郡。

  無論從哪個方向走,好處和壞處都是明顯的……河東路好走,而且還有已經開始化凍的汾水充當天然後勤補給線,但當面卻有十餘萬擊敗了牛輔的正規軍,士氣正旺的白波匪,而且其首領郭太作為黃巾餘孽,恐怕跟公孫珣是沒什麼好話可說的;至於走上黨去河內,路是比較難走的,沿途山地、關卡頗多,但上黨的匈奴正牌單于於夫羅和自稱太守的張楊兵卻比較少,而且雙方有政治洽談的可能性。

  平心而論,如果公孫珣此時兵力充足,他絕對會分兵,但他只有兩萬兵,所以保險起見必須要作出決斷。

  其次,是誰來坐鎮晉陽擔任太原太守的問題。

  說實話,真要是只選一個合格的太守,公孫珣手裡現在可以用的人那就太多了,別的不說,郭勛、郭縕這哥倆能力和資歷毋庸置疑,王澤的哥哥王柔也在家閒著,同時表達了臣服的意思,但是這些人在公孫珣集團的內部政治分量卻未免可笑了些。

  實際上,按照計劃,公孫珣是準備讓這些有豐富行政經驗和政治資歷的『新人』放到自己腹心之地去做事,然後把常林、杜畿那些自己真正信任和依仗的年輕下屬調到這些關鍵節點上來。

  換言之,照理說,這時候應該把常林或者杜畿調來擔任這個太原太守。

  但是問題不是這麼簡單的,因為太原或者說晉陽這裡,需要的不止是一個太守。

  話說,公孫珣雖然靠著手下的善戰和內應的幫助,輕鬆攻下了晉陽,但任何人都不可能否認這座城池的價值!實際上,公孫珣經此一戰後,並陷入到進軍方向的難題後,反而徹底明白了為什麼太原是晉地的核心所在!

  原因很簡單,地理擺在這裡,軍事優越性也擺在這裡,這裡就是晉地的腹心……一城在手,北控雁門,西壓河東,東扼上黨!

  換言之,晉陽不僅是此時此刻公孫珣與他幽州軍的命根子,甚至也是以後戰略規劃中一個重要到僅次於昌平的政治節點。

  所以,此地必須要有一個既忠誠又有政治分量的人來駐守……一方面可以讓公孫珣放心引兵南下,一方面又要讓太原世族和幽冀舊部全都無話可說。

  但是很可惜,公孫珣此時手頭上並沒有這麼一個合適的人選……郭勛、郭縕、王柔三個人還不能夠被信任,也不會被公孫珣的那些屬下所認可;而常林和杜畿還沒有這個政治威信壓服本地世族,並在將來統籌晉地。

  真要說合適,那也只能是呂范、王修、審配、董昭、公孫范這寥寥幾人,但除了王修,其餘四個人都有自己的戰略節點需要控制,怎麼可能隔著幾百里路把人調來?

  至於說王修王叔治,公孫珣還要打仗的,真離不開他在後面操持後勤!甚至人家王叔治這個時候已經不在晉陽了,而是去了祁縣在那裡做後勤準備。

  實際上,無奈至極的公孫珣居然已經向自己老娘發出了邀請,請公孫大娘從雁門南,順便來晉陽替他兒子暫時調教一下本地世族。而且公孫大娘也已經表示了同意……但即便如此,也得為了長久打算,做個長久任命吧?

  進軍方向,和太原留守,必須要儘快做出決斷才行。

  而就在這種情況下,上黨當面的於夫羅忽然派出了他的親弟弟前來拜謁公孫珣……如此時機,只能說此人絕對值得一見。

  於是乎,公孫珣打著上元節將至的旗號,在晉陽城中官寺內設宴,邀請軍中軍官、城中官吏、本地世族一起來享受美食,並順便招待呼廚泉……真的是享受美食,因為隨著公孫大娘的回信應允,一同到達太原的還有一種喚做火鍋爐子的新式炊具!

  而按照公孫大娘提供的說明書來看,這應該是吃什麼涮羊肉的,所以用來招待匈奴人的右賢王呼廚泉大概是最合適的了。

  然而出乎意料,呼廚泉居然和其他人一樣,對火鍋涮羊肉這種事情極為新奇,甚至當宇文黑獺親自在堂中為公孫珣亮刀子割肉時還嚇了一大跳……郭縕那些人都沒驚嚇。

  不過很快,公孫珣也就釋然了……原來,彼輩雖然是所謂匈奴王族,但漢化程度卻已經非常高了,言談舉止宛如傳統邊郡漢人貴族一般,甚至都不用公孫珣給他改姓,人家就自稱劉氏,而本地并州其餘世族也都普遍性認可。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