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除此之外,公孫珣的族弟公孫越、劉焉的長子劉范、董卓的弟弟董旻,也都全在此列,他們代表著何進權力結構中很重要的一環。

  至於放在各處不能輕易脫離值守的,那就更多了,什麼洛陽八關的守將,什麼尚書台的尚書,什麼外地的牧守,數都數不清。

  當然了,這麼多人,肯定不可能都去跟何進當面開會,何進的核心決策層只能是自己的直屬大將軍府屬吏,還有那些被他安置在洛中各處黨羽的佼佼者,至於新來的西園禁軍和地方武裝,除了一個袁本初外,其餘人從曹操以下都只能搬個小板凳坐在外堂,等著聽裡面的決策!

  沒錯,曹孟德被人排擠了!

  但是誰讓他身份尷尬呢?外戚和士人們正在磨刀霍霍對付閹宦,你曹孟德雖說一出道就有一封投名狀交上,但事關生死,誰又能信得過你呢?

  或許袁本初這個發小信得過你,或許公孫珣這個戰友信得過你,可其他人呢?大將軍呢?

  於是曹孟德只能以兩千石禁軍校尉的身份,尷尬坐在外堂,一邊跟一群千石武官喝酒,一邊準備就內堂前排人士的決策發表一下意見……所謂聞而笑、聞而怒、聞而喜、聞而嘆,卻不能直接參與進去。

  和他一樣的,還有劉備、張楊、張遼等人,以及大將軍府的下層武人屬吏,什麼王匡、吳匡、伍孚,甚至還有袁紹等人帶來的跟班,諸如吳臣等輩。

  當然了,跟曹操相比,這波人連聞而笑都做不到的,他們沒那個資格去笑裡面的人。

  洛陽夜色深沉,大將軍府中聚集了太多人,而且將來還會有更多。這些人中,有龍有虎,有蛇有蟲,有人忠心耿耿想要扶住漢室,有人狼心狗肺一心圖謀個人前途,有人互相勾結所圖甚大,有人閉口不言獨善其身……卻唯獨沒有幾個真正忠心於大將軍何進的!

  「如之奈何啊?」遼東特產的紅色蜜蠟燭火之下,有些大腹便便的何進再度懇切發問道。

  眾人依舊不言。

  「大將軍此時萬萬不可離開洛陽!」出言的乃是袁紹袁本初,或者說,之前眾人沉默就都是在等這位四世三公,洛中公族子弟之首外加黨人領袖的開口。「若是身在長安,身後洛陽有變,如何能相機應對?真要是北宮有變,張讓控制北宮、趙忠控制南宮、蹇碩控制西園,屆時此地中人一時俱都身死族滅之事也未必可知!」

  何進一手摸著肚子一邊長嘆一聲:「本初,我何嘗不知道這個道理呢?但身為大將軍,若不能受詔戍衛長安陵寢,怕是要被天下人恥笑的,將來又憑什麼來輔佐天子呢?而且,咱們說一句題外之話,如今叛軍十萬氣勢洶洶,怕是須臾間便要到達關中平原了……叛軍從涼州來,多是騎兵長矛,到了平原之上,若是不能擋下來,真打下了長安,再來洛陽,你我之輩豈不是照樣身死族滅?」

  「那大將軍不妨應詔出兵便是。」一直沒吭聲的主簿陳琳突然生硬開口。「去長安,洛陽讓與他人處置!」

  不過,隨著最上首的王謙回頭看了其人一眼,陳琳陳孔璋馬上失笑賠罪:「不對,我是被繞糊塗了……誠如大將軍所言,眼前局勢確實難辦,詔書不接失人心,而西征卻又萬萬不可。」

  「那便只有一條路了。」邊讓忽然插嘴道。「奉詔而不行,拖延時間。」

  「但若如此。」對面的劉范蹙眉詢問道。「關中怎麼辦?關中萬萬不能有失的……只是拖時間而不行,卻不對關中有所應對,那天下人又怎麼看呢?」

  「可以遣一位大將之材代大將軍出征嘛!」袁紹忽然提議道。「找一位位階足夠的宿將,持節出關西,為諸將之首,替大將軍行關西事!」

  眾人一時沉吟。

  「大將軍,諸位。」就在此時,角落中的一人小心翼翼的起身來到堂中俯身下拜,卻正是董卓之弟董旻。「我兄自從昔日隨張車騎征西回身後,一直在扶風坐鎮,將兵兩萬,以對西涼,若能讓他為帥,想來也算是知己知彼……他很早便有言,若叛軍來襲,願意為大將軍分憂。」

  「董仲穎有此意嗎?」不等何進言語,袁紹當即便笑問道,董卓曾任過他叔父的門下掾,所以倒不顯得失禮。

  「正是。」董旻小心翼翼。

  「董仲穎久在西涼,堪稱宿將。」邊讓蹙眉插嘴道。「但他的兩萬兵如何能抵擋此番十萬西涼叛軍?」

  「是啊,還是要增兵的……」

  「三河騎士還是要動員起來的,還有如今各地帶來的閱兵部隊,或許也可以湊一湊。」

  「不行,閱兵部隊要征入西園禁軍的,不如出北軍五校……」

  「叛軍號稱十萬固然虛妄,但除去雜胡之類的,我估計戰兵也有五六萬,還是要再有三四萬援軍為上,三河五校到底還有幾人?」

  「還是要有別的將軍領著出征為好。」眾人一時紛紛議論。

  董旻尷尬的笑了一下,卻是自覺的退了回去……說白了,所有人都看不起董卓一個典型的不讀書邊郡武人,哪怕其人當年在張溫征西後唯一保全了部隊,如今也是堂堂鄉侯了。

  地域歧視加政治歧視,就是這麼直白。

  「朱公偉可以嗎?」扔下董卓,有人試探性的詢問道。

  「朱公偉剛剛河內履任,如何能用啊?」袁紹似笑非笑。

  「那皇甫義真呢?」陳琳忽然再問道。「他之前一直在扶風封地那裡閒居,正好可以用來做主帥嘛,皇甫義真為主,董仲穎為副,都是西涼宿將,再徵發一些兵馬,共引五六萬兵,豈不正好?」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