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四年前的大將軍屬吏與今日的大將軍屬吏,不是一個概念,故此,其人雖只是匆匆而來,公孫珣依然是大張旗鼓,引眾出迎——不止是他的屬吏,還有匯集在昌平、薊縣一代的幽州名士、世族子弟,以及原本就在廣陽的州郡屬吏。

  一時間,堪稱隆重。

  「見過衛將軍,見過諸位幽州賢達!」

  公孫珣親自引眾出迎,算是給足了面子,而相對應的,王謙卻人如其名,沒有絲毫的架子,反主動降低姿態,在厚德石前一一恭敬致意問好,這讓跟在公孫珣身後的幽州士人、子弟格外滿意,他們身為被歧視的邊郡之輩,何曾遇到過洛中高門顯貴如此禮遇,想當年幽州第一名儒盧植出山也不過是為當時的大將軍屬吏而已。

  而一番客套之後,其人才正式對著公孫珣躬身行禮:「謙以長史之身,奉大將軍命,前來謁見君侯。」

  「經年不見,王長史風采依舊。」公孫珣不急不緩,主動扶起對方笑道。「尚記洛中大將軍府上相會,你我置酒相談。」

  王謙微微一笑,卻是不以為意。

  時值秋日,所謂秋高氣爽,為了響應時節,公孫珣便在昌平蟒山上置酒設宴,而幽州本地名士少有見到洛中高門名士的,也多有列席,雙方飲酒而論風月,兼山下遠處一片金黃之色,讓人望之心安,倒是堪稱賓主俱歡。

  不過,天下無不散的宴席,自上午飲到下午,隨著列席之人紛紛醉意朦朧,各自告辭,便是王謙本人的隨行侍從也紛紛被扶了下去。

  不過,杯盤狼藉之中,公孫珣卻和他的核心幕僚們安坐原處,並與王謙展開了一段極為有意思的對話。

  「大將軍意欲何為?」身為衛將軍長史,呂范當仁不讓。

  「我家大將軍並無他意,但求心安而已。」王謙放下酒杯,從容作答。「倒是衛將軍這裡,大將軍遣我過來,其實反而是想問衛將軍意欲何為?」

  「王長史何出此言啊?」呂范當即蹙眉。

  「我家大將軍視衛將軍為北面屏障,所以此番閱兵專門徵調了雁門都尉程普部,有意讓其領麾下高順高司馬等千人精銳入洛閱兵,卻遭到了推辭……敢問呂長史,這是何意啊?」

  呂范瞬間苦笑:「程德謀處確實是我家君候打了招呼,但並非是無意襄助於大將軍,實在是趕巧了……誰能想到會遇到閱兵這種事情?」

  「我想也是。」王謙當即失笑。「時間上對不上,而且無論如何君侯也沒理由會與大將軍生出有什麼齟齬來……故此,大將軍幕中多有猜測,可能是君侯這裡有些關礙,而我也才會專門從洛陽匆匆趕來。」

  「洛中到底到了什麼地步?」就在兩位長史相互你來我往之際,坐在上首主位的公孫珣卻忽然扔下酒杯微笑開口,語氣戲謔而又惡劣。「聽說天子要死了,是真的嗎?我記得他與我年歲相仿,如何便要一命嗚呼了呢?莫不是宋皇后等人索命?」

  席間眾人紛紛變色。

  而呂范第一反應就是往周邊望去,好在席中諸人都知道大將軍的長史來此是要替大將軍與衛將軍說正事,所以早早知機離開,而且山腰處,遠遠能看見田豫、楊開等人引義從環繞警戒,倒是讓人瞬間放下心來。

  好不容易平靜了下來,這次輪到王謙一時苦笑相對了:「君侯此問,倒是讓在下不知該如何說起。」

  「若是別人倒也罷了。」公孫珣指著腰間雙份紫綬金印中的其一言道。「這個衛將軍印綬能保下來,全靠王君當日獻策,珣感激至今!而當今天子之虛妄無恥,也是從昔日從王君口中有所認識的……如今野山曠地,你我居高相對,又有什麼不可以直接說呢?」

  「天子是要死了。」王謙一聲嘆氣,便也乾脆坦誠相對。「而且左右不過是酒色過度……本朝天子,也多是這個壽數。君侯何必如此不留情面?」

  「情面?」公孫珣一時失笑。「也未嘗見他與別人留情面,而且其人將天下折騰成這個樣子,憑什麼指望天下人與他留情面?」

  「這些話不必多說。」王謙無奈正色道。「我們說正事……君侯,大將軍擔憂天子死前犯糊塗廢長立幼,所以想要召集地方兵馬於洛陽閱兵……以示威儀,兼保皇長子。故此,還請衛將軍一封手書,讓我去調度程德謀等部往洛中集會!」

  「還是不行。」公孫珣依舊搖頭笑道。「不瞞王長史,我有意讓程德謀攜高素卿部轉為漁陽都尉,以護鄉梓,所以他不能去洛陽。」

  王謙一時怔住,然後,其人起身立於席間,欲言又止。

  但不知為何,當他掃視了一眼山下滿滿騰騰的金黃粟田後,卻又咽下了身為大將軍長史本該說的話,轉而試探性的詢問道:「若如此……那能否讓趙國中尉董昭或清河都尉審配引兵往洛中一行呢?」

  「董公仁和審正南都是一介文士,如何能與去洛陽閱兵?」公孫珣似笑非笑。

  王謙滿頭大汗,復又轉身望著山下私學登出良久,方才回身懇切言道:「君侯,此時你若不能有所表態,讓大將軍知道你的心意……便是往日交情再好怕也無用。實在不行,請務必讓河內關雲長與牽子經往洛中一行!否則我是斷難回去復命的,更何談將程德謀調往漁陽?」

  「關雲長與牽子經也不能動。」公孫珣不以為然道。「如今太行山百萬盜匪,河內能夠平安全靠這二人鎖住南面通途……」




章節目錄